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20|回复: 0

[史学] 历史上的海瑞惩处的是“官二代”还是官宦家奴?

[复制链接]
顺天道化 发表于 2011-5-10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 《新京报》
就“淳安驿站事件”来说,它至少反映了社会上对“官二代”嚣张的不满,以及对惩治“官二代”的呼唤。
《明史》中记述了一件海瑞惩治“官二代”的事:海瑞在浙江淳安当县令时,总督胡宗宪的儿子经过淳安,怪驿站招待得不够好,将工作人员吊了起来。海瑞说,胡总督以前有过指示,要求招待不得铺张,现在这个人行李这么多,肯定不是胡总督的公子。于是,没收了其行囊中的数千两银子,并派人报告胡宗宪,说有人冒充他的公子,请示如何发落。胡宗宪吃了个哑巴亏,没法怪罪海瑞。
在这个故事中,海瑞智惩“官二代”,大快人心。《明史》是正史,按理也可以相信,所以许多写海瑞的文章喜欢提这件事,将之作为海瑞不畏权贵的典型例子看待。不过,这却不一定是历史上的真事,原因是,淳安并没有驿站,因此也就不应该有“淳安驿站事件”。
中国古代的驿站设在交通要道上。明代全国共有1040个驿站,每个驿站都有名字。从浙江杭州到安徽徽州,从杭州城内的“武林驿”出发,出城南10里有“浙江驿”,再往西南方向100里到富阳县的“会江驿”,再南行95里到桐庐县的“桐江驿”,再行75里至建德县的“富春驿”。建德县往西150里是淳安县,但驿站没往这个方向延伸,因为它偏离了主道。
由于交通不便,淳安当时只有传递公文的铺舍,而没有招待公差的驿站。这一点,在海瑞撰写的公文中说得很清楚:“查得自建德县至歙铺舍,只是传递公文,原无使客往返。是以夜无公馆可栖宿,日午无中火铺。”
由于淳安没驿站,《明史》中记载的“淳安驿站事件”应该不存在。《明史》是清代人纂修的,它依据的是明代人关于海瑞的记述,而在明代人记述中,对“淳安驿站事件”的描述就不一致。
明代提供海瑞传记资料的人,最早的是海瑞的同乡、官至南京礼部尚书的王弘诲,他曾在海瑞因《直言天下第一事疏》而被关到诏狱里后,不惧牵连到狱中看望。但是,王弘诲撰写的《海忠介公传》没提这件事。
与海瑞有过书信往来的海瑞侄女婿梁云龙,在其所撰的《海忠介公行状》里面说到了这件事,但说的不是胡宗宪的儿子,而是鄢懋卿的儿子。
明末思想家李贽(卒于1602年)所写的《太子少保海忠介公传》倒是说到了胡宗宪,但说的不是胡的儿子,而是胡的家奴。
海瑞的同乡后学黄秉石写于天启四年的《海忠介公传》中的说法,与李贽说法相近。同时,黄秉石说,他看到已有一些材料记载了“淳安驿站事件”,但自己曾在淳安所在的严州府做官,并专门就此事问了淳安的人,得到的信息是两个:一是“淳无驿也”,二是“问淳之人,亦绝不闻此”。
由此,黄秉石评论说,这件事与常情相悖,肯定不是真的,而是“天下之善归焉”,是人们为了颂扬海瑞而编造的故事。
黄秉石的评论自有道理,历史上人们为了颂扬一个人,经常会编造一些好事加在他身上,这很平常。不过,为什么编造这件事而不是编造那件事,这里面却反映出深刻的社会心理。就“淳安驿站事件”来说,它至少反映了社会上对“官二代”嚣张的不满,以及对惩治“官二代”的呼唤。而要惩治“官二代”,大概只有海瑞这种刚正不阿、不畏权贵的清官才能做到。从这个角度说,“淳安驿站事件”反映的不是真实的历史,而是真实的社会心理。
梁云龙的《海忠介公行状》描述鄢懋卿的儿子如何嚣张,比《明史》记载“淳安驿站事件”要生动得多:“维时都御史鄢氏,挟权相总制八省盐政,威焰赫甚,其子过淳安,索夫马不与,怒捉舆台,非理凌虐,甚至倒而悬之。”这件事与“淳安驿站事件”一样未必真实地发生过,但这类事在大明帝国却到处发生着,在生活中经常可见。
“官二代”之所以嚣张,是因为当权官员的权力因不受实质性约束而可以肆无忌惮,可以公权私用,可以妨碍司法公正,“官二代”耳濡目染,习以为常,因而喊出“我爸是胡宗宪”、“我爸是鄢懋卿”是潜意识的自然流露。
在这个背景下,社会心理对“官二代”的嚣张无法忍受,他们需要海瑞这样的清官实现他们心中的公正,使“官二代”受到惩治。但是,正如海瑞这样的清官的出现是低概率事件一样,“官二代”受到惩治可能也是低概率事件。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