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百度贴吧 > 夏朝吧 四、夏代,提出基本的年代框架。
为了完成这项目标,"工程"设立了9大课题44个专题,并将重点放在三代交替界标的寻找和年代断定上。考古、历史、天文、古文字、测年等方面的200多位专家学者经过近5年的联合攻关,在一系列的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夏商周断代工程"总体结果终于浮出水面。
作为商周分界的周武王讨伐商纣王之年是断代研究的重中之中。武王克商究竟发生在哪一年?从西汉学者刘敬著《汉书・律历志》的20O0多年以来,就有许多学者试图解开这个"斯芬克斯"之谜。附图说明:利簋及其铭文 西周,高28厘米,陕西临潼县出土,内底有32字铭文,记载了周武王伐商,在甲子日上午击败商王军队的史实。周武王灭商纣之年是确定商周分界的重要标志。
由于文献记载模糊,佐证资料太少,以致各家意见不一,有代表性的说法竟达44种之多,其上限为公元前1130年,下限到前1018年,前后相差达一个多世纪之遥。
1997年,考古工作者在陕西省西安市西南的丰镐遗址范围内进行厂全面发掘。丰镐是西周的都城,位于沣河两岸。丰京是周文王姬昌在伐纣之前营建的,在沣河之西;镐京是周武王姬发在代纣后营建的,在沣河之东、昆明池北部。据《史记》记载,文王建都丰京至武王伐纣仅13年,而丰镐遗址以第一探方中的18号灰坑为代表的文化堆积就在这个时期,碳14测年结果已先后排除了几十种不确切的说法,并推定武王伐纣之年应在公元前1050年至1020年之间。将原本相差112年的年代之争缩小到30年范围之内,无疑是一次重大突破。
工程对武王克商时的有关文献资料进行可信性研究,并用现代科技手段对武王克商时的天象记录进行推算,得到了公元前1046年、前 1044年和前1027年3个方案。尽管这3个克商年力案均落在考古测年的范围之内,但唯有前1046年与金文历谱衔接较好。
多年来致力于铜器断代的张长寿、陈公柔、王世民等,对历年来发掘出土的300多件青铜器进行了考古类型学的排比分析,搜集到铭文中年、月、干支和月相四要素俱全的60件青铜器,如晋侯苏钟、静方鼎、虎簋盖等,然后根据青铜器形制、花纹、铭文字体及行文体例等四要素的变化,排出先后次序,与共和以后的具体年代对照起来,逐一加以核算,从而建立起一段比较可靠的金文历谱。依据这种建立在严格考古类型学基础之上的金文历谱,再以吴虎鼎、晋侯苏钟、"天再旦"研究等所得的明确年代结论为重要支点.其科学求真的程度是以往任何个体研究所不能比拟的。不仅如此。武王伐纣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还与有关文献相容,是3个方案中的最佳选择。
西南40多公里的房山区琉璃河镇发掘出燕国早期都城遗址,时代约当成王期。从出土的一批青铜器的器型、纹饰和器物组合看,均与西周建立之初的都城--丰镐地区出土的器物相同,从而证明这里是西周武王分封的燕国都城所在地。特别是在出土的一片甲骨上刻有"成周"二字,证实该遗址最早年代是初,也证明了西周王朝与燕侯的关系。工程所得的碳14测年数据最早为前1060年,最晚为前1020年,而金文历谱推得成王在位年为前 1042至1020年,恰好在考古测年范围内。附图说明:"成周"卜辞 西周早期,出土于北京琉璃河遗址G区H108,右甲残存部下端接近中线处刻有"成周"两字,对确定相关单位的年代有重要价值
西晋时从战国魏襄王墓中发现的《竹书纪年》上记载:西周"懿王元年大再旦于郑。"据考证,郑的地望位于都城镐京之东90多公里的今华县,"天再旦"即天亮两次之意,有的学者认为是日出之际发生的日全食所致:天明后日食出现,天色昏暗;几分钟后日食结束,天又转明。工程"天再旦"研究专题组利用1997年3月9日发生的日全食而在我国新疆北部复又再现"天再旦"现象的绝好机会,及时组织了观测,掌握了最全面的天光变化资料,证实了"天再旦"现象确实存在。天文学家可以利用天体力学的方法,回推什么时候在郑发生了造成"再旦"的日食,从而认定懿王元年的具体年代。天文学家检索了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前840年的全部日食记录,经过精密推算,配合师虎簋年历的旁证,认为懿王元年应为公元前899年,发生日食的时间是该年4月21日。这个结论和以往有关学者研究所得的结论相一致,为西周王年研究提供了一个参考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