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新浪 著名政治学家梅因说,现代化运动不过是一场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套用我们这里的术语,所谓现代化就是一场由特殊主义向普遍主义过渡的运动。而这场运动首先割断的就是中国文化赖以生存的人伦情感,让每一个个体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立于世间,获得自由、独立,当然也将品尝孤独、寂寞和空虚的苦果。在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人经历了太多的痛苦,现在,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功利主义抬头,就是这场现代化运动的后果。尽管今天我们没有像五四时那样把矛头直接指向自己的文化,但是文化的破坏远比五四时还要严重,因为我们的生存方式发生了变化,正在身体力行地背离我们的文化,或者说无奈地背离自己的文化,使得我们文化中仅存的要素和标志逐渐消失,或者通过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出来,比如我们今天看到的“走关系”、“走后门”等等,这些作为一种潜规则在普遍主义推行的过程中,隐匿到幕后去操作,使得现代社会和中国文化严重发生背离,而通过另外一种途径不断地“发泄”。
人心惟危,道心惟危。任何一个优秀的民族都是自省的民族,能够有意识地克制自己文化中的消极因素,而自觉地发扬我们的消极因素。而我们的民族却默默地抛弃了我们的主流文化价值,官方虽然大声宣扬自己民族文化中的精华,但没有在具体操作上努力。比如我们的繁体字,应该依靠政府的力量去强力推行;比如我们的诗词歌赋,也应该作为课堂里的“必修课”加以推广,比如我们的主流文化价值(爱国、责任意识、民族情感都是民族文化中的精华),应该强有力地占据主导地位。可惜,在竞争意识强烈的现代社会,发展,特别是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了主旋律,就好像上了一列疾驰的列车,你只能跟着跑,否则只能会淘汰。“强国”的意识,远远超出了“启蒙”的情感,对“硬件”的重视,远远超出了对“软件”的耐心。这是整个世界的趋势,怨不得我们的政府和国家。但在一些地方还是有所作为的,比如我上面说的那几项。这里的关键问题是,不能用功利化的东西来衡量一切,耐心一点,看得远一点,也许会有惊喜。
最看不惯一些戏子般的演员或歌星占据了电视、报纸、媒体的各个角落。他们作为大家认可的形象,作为依靠国家为其提供的平台而走红的角色,作为对群众的价值观有着影响的不一般的个体,他们是否有一种价值担当感?他们在那里一站,不知道要影响多少人,他们能否在赚了很多钱以后,真真正正地承担一些什么,弘扬一些什么,而不是为了私利,为了个人的小利益,毫无良心地乱说,乱搞,乱引导。还有网络上那些走光的图片和做秀的照片,充斥着大量的色情和凶杀,我们的政府能否以强有力的手腕将其铲除?这是能做到的,中国什么也能做到,只要想做。
生存方式的巨变让我们无意识地背离自己的文化。比如过节,比如春节,是文化意味最浓的一个节日。在这个节日面前,任何的利益算计都不再会是理由。可惜我们的生存方式变化了,无法还其一个浓浓的节日味道。城市化将我们抛到了一个离父母很远的地方,家人的团聚对一些人而言已经不可能了。春运的拥挤,忙碌的加班,路途的遥远,短暂的假期,让很多人放弃了。很难想象,城市化的疯狂扩展,工业化的迅速渗透,我们还有没有家人团聚的时刻,我们还能不能像以前那样过一个团圆的春节?如果这样一如既往下去,过几十年,上百年,我们的后代是否还会知道春节是什么?而文化的一系列表征一旦没有了,我们内在的人伦情感势必也会不断萎缩。
这就是生存方式的改变,巨大的生存压力和社会的变革让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适应这种强大的力量,除非你不想生存。但可悲的是,我们没有有意识地去为这种危机进行抗争,没有进行积极的努力,缺乏实质意义上的清醒意识。
哈贝马斯说的好:可怕的不是悲剧,而是没有悲剧意识。但愿我们少一些利益的算计,多一些价值的坚守。比如,春节放一个月假,让所有的人都能过春节,把民间的春节的习俗全部恢复,并加以鼓励。呵呵,这个想法可能太天真了,但未必不是一个策略。尽管假日调整增加了清明、中秋。但我们这些在异乡的人,又如何能在短短的一天时间内去和家人团聚,去寄托对逝去亲人的哀思。但不可否认,我们的政府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还要进一步向可操作性上迈进,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外在的礼仪型仪式的内化,恢复我们久违的金子般的情感。孔子说的好:“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