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62|回复: 0

[儒家学说] 《颜氏家训》卷6风操篇诗解3南北吊丧迎送称名有别感慕先人各异

[复制链接]
达性畅情 发表于 2021-10-28 14: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颜氏家训》卷6风操3南北吊丧迎送称名有别感慕先人各异
题文诗:
方之,冬至岁首,不诣丧家;若不修书,
过节,束带申慰.北人至岁,重行吊礼:
礼无明文,则吾不取.南人也者,宾至不迎,
相见捧手,不揖送客,下席而已;北人迎送,
并至门口,相见则揖,皆古道吾,善其迎揖.
昔者王侯,自称孤寡.自兹以降,虽孔,
人言,皆称名也.后虽有,臣仆之称,
行者亦寡.江南轻重,各有谓号,具诸书仪.
北人称名,乃古遗风.吾善称名.言及先人,
理当感慕,古易今难.江南人也,事不获已,
须言阀阅,必以文翰,罕有面论.北人无何,
便尔话说,及相访问.如此事不,可加于人.
人加诸己,则当避之.名位未高,勋贵所逼,
隐忍方便,速报取了;勿使烦重,感辱祖父.
祖父若没,言须及者,敛容肃坐,称大门中,
世父叔父,兄弟门中,兄弟则称,亡子某门,
各以尊卑,轻重,容色,皆变于常.
若与君言,虽变于色,犹云亡祖,亡伯亡叔.
《原文》全文
南人冬至岁首,不诣丧家;若不修书,则过节束带以申慰。 北人至岁之日,重行吊礼;礼无明文,则吾不取。 南人宾至不迎,相见捧手而不揖,送客下席而已;北人迎送并至门,相见则揖,皆古之道也,吾善其迎揖。
  昔者,王侯自称孤、寡、不谷。自兹以降,虽孔子圣师,与门人言皆称名也。后虽有臣、仆之称,行者盖亦寡焉。江南轻重,各有谓号,具诸《书仪》。北人多称名者,乃古之遗风。吾善其称名焉。 言及先人,理当感慕,古者之所易,今人之所难。 江南人事不获已,须言阀阅,必以文翰,罕有面论者。 北人无何③便尔话说,及相访问。 如此之事,不可加于人也。 人加诸己,则当避之。

  名位未高,如为勋贵所逼,隐忍方便,速报取了;勿使烦重,感辱祖父。 若没,言须及者,则敛容肃坐,称大门中,世父、叔父则称从兄弟门中,兄弟则称亡者子某门中,各以其尊卑轻重为容色之节,皆变于常。 若与君言,虽变于色,犹云亡祖亡伯亡叔也。 吾见名士,亦有呼其亡兄弟为兄子弟子门中者,亦未为安贴也。 北土风俗,都不行此。 太山羊侃,梁初人南;吾近至邺,其兄子肃访侃委曲,吾答之云:“卿从门中在梁,如此如此。”肃曰:“是我亲第七亡叔,非从也。”
祖孝征在坐,先知江南风俗,乃谓之云:“贤从弟门中,何故不解?”

《原文》 6.12

南人冬至①岁首,不诣丧家;若不修书,则过节束带②以申慰。 北人至岁③之日,重行吊礼;礼无明文,则吾不取。 南人宾至不迎,相见捧手④而不揖,送客下席⑤而已;北人迎送并至门,相见则揖,皆古之道也,吾善其迎揖。

  【注释】

①冬至:二十四节气之—。 古人视冬至为节气的起点,极为看重。 《史记.律书》:“气始于冬至,周而复始。”《东京梦华录.冬至》:“十—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 官放关扑,庆贺往来,—如年节。” 岁首:这里指农历新年。

  ②束带:整饰衣服。表示端庄、恭敬。

③至岁:即冬至、岁首二节的缩略语。

  ④捧手:拱手以表示敬意。 揖:俯身。

  ⑤下席:离开席位,表示恭敬。
 【译文】

南方人在冬至和岁首这两个节日,不到办丧事的人家去;如果不写信的话,就等过了冬至、岁首,再整饰衣冠前去吊唁,以表示慰问。 北方人在冬至、岁首这两个节日,特别重视行吊唁之礼,这种做法在礼仪上没有明文规定,因而我觉得不可取。 南方人在有客到来时不去门外迎接,宾主相见时只是拱手而不欠身,送客时也仅仅离开座席而已;北方人迎送客人都到门口,宾主相见时行礼作揖,这些都是古人所遵行的,我很赞赏这种迎送的礼节。
《原文》6.13

昔者,王侯自称孤、寡、不毂①,自兹以降,虽孔子圣师,与门人言皆称名也。 后虽有臣、仆②之称,行者盖亦寡焉。 江南轻重③,各有谓号④,具诸《书仪》⑤;北人多称名者,乃古之遗风,吾善其称名焉。
  【注释】

①孤、寡、不毂:均为古代帝王诸侯的谦称。

  ②臣、仆:古人表示谦卑的自称。

  ③轻重:指尊卑贵贱。 亦指尊卑贵贱之人。

  ④谓号:称号。 号,名、字以外的称谓。

  ⑤《书仪》:旧时士大夫私家关于书札体式、典礼仪注的著作,通名书仪。 《隋书.经籍志》、《新五代史》和《崇文总目》著录有关的著作甚多,现仅存宋代司马光的《书仪》。

  【译文】

以前,帝王、诸侯都自称为孤、寡、不殿,自此以后,即使是孔子这样的至圣先师,与他的门徒们谈话时也直呼自己的名字。 后来虽然有人自称为臣、仆,但这样做的人大约也并不多。 江南之人不论尊卑贵贱,都各有称号,这都记载在《书仪》中。 北方人则大多以名自称,这是古代的遗风,我赞许他们直呼自己名字的做法。
《原文》 6.14

  言及先人,理当感慕,古者之所易,今人之所难。 江南人事不获已①,须言阀阅,必以文翰②,罕有面论者。 北人无何③便尔话说,及相访问。 如此之事,不可加于人也。 人加诸己,则当避之。  名位未高,如为勋贵④所逼,隐忍方便⑤,速报取了;勿使烦重,感辱祖父。 若没⑥,言须及者,则敛容肃坐,称大门中⑦,世父、叔父则称从兄弟门中,兄弟则称亡者子某门中,各以其尊卑轻重为容色之节,皆变于常。 若与君言,虽变于色,犹云亡祖亡伯亡叔也。 吾见名士,亦有呼其亡兄弟为兄子弟子门中者,亦未为安贴也。 北土风俗,都不行此。 太山羊侃⑧,梁初人南;吾近至邺,其兄子肃访侃委曲⑨,吾答之云:“卿从门中在梁,如此如此。”肃曰:“是我亲第七亡叔,非从也。”祖孝征⑩在坐,先知江南风俗,乃谓之云:“贤从弟门中,何故不解?”
  【注释】

①不获已:犹言不得已,无奈。 阀阅:古时仕宦人家自序功状而在门前竖立的柱子,在左日阀,在右日阅。 后即以阀阅指功绩和经历,又泛指门第、家世。

  ②文翰:公文信礼。

  ③无何:犹言无故。 刘淇《助字辨略》二“诸无何,并是无故之辞。 无故犹云无端,俗云没来由是也。”

  ④勋贵:功臣权贵。

  ⑤隐忍:克制忍耐。 方便:随机乘便。

  ⑥没:通“殁”,死亡。

  ⑦门中:称族中死者。 大门中,对人称自己已故的祖父和父亲。

  ⑧太山:即泰山。 郡名。始置于楚、汉之际,因境内泰山而得名。 治所在博县(今山东泰安东南),后又移治奉高(今泰安东北)。 北魏时移治博平(今泰安东南)。 北齐改为东平郡。 羊侃:字祖忻,泰山梁甫人。 大通三年(529)自北魏归梁,授徐州刺史,累迁都官尚书。 《梁书》有传。


⑨肃:羊侃侄。 东魏武定末,曾任仪同开府东阁祭酒。委曲:事情的原委,底细。


⑩祖孝征:即祖埏,字孝征。 北齐官吏,累迁至秘书监,深得亲宠。 天性聪明,事无难学,文章之外,又善音律,解四夷语及阴阳占候,医药之术尤是所长。 事见《北齐书.祖埏传》。

  【译文】
当提到亡父的时候,按理应当感念亡父的恩情,这对古人来说是很容易的事情,而现在的人却觉得很难。 江南人除非万不得已,必须谈论家世,也一定是用书信的形式,很少当面谈论的。 北方人则没什么缘由便想找人聊天,就会互相访问。
  这种事情各人有各人的习惯,不可以强加于人。 如果别人把这样的事强加于你,就应当尽力设法予以回避。
如果自己的名声地位都不高,又遇到权贵逼迫而必须言及家世,你可以克制忍耐,随机应变,作一些简单的回答,尽快结束谈话,不要让这种谈话变得繁复,使自己的祖辈和父辈受到污辱。 如果自己的祖父、父亲已经去世,在必须提及他们的时候,就要表情严肃,坐得端正,口称“大门中”;提及去世的伯父、叔父,就称“从兄弟门中”;提到已过世的兄弟,则称死者儿子“某某门中”,并且要根据他们身份的高低、地位的贵贱,来确定自己在表情流露上应该掌握的分寸,与平时的神情都要有所不同。 如果与君王谈起自己已故的长辈,虽然也要表露出神色的变化,但还是称他们为亡祖、亡伯、亡叔。
我看见一些名士,也有将已故的兄、弟称作兄子“某某门中”或弟子“某某门中”,这也是未必妥贴的。

  北方地区的风俗,都不这样称呼。 泰山郡有个羊侃,在梁朝初年到了南方。 最近我到过邺城,羊侃哥哥的儿子羊肃来向我询问羊侃的具体情况,我回答他说:“您的从门中在梁朝的情况如何如何。”羊肃说:“他是我的亲第七亡叔,不是堂叔。”

  当时祖孝征也在座,他早就知道江南的风俗,就对羊肃说:“就是指贤从弟门中,您怎么不理解呢?”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