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说苑》卷13权谋诗解2知命不惑简子负义重伤其类殃庙彰过善恶有报 题文诗: 杨子有曰:事可之贫,可以之富,其伤行也; 事可之生,可以之死,其伤勇也.仆子乃曰: 杨子智而,不知命故,其知多疑,语曰知命, 者能不惑.晏婴是也.赵简子曰:晋有舜华, 泽鸣犊犨,鲁有孔丘,杀此三人,天下可图. 于是乃召,泽鸣犊犨,任之以政,因而杀之. 又使人聘,孔子于鲁.孔子至河,临水而观, 曰美哉水!其洋洋乎!丘之不济,此命也夫! 子路趋曰:敢问奚谓?孔子曰夫,泽鸣犊犨, 晋贤大夫;赵简子之,未得志也,与同闻见, 及其得志,从政杀之,故丘闻之:刳胎焚夭, 麒麟不至;干泽而渔,蛟龙不游;覆巢毁卵, 凤凰不翔.丘亦闻之:君子重伤,其类者也. 孔子昔与,齐景公坐,左右白曰:周使来言, 先王庙燔.景公出问,曰何庙也?孔子曰必, 是釐王庙.景公问故,丘曰诗云:皇皇上帝, 其命不忒;天之与人,必报有德,祸亦如之; 夫釐王变,文武之制,而作玄黄,华丽之饰, 宫室崇峻,舆马奢侈,不可振故,天殃其庙, 是以知之,公曰天何,不殃其身,而殃其庙? 子曰天以,文王之故;若殃其身,文王之祀, 无乃绝乎?故殃其庙,以彰其过.俄顷左右, 报曰所灾,周釐王庙.景公惊起,拜曰善哉! 圣人之智,岂不大乎!善恶昭彰,天人情通. 《原文》 杨子曰:“事之可以之贫,可以之富者,其伤行者也;事之可以之生,可以之死者,其伤勇者也。”仆子曰:“杨子智而不知命,故其知多疑,语曰:‘知命者不惑。’晏婴是也。” 【注释】 “事之可以之贫,可以之富者,其伤行者也;事之可以之生,可以之死者,其伤勇者也。” 翻译:一件可能让人致贫也可能让人发财的事情,如果有人去做,必然会让很多做这件事情的人收到伤害。一件可能让人活也可能让人死的事情,如果有人去做,必然会让很多有勇气做这件事情的人受伤。 《原文》 赵简子曰:“晋有泽鸣、犊犨,鲁有孔丘,吾杀此三人,则天下可图也。”于是乃召泽 鸣、犊犨,任之以政而杀之。使人聘孔子于鲁。孔子至河,临水而观曰:“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济于此,命也夫!”子路趋进曰:“敢问奚谓也?”孔子曰:“夫泽鸣、犊犨,晋国之贤大夫也。赵简子之未得志也,与之同闻见,及其得志也,杀之而后从政,故丘闻之:刳胎焚夭,则麒麟不至;干泽而渔,蛟龙不游;覆巢毁卵,则凤凰不翔。丘闻之:君子重伤其类者也。” 【注释】1犨,汉字,读作chōu。指牛喘息的声音,也有突出之意。 2泽鸣、犊犨: 出自《孔子家语》卷22困誓诗解2兽避不义君子通情行修名立 原文: 孔子自卫将入晋,至河[1],闻赵简子杀窦犨鸣犊及舜华[2],乃临河而叹曰:"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济,此命也夫!"
子贡趋而进曰:"敢问何谓也?"
孔子曰:"窦犨鸣犊、舜华,晋之贤大夫也。赵简子未得志之时,须此二人而后从政。及其已得志也,而杀之。丘闻之刳胎杀夭[3],则麒麟不至其郊;竭泽而渔,则蛟龙不处其渊;覆巢破卵[4],则凰凰不翔其邑。何则?君子违伤其类者也。鸟兽之于不义,尚知避之,况于人乎?"
遂还,息于邹[5],作《槃操[6]》以哀之。
【注释】
[1]至河:到了黄河。
[2]窦犨(chōu)鸣犊:窦犨:字鸣犊,晋国贤大夫。舜华:晋大夫,亦有贤名。二人均被赵简子所杀。赵简子,即赵鞅,晋定公时为卿,卒谥"简"。
[3]刳胎杀夭:剖腹取胎。刳:剖开。夭:正在成长的幼小生命。
[4]覆巢破卵:弄翻鸟巢打破卵。
[5]邹:地名。《史记·孔子世家》作"陬"。在今山东曲阜东南。
[6]槃操:琴曲名。
【译文】
孔子将要从卫国进入晋国,来到黄河边,听到晋国的赵简子杀了窦犨鸣犊和舜华的消息,就面对黄河叹息着说:"黄河的水这样的美啊,浩浩荡荡地流淌!我不能渡过这条河,是命中注定的吧!"
子贡快步走向前问道:"请问老师您这话是什么意思啊?"
孔子说:"窦犨鸣犊、舜华都是晋国的贤大夫啊,赵简子未得志的时候,依仗他们二人才得以从政。到他得志以后,却把他们杀了。我听说,如果对牲畜有剖腹取胎的残忍行为,那么麒麟就不会来到这个国家的郊外;如果有竭泽而渔的行为,蛟龙就不会在这个国家的水中居住;捅破了鸟巢打破了鸟卵,凤凰就不会在这个国家的上空飞翔。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君子也害怕受到同样的伤害啊!鸟兽对于不仁义的事尚且知道躲避,何况是人呢?"
于是返了回来,回到邹地休息,作了《槃操》一曲来哀悼他们。 《原文》 孔子与齐景公坐,左右白曰:“周使来言庙燔。”齐景公出问曰:“何庙也?”孔子曰:“是厘王庙也。”景公曰:“何以知之?”孔子曰:“诗云:‘皇皇上帝,其命不忒。’天之与人,必报有德,祸亦如之。夫厘王变文武之制而作玄黄(华丽之饰)宫室(崇峻),舆马奢侈,不可振也。故天殃其庙,是以知之。”景公曰:“天何不殃其身而殃其庙乎?”子曰:“天以文 王之故也。若殃其身,文王之祀,无乃绝乎?故殃其庙以章其过也。”左右入报曰:“周厘王庙也。”景公大惊,起拜曰:“善哉!圣人之智,岂不大乎!” 【注释】出自《孔子家语》卷15六本:原文: 孔子在齐,舍于外馆,景公造焉.宾主之辞既接,而左右白曰:‘周使适至,言先王庙灾.’景公覆问灾何王之庙也.孔子曰:‘此必釐王之庙.’公曰:‘何以知之?’孔子曰:‘“诗云:皇皇上天,其命不忒,天之以善,必报其德.(此逸诗也皇皇美貌也忒差也)”祸亦如之.夫釐王变文武之制,而作玄黄华丽之饰,宫室崇峻,舆马奢侈,而弗可振也,(振救)故天殃所宜加其庙焉,以是占之为然.’公曰:‘天何不殃其身,而加罚其庙也?’孔子曰:‘盖以文武故也.若殃其身,则文武之嗣,无乃殄平,故当殃其庙,以彰其过.’俄顷,左右报曰:‘所灾者,釐王庙也.’景公惊起,再拜曰:‘善哉!圣人之智,过人远矣.’ 注解:釐( x )王: 周釐王,亦作僖王,姬姓,名,胡齐(?公元前677年),姬姓,名胡齐,周庄王姬佗长子,东周第四任君主,公元前681年即位,公元前677年去世,谥号“釐王”,其子姬阆即位,是为周惠王。
【译文】 孔子在齐国,住在旅馆里。齐景公到旅馆来看他。宾主刚互致问候,景公身边的人就报告说:“周朝(王室)的使者刚到,说(周)先王的宗庙遭了火灾。”景公让问清楚是哪个周王的庙被烧了。 孔子说:“这一定是釐(僖)王的庙。”景公问:“这怎么说呢?” 孔子说:“《诗经》上说:‘伟大的上天啊,它所给予的不会有差错。上天降下的好事,一定回报给有美德的人。’灾祸也是如此,釐(僖)王改变了文王和武王的制度,而且制作色彩华丽的装饰,宫室高耸,车马特别奢侈,真是无可救药呀。所以天灾应该降在他的庙上,我以此作了这样的推测。” 景公说:“上天为什么不(直接)降祸到他的身上,而要惩罚他的宗庙呢?” 孔子说:“大概是因为文王和武王的缘故吧。如果降到他身上,文王和武王的后代不是灭绝了吗?所以应当降灾到他的庙上来彰显他的过错。” 过后一小会儿,有人报告:“受灾的是釐王的庙。” 景公吃惊地站起来,再次向孔子行礼说:“好啊!圣人的智慧,远远的超过一般人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