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92|回复: 0

[道学研究] 谭峭《化书》卷6俭化诗解1太平俭者均食俭者可与权衡礼道俭贵朴素寂寞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发表于 2023-1-28 21: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谭峭《化书》卷6俭化诗解1太平俭者均食俭者可与权衡礼道俭贵朴素寂寞
题文诗:
夫水火者,常用之物,用之不得,其道以至,
于败家盖,失于不简.饮馔也者,常食之物,
食之不得,其道以至,于亡身盖,失于不节.
礼失于奢,乐失于淫.奢淫若水,去不复返,
议欲救之,莫过乎俭.,均食之道.
食均然后,仁义生焉,仁义生则,礼乐序焉;
礼乐序则,民不,民不怨则,神不怒也,
太平之业.服𫄨绤者,不寒而衣,布帛愈寒;
食藜藿者,不饥而饭,黍稷愈饥.故我之情,
不可不虑;民之心也,不可不防.民之心见,
负石者则,乐于负涂,见负涂则,乐于负蒭.
之与,无实状也;之与,无必然皆,
丰俭相形,彼我相平,我心重则,民心;
我负轻则,民负.能至于俭,者可与民,
权衡.礼贵于盛,俭贵不盛;礼贵于备,
俭贵不备;礼贵簪绂,俭贵布素;礼贵炳焕,
俭贵寂寞.富而富之,不乐;贵而贵之,
愈不美;赏而赏之,不足;爱而爱之,
愈不敬也.金玉,富之常也;官爵,
贵之常也.渴饮则甘,饥食则香.惟俭所以,
能知非常.知常曰明,大道至简,至简俭朴,
真情俭朴,上俭下朴,上奢下侈,风清气正.

卷六 俭化

化书之94:太平《原文》夫水火,常用之物,用之不得其道,以至于败家,盖失于不简也。饮馔,常食之物,食之不得其道,以至于亡身,盖失于不节也。夫礼失于奢,乐失于淫。奢淫若水,去不复返,议欲救之,莫过乎俭。俭者,均食之道也。食均则仁义生,仁义生则礼乐序,礼乐序则民不怨,民不怨则神不怒,太平之业也。


【译文】
水和火这两样东西,是人们生活中常常用到的,用的不对,就会毁灭家园,原因在于使用方法的过于繁杂。饮食是人们常常吃的东西,吃的不对,就会导致死亡,原因在于饮食方面没有节制。礼节的错误在于过于繁琐,音乐的错误在于惑乱。繁琐和惑乱就像水一样,一去不复返,若要挽救,最好的方法就是节俭。节俭,就是每个人都获得同样的食物。食均自然就会产生仁爱和救危济困,有了仁爱和救危济困仁义自然就会礼乐有序,礼乐有序百姓自然就没有抱怨,百姓不抱怨自然就不会引起天神发怒,这就是太平盛世。

化书之95:权衡《原文》服𫄨绤者不寒,而衣之布帛愈寒;食藜藿者不饥,而饭之黍稷愈饥。是故我之情也,不可不虑;民之心也,不可不防。凡民之心,见负石者则乐于负涂,见负涂者则乐于负蒭。饥寒无实状,轻重无必然,皆丰俭相形,彼我相平,我心重则民心重,我负轻则民负轻。能至于俭者,可以与民为权衡。
【译文】
穿粗布衣服的人不感到寒冷,穿绸缎衣服的人就越是感到寒冷;吃粗茶淡饭的人不感到饥饿,吃美食佳肴的人就越是感到饥饿。因此我自己的感受,不可不虑;而百姓的心里怎么想的,不可不防。一般情况下老百姓的心理,见到别人背着石头,对自己背着木器就没有怨言,见到别人背着木器,对自己背着饲草就没有怨言。饥饿或寒冷没有用来判别的实实在在的标准,轻与重也没有必然或绝对的说法,都是由丰收与歉收相互比较,别人与自己相互比较而定。因此,自己的心里看重的,百姓的心里必然也是看重的,自己负担轻的百姓负担也就轻。能够用节俭来约束自己的,就可以胜任百姓的长官。

【注释】
𫄨绤(chīxì):𫄨-细葛布;绤-粗葛布。都是将葛经过浸渍煮沦的加工法制成的。𫄨绤,指葛布衣服。
藜藿(lí huò):野菜
黍稷(shǔ jì):五谷
蒭(chú):喂牲畜的草
权衡:权力

化书之96:礼道《原文》礼贵于盛,俭贵于不盛;礼贵于备,俭贵于不备;礼贵于簪绂,俭贵于布素;礼贵于炳焕,俭贵于寂寞。富而富之愈不乐,贵而贵之愈不美,赏而赏之愈不足,爱而爱之愈不敬。金玉者,富之常;官爵者,贵之常。渴饮则甘,饥食则香。夫惟俭,所以能知非常。

【译文】
对于礼节来说最注重的是隆重,对于节俭来说最注重的是不隆重;对于礼节来说最注重的是完备,对于节俭来说最注重的是不完备;对于礼节来说最注重的是官员服饰,对于节俭来说最注重的是粗布衣服;对于礼节来说最注重的是鲜明华丽,对于节俭来说最注重的是清静恬淡。越是富裕越觉得不快乐,越是重视越觉得不好,越是欣赏越觉得不满足,越是爱越是不尊敬。金银珠玉对富人来说习以为常,高官厚禄对地位尊贵的人来说习以为常。干渴的时候饮水就会觉得甘美,饥饿的时候吃东西就会觉得香甜。因此,只有节俭,才能够品味。

【注释】

簪绂(zān fú):冠簪和缨带。古代官员服饰。亦用以喻显贵,仕宦。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