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17|回复: 0

[其他] 《王祯农书》农桑通诀集4蓄积篇第12诗解先王蓄积施惠民蓄以济凶乏常平仓义仓尽地利因人力食时用礼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发表于 2023-7-24 21: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祯农书》农桑通诀集4蓄积篇第12诗解先王蓄积施惠民蓄以济凶乏常平仓义仓尽地利因人力食时用礼
题文诗:
古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
年食虽有,旱干水溢,无菜色,岂非节用,
效欤?冡宰,年之丰凶,以制国用,
量入为出,祭用数仂,又以九贡,九赋九式,
而均节之.取之有制,用之有度,此理财之,
法有常而,蓄积,所以无阙.国无九年,
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蓄曰,
国非其国.蓄积者岂,非有国者,之先务也.
周礼有曰:人掌粟,入之藏辨,九谷之物,
以待邦用.若谷不足,止余法用;有余则藏,
之以待凶,年而颁之.遗人,邦之委积,
以待施惠,乡之委积,以恤民艰;门闗委积,
以养老孤,郊里委积,以待賔客;野鄙委积,
以待羇旅;县都委积,以待凶荒.以此,
先王蓄积,皆为民计,非徒曰:藏富于国.
彼有损下,以自益剥,民以自丰.如商王之,
钜桥之粟,隋人洛口,之仓所积,虽多,
先王预备,忧民之意?大抵无事,而为有事,
之备,而为歉岁,之忧是故,国有国之,
蓄积民有,民之蓄积.当粒米,狼戾年计,
一岁一家,之用余多,仓箱富,余少者有,
儋石之储,各节其用,以济凶乏.此固知,
尧之时有,九年之水,汤之时有,七年之旱,
国亡捐瘠,所为蓄积,多而备先,具者岂皆,
藏于国哉?盖必有藏,于民者矣.今为农者,
见小近而,不虑久逺,一年丰稔,沛然自足,
侈费妄用,快一时适,谷粟,耗竭无余,
一遇小歉,举贷出息,兼并之家,秋成倍称,
而偿.岁以为常,不能振拔,其间有收,
刈甫毕无,以糊口者,其能给终,岁之用乎?
尝闻山西,汾晋之俗,居常积谷,俭以足用,
,饥歉之岁,免夫,流离之患.
:收敛蓄藏,节用御欲,则天不能,
使之贫穷.信斯言也.近世利民.法如汉之,
常平仓谷,贱则增价,籴之不至,于伤农也;
谷贵则减,价而粜之,不使伤民.唐之义仓:
计垦田顷,多寡,丰年纳谷,藏之,
凶年出谷,以赒贫乏;官为主之,务使均平.
是皆敛余,以济不足,虽遇俭岁,不忧饥殍.
然尝考之,汉史贾生,文帝曰:汉之为汉,
四十年,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彼一时也.
文帝,躬行节俭,化天下至,景帝末年,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民亦富庶,人徒见古,
蓄积常有,余后之蓄,积常不足,岂天生物,
不如古多,人之谋事,不如古智?盖古之费,
给有限而,后之费给,无穷无怪,乎有余不,
足之不同.诚使天下,耕者因人,力所至尽,
地力所出,食之以时,用之以礼,男有余粟,
女有余布;上之人复,明大学之,生财之道,
以御之,公私两裕,君民俱足,何患蓄积
不如古哉?故历论之,敢以此言,佐时政云.
《原文》

古者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虽有旱干水溢无菜色岂非节用预偹之效欤冡宰眂《音视》年之丰凶以制国用量入以为出祭用数之仂而又以九贡九赋九式均节之取之有制用之有度此理财之法有常而国家之蓄积所以无阙也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矣蓄积者岂非有国之先务也周礼人掌粟入之藏辨九谷之物以待邦用若谷不足则止余法有余则藏之以待凶而颁之遗人掌邦之委积以待施惠乡里之委积《委积并去声》以恤民之囏);厄门闗之委积以养老孤郊里之委积以待賔客野鄙之委积以待羇旅县都之委积以待凶荒以此见先王蓄积皆为民计非徒曰藏富于国也彼有损下以自益剥民以自丰如商王钜桥之粟隋人洛口之仓所积虽多岂先王预备忧民之意哉

大抵无事而为有事之备岁而为歉岁之忧是故国有国之蓄积民有民之蓄积当粒米狼戾之年计一岁一家之用余多者仓箱之富余少者儋《音檐》石之储莫不各节其济凶乏此固知尧之时有九年之水汤之时有七年之旱而国亡捐瘠所为蓄积多而备先具者岂皆藏于国哉盖必有藏于民者矣今之为农者见小近而不虑久逺一年丰稔沛然自足侈费妄用以快一时之适所収谷粟耗竭无余一遇小歉则举贷出息于兼并之家秋成倍称而偿之岁以为常不能振拔,其间有刈甫毕无以糊口者其能给终岁之用乎
尝闻山西汾晋之俗居常积谷俭以足用间有饥歉之岁庶免夫流离之患也传曰:“敛蓄藏节用御则天不能使之贫”。信斯言也
近世利民之法如汉之常平仓谷贱则增价籴之不至于伤农谷贵则减价而粜之不使之伤民唐之义仓计垦田顷亩多寡丰年纳谷而藏之凶年出谷以赒贫乏官为主之务使均平是皆敛其余以济不足虽遇俭岁而不忧饥殍也然尝考之汉史贾生言于文帝曰汉之为汉四十年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彼一时也自文帝躬行节俭以化天下至景帝末年太仓之粟陈陈相因而民亦富庶人徒见古之蓄积常有余后之蓄积常不足岂天之生物不如古之多人之谋事不如古之智?盖古之费给有限,而后之费给无穷,无怪乎有余不足之不同也.诚使天下之耕者,因人力之所至,尽地力之所出,食之以时,用之以礼,则男有余粟,女有余布;上之人复眀大学生财之道,以御之,公私两裕,君民俱足,又何患蓄积之不如古哉?故历论之,敢以此言佐时政云.
【注释】
1le释 义;零数;余数。
2粒米狼戾释 义:谷粒撒得满地都是。形容喜获丰收的景象。
《原文及注》
古者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虽有旱干水溢,民无菜色,岂非节用预备之效欤?冢宰胝(音视)年之丰凶,以制国用,量入以为出,祭用数之仂(音乐)。而又以九贡、九赋、九式均节之。取之有制,用之有度,此理财之法有常,而国家之蓄积,所以无缺也。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矣。蓄积者,岂非有国之先务耶?《周礼》:“仓人掌粟入之藏,辨九谷之物,以待邦用。若谷不足,则止余法用;有余则藏之,以待凶而颁之。”“遗人掌邦之委积,以待施惠:乡里之委积,委、积,并去声。以恤民之艰;门关之委积,以养老孤;郊里之委积,以待宾客;野鄙之委积,以待羁旅;县都之委积,以待凶荒。”以此见先王蓄积,皆为民计,非徒曰藏富于国也。彼有损下以自益,剥民以自丰,如商王钜桥之粟,隋人洛口之仓,所积虽多,岂先王预备忧民之意哉?
大抵无事而为有事之备,丰岁而为歉岁之忧,是故国有国之蓄积,民有民之蓄积。当粒米狼戾”之年,计一岁一家之用,余多者仓箱之富,余少者儋(音担)石之储,莫不各节其用,以济凶乏。此固知尧之时有九年之水,汤之时有七年之旱,而国亡捐瘠,所为蓄积多而备先具者,岂皆藏于国哉?盖必有藏于民者矣。
今之为农者,见小近而不虑久远,一年丰稔,沛然自足,侈费妄用,以快一时之适,所收谷粟,耗竭无余。一遇小歉,则举贷出息于兼并之家,秋成倍称而偿之。岁以为常,不能振拔。其间有收刈甫毕,无以糊口者,其能给终岁之用乎?
尝闻山西汾晋之俗,居常积谷,俭以足用,虽间有饥歉之岁,庶免夫流离之患也。传日:“收敛蓄藏,节用御欲,则天不能使之贫。”信斯言也,
近世利民之法,如汉之常平仓,谷贱则增价籴之,不至于伤农;谷贵则减价粜之,不使之伤民。唐之义仓,计垦田顷亩多寡,丰年纳谷而藏之,凶年出谷以购(音周)贫乏;官为主之,务使均平。是皆敛其余以济不足,虽遇俭岁而不忧饥殍也。
然尝考之汉史,贾生言于文帝日:“汉之为汉,几四十年,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彼一时也。自文帝躬行节俭,以化天下,至景帝末年,太仓之粟,陈陈相因,而民亦富庶。人徒见古之蓄积常有余,后之蓄积常不足,岂天之生物不如古之多,人之谋事不如古之智?盖古之费给有限,而后之费给无穷,无怪乎有余不足之不同也。诚使天下之耕者,因人力之所至,尽地力之所出,食之以时,用之以礼,则男有余粟,女有余布;上之人复明《大学》生财之道以御之,公私两裕,君民俱足,又何患蓄积之不如古哉?故历论之,敢以此言佐时政云。
【译文】
古时候,耕种三年,定有一年的余粮,耕种九年,定有三年的.余粮,虽然遇到水旱灾害,老百姓没有挨饿的,难道不是节俭有储备的功效吗?宰相依据年岁的丰歉,制订国家收支,量入为出,祭祀用其十分之一。又用九贡、九赋、九式来均匀调节。收入有法制,支出有限度,这成为理财的经常法则,所以国家的积蓄没有随乏。国家没有九年的积蓄叫做不足,没有六年的积蓄叫做.急迫,没有三年的积酱,就叫国不象国了。那末,积蓄难道不是立国的首要任务吗?
《周礼》说:“仓人掌管收入谷物的储藏,分别九谷的种类,准备国家支用。如果谷物不足,就缩减赈济的开支;如果有余,便储积起来,准备到凶年放赈。”“遗人掌管国家支用有余的资财,准备作为赈济之用:乡里的余财,用来赈做乡民的困乏;门关的余财,用来赡养孤寡老人:郊里的余财,用来接待宾客:野鄙的余财,月来接济羁留的旅客;县都的余财,作为灾荒的准备。”从这里可见先王的积密,都是为民众着想,不是一味藏富于国的。那种损害人民,丰裕自己,剥削百姓,肥充自己,象商王的矩桥之粟,隋代的洛口之仓,积蓄虽然很多,难道是先王爱民预积的意思吗?
大抵无事而作有事的准备,丰年想到歉年的愁苦,才能国家有国家的积蓄,人民有人民的积着。当丰收的年份,计算一家一年的吃用,余粮多的有仓廪的丰裕,余粮少的有倍石由的储藏,无不人人省吃俭用,储备着接济凶年。从这里可以想见尧时有九年的水灾,汤时有七年的早灾,而国内没有弃尸及饿死的人,固然是因为积蕾多而预先有准备,难道都是积蓄于国家吗?必然有积睿于民家的啊!
现在种庄稼的人,只顾眼前,不想久远,一年丰熟,感觉满足得很,放手乱花,寻退一时的快意,所收谷物,耗费得精光。一遇 悄有敬收,不得不忍受高利向兼并之家借贷,到秋收加倍偿还。每年走这老路,不能自拔。甚至有收割刚完,就没法糊口的,还谈什么终年的吃用呢?
听说山西汾晋一带的习俗,平时经常积谷,节俭得刚够使用,虽然偶有饥的年景,庶几可免流离失所的优患。书传上说:“收获进来保藏好,节省开支,克制欲望,老天就不能使你贫穷。”这话确实不错。
近世利民的措施,例如汉代的常平仓,谷贱时高价收进,不致伤农;谷贵时贱价卖出,不使平民受害。唐代的义仓,按照耕种田亩的多少,丰年纳谷储藏起来凶年出谷教济贫困;由官府主持,出纳务必公平。这些部足收储有余以济不足,虽然遇到荒年也不致有俄死的人。
曾经考查过汉史,贾谊向汉文帝 说过:“汉自建国以来,已将四十年,公私的
积蓄,仍使入忧痛。”那是那时的情况。自汉文箭亲自实行节俭,以教化天下,到汉聚帝末年,国家粮仓的积谷,陈谷年年增机,而百姓也富庶了。人们只看到古代的积蓄常常有余,后世的农幕常感不足,难道是老天的产物不如古代的多,人 们的谍事不如古人的机智吗?其实由于古代的花费有限,而后世的花费无穷,难怪有有余与不足的不同啊。果真能使天下的农民,凭借人力的所及,尽得地利的所产,平时节食,按礼节用,则男有余粮,女有余布,执政的人又懂得《大学》的生财之道而妥为运用,使公私两裕,君民俱足,还愁什么积蓄不如古代呢?所以-一一加以论述, 愿提供作为时政的帮助。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