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新序》卷5杂事5诗解4儒者精诚达则正官忠信义在下榜样人民 题文诗:秦昭王问,孙卿曰儒,无益于国.孙卿曰儒, 法先王隆,礼义谨乎,臣子而能,致贵其上. 人主用之,则进在朝;置而不用,退编百姓, 而悫必为,顺下矣虽,穷困冻馁,必不以邪, 道为食置,无锥之地,而明于持,社稷大计, 叫呼而莫,之能应然,而通呼裁,万物养百, 姓之经纪.势在人上,则王公才;在人下则, 社稷之臣,国君之宝.虽隐于穷,闾漏屋人, 莫不贵之,道诚存也.仲尼为鲁,司寇沈犹, 氏也不敢,朝饮其羊;公慎氏出,其妻慎溃, 氏逾境走,鲁之鬻牛,马不豫贾,布正待之. 居于阙党,阙党子弟,罔罟分有,亲者取多, 孝悌化之.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美俗, 儒之为人,下如是矣.王曰其为,人上何如? 孙卿对曰:其为人也,广大矣志,意定乎内, 朝修礼节,法则度量,正乎官吏,忠信爱利, 仁形乎下,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 不为也若,义信乎人,通于四海,天下之外, 应而怀之,则是何也?贵名白而,天下治也. 故近者歌,讴而乐之,远者竭走,趋之四海, 内若一家,通达之属,莫不从服,是谓人师. 诗经有曰: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 此之谓也.其为人下,如彼为人,上也如此, 何为其无,益人国乎?昭王曰善.儒者真诚. 《原文》 秦昭王问孙卿曰:“儒无益于人国。”孙卿曰:“儒者法先王,隆礼义,谨乎臣子,而能致贵其上者也。人主用之,则进在本朝;置而不用,则退编百姓,而敌(应为:而悫;)必为顺下矣。虽穷困冻馁,必不以邪道为食,置无锥之地,而明于持社稷之大计,叫呼而莫之能应,然而通呼裁万物,养百姓之经纪。势在人上,则王公之才也;在人下,则社稷之臣,国君之宝也。虽隐于穷闾漏屋,人莫不贵之,道诚存也。仲尼为鲁司寇,沈犹氏不敢朝饮其羊,公慎氏出其妻,慎溃氏逾境而走,鲁之鬻牛马不豫贾,布正以待之也。居于阙党,阙党之子弟,罔罟分有亲者取多,孝悌以化之也。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儒之为人下如是矣。” 【注释】
出自《荀子》卷8儒效篇诗解2儒者真诚下上如一
原文:秦昭王问孙卿子曰<1>:“儒无益于人之国?”孙卿子曰:“儒者,法先王、隆礼义、谨乎臣子而致贵其上者也<2>。人主用之,则势在本朝而宜<3>;不用,则退编百姓而悫;必为顺下矣。虽穷困、冻餧<4>,必不以邪道为贪;无置锥之地,而明于持社稷之大义;呜呼而莫之能应<5>,然而通乎财万物、养百姓之经纪<6>。势在人上,则王公之材也;在人下,则社稷之臣、国君之宝也。虽隐于穷阎漏屋<7>,人莫不贵之,道诚存也。仲尼将为司寇<8>,沈犹氏不敢朝饮其羊<9>,公慎氏出其妻<10>,慎溃氏逾境而徙<11>,鲁之粥牛马者不豫贾<12>,必蚤正以待之也<13>。居于阙党<14>,阙党之子弟罔不必分<15>,有亲者取多,孝弟以化之也<16>。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儒之为人下如是矣。” <1>秦昭王:即秦昭襄王(公元前324—前251年),名稷(一作侧),秦武王异母弟,公元前306—前251年在位。 孙卿子:即荀子。 <2>致:极。 <3>势:位。 本朝:朝廷。朝廷是立国之本,故称“本朝”。 <4>餧:同“馁”,饥饿。 <5>呜:是“□”字之误,“□”同“叫”(王念孙说)。 <6>财:通“裁”,控制,安排。 <7>阎:里巷。漏:通“陋”,狭小,简陋。 <8>司寇:国家的最高司法官。 <9>沈犹氏:春秋时鲁国人,据说他常在早晨让羊喝饱了水再去卖羊,以欺骗买主。 <10>公慎氏:春秋时鲁国人,据说他的妻子淫乱,他却不管。 <11>慎溃氏:春秋时鲁国人,据说他平时荒淫无度。 <12>粥[yù 音玉]:同“鬻”,卖。豫:通“謣”(参见《说文通训定声》),虚夸,欺骗。古书常用“虞”字。 贾[jià 音架]:是繁体“价(价)”的略笔。 豫贾:虚定高价。 <13>蚤:通“早”。 <14>阙[què 音确]党:同“阙里”,地名,相传为孔子授徒之所,在今山东省曲阜县境内。“党”、“里”都是古代的居民组织(五百家为党,二十五家为里),这里表示乡镇的意思。 <15>罔:通“网”,捕鱼的工具,这里指捕获的鱼。不:通“罘[fú 音伏],捕兽的网,这里指捕获的野兽。 <18>弟[tì 音替]:同“悌”,弟弟尊敬兄长。
【译文】 秦昭王问荀子说:“儒者对于人世间的国家没有什么益处吧?”荀子说:“儒者,是效法古代的圣明帝王、崇尚礼义、要使臣子谨慎守职而极其敬重他们君主的人。君主如果任用他们,那么他们位在朝廷而合宜地处理政事;如果不用他们,那么他们就退身归入百姓行列而谨慎老实地做人;无论如何,他们一定做一个顺从的臣民。他们即使贫穷困苦、受冻挨饿,也一定不会用不正当的手段去谋取财利;即使没有立锥之地,也深明维护国家的大义;即使大声疾呼而没有人能响应他们,可是他们精通管理万物、养育人民的纲领。如果他们的地位在别人之上,那就是当天子、诸侯的干才;如果在别人之下,那就是国家的能臣、国君的宝贵财富。即使隐居在偏僻的里巷与狭小简陋的房屋之中,人们也没有不尊重他们的,因为治国之道确实掌握在他们手中。孔子将要担任鲁国司法大臣的时候,沈犹氏不敢再在早晨喂自己的羊喝水了,公慎氏休掉了自己的妻子,慎溃氏越境搬走了,鲁国卖牛马的也不再漫天要价了,这是因为孔子总是预先用正道去对待人们的缘故。孔子住在阙党的时候,阙党的子弟将网获的鱼兽进行分配时,有父母亲的子弟就多得一些,这是因为孔子用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感化了他们。儒者在朝廷上当官,就能使朝政完美;在下面做个老百姓,就能使风俗完美。儒者做臣民时就像这样的啊。” 《原文》 王曰:“然则其为人上何如?”孙卿对曰:“其为人也广大矣。志意定乎内,礼节修乎朝,法则度量正乎官,忠信爱利形乎下,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不为也。若义信乎人矣,通于四海,则天下之外,应之而怀之,是何也?则贵名白而天下治也。故近者歌讴而乐之,远者竭走而超(应为:趋)之,四海之内若一家,通达之属,莫不从服,夫是之谓人师。诗曰:'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夫其为人下也,如彼为人上也,如此何为其无益人之国乎?”昭王曰:“善。” 【注释】出自《荀子》卷8儒效篇诗解2儒者真诚下上如一 原文:
王曰:“然则其为人上何如?”孙卿曰:“其为人上也,广大矣。志意定乎内,礼节脩乎朝,法则、度量正乎官,忠、信、爱、利形乎下<1>。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不为也。此君义信乎人矣,通于四海,则天下应之如讙<2>。是何也?则贵名白而天下治也<3>。故近者歌讴而乐之,远者竭蹶而趋之<4>。四海之内若一家,通达之属,莫不从服。夫是之谓人师。《诗》曰<5>:'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6>。’此之谓也。夫其为人下也如彼,其为人上也如此,何谓其无益于人之国也?”昭王曰:“善!”
【注释】
<1>形:表现。 <2>讙[huān 音欢]:喧哗,形容齐声回答。 <3>则:因为。治:治理。一说通“怡”,是喜欢的意思(于鬯说),也通。 <4>竭蹶[jué 音决],或读 guoì(音贵):力竭而跌倒,形容竭尽全力拼命奔走的样子。 <5>引诗见《诗·大雅·文王有声》。 <6>思:语助词。
【译文】
秦昭王说:“那么儒者当了君主又怎么样呢?”荀子说:“儒者当了君主,影响就广大了。他在内心意志坚定;于是在朝廷上,礼节就会整饬;在官府中,法律准则、规章制度就会公正不阿;在民间,忠诚、老实、仁爱、利人等美德就会蔚然成风。做一件不义的事,杀一个无罪的人,而能取得天下,他也不干。这种做君主的道义被人民相信了,传遍了四面八方,那么天下的人就会像异口同声地欢呼一样来响应他。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他尊贵的名声明显卓著而天下得到了治理的缘故。所以近处的人歌颂他而且热爱他,远处的人竭力奔走来投奔他。四海之内就像一个家庭似的,凡是交通能到达的地方,没有谁不服从。这可以称作是人民的君长了。《诗》云:'从西到东,从南到北,没有哪个不服从。’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啊。儒者做臣民的时候像上述那样,他当了君主就像这样,怎么能说他们对于人世间的国家没有什么益处呢?”秦昭王说:“讲得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