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有毒中药概念形成的背景
《周礼・天官》记载:“医师掌医之政,聚毒药以供医事。”《类经・卷十四》指出:“凡可避邪安正者,皆可称之为毒药。”古代毒药的概念也反映出当时人们对药物的治疗作用和毒副作用还不能很好地区别。如果现在仍这样看,无疑是扩大了“有毒中药”的概念。
现代医学传入中国后,人们发现大多数中药的毒性明显小于西药,因而认为大多数中药是无毒的。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人们又开始发现很多中药也有副作用,于是“有毒中药”又成为近几年来使用频率较高的词语之一。其实这里谈到的“有毒中药”,大多指的是具有副作用的中药,中药的副作用古有之,今亦有之,只是重视程度不同,我们不能因为重视程度的增加而把“有毒中药”的概念扩大化。
中药的毒性反应
现代药理学常把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分为副作用(也称副反应)、毒性反应、后遗效应以及由于体质因素发生的特殊反应等,而在中草药学中则一般把不良反应统称为毒性反应。这与现代医学中的毒性反应是不一致的,很容易使人造成误解,从而夸大一些中药的毒性。我们应该将中药的毒性反应与现代医学中的毒性反应统一起来,作为中药不良反应的一部分,而不是当作不良反应的全部,只有“有毒中药”才具有毒性反应。概念统一才能使人们对中药的毒性反应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同时,这也是中药走向世界的需要。
有毒中药的概念
近些年来,有关“有毒中药”的正确使用有了较多的探讨,这是好事。但“有毒中药”具体包括那些中药,什么是“有毒中药”,这些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界定。关于有毒中药的概念,一直比较混乱。有广义地指中药的偏性,也有狭义地指应用不当易引起不良反应的中药。现统称的有毒中药,概念不甚明确,既包括毒性很大的品种,也包括只有一般副作用的品种。后者在所谓的“有毒中药”中占比例较大,且多为临床所常用,易将只有一般副作用的品种误认为“有毒中药”,故非常有必要将只有一般副作用的品种与毒性很大的品种区别开来。
因而,“有毒中药”的概念应仅限于毒性反应和后遗效应。对于那些有副作用的中药应明确指明,不能统称为“有毒中药”。“是药三分毒”,作为药物本身均有其副作用,只是副作用的大小不同。有些西药毒性更大,而我们一般并不把它们称作毒药,我们对中药也应一视同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