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402|回复: 0

[文学研究] 第十一讲 以景衬人

[复制链接]
夏知 发表于 2012-6-9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 吴企明

  费丹旭《四季仕女图•采梅图》(见封二),今藏无锡博物馆。
  费丹旭(1802―1850),字子苕,号晓楼、偶翁、环渚生,乌程(今浙江湖州)人。以画为业,久寓杭州,晚年寓居沪上,擅画人物、花卉,尤精仕女画,娟秀妍雅,秦祖永评其补景仕女,云:“能饶潇洒自然之趣。”(《桐阴论画》)与改琦齐名,人称“费改”。善书法,工诗词,有《依旧草堂遗稿》。
   gdia20070511-1-l.jpg
  本图以采梅仕女为主景,她立于溪石上,右手扶着梅干,左手举起正欲攀花,姿态自然生动,十分传神。仕女用细笔勾成,笔墨细柔,设色淡雅,面容俊俏,身材婀娜,充分体现出费丹旭仕女图的美学特征。仕女背景衬以繁密的梅树,梅之枝干,盘曲挺生,或疏或密,或实或虚,迷蒙中透出一片寒意,衬景与人物情感融为一体。画幅左侧单行题写一首七言绝句:
  翠羽声中春梦残,
  扑襟香雪影珊珊。
  可知一样梅花骨,
  不畏东风料峭寒。
  这不是一首咏梅绝句,画既以仕女为主景,题诗便以采梅仕女为题咏对象。首句暗用《龙城录》中赵师雄罗浮梦遇梅花女神的典故,从“罗浮梦”切入,说翠鸟的啼鸣声,打破了仕女的春梦。次句紧承,描写她缓步来到梅树下,举手攀折梅花,梅花落下,扑入她的衣襟。诗的前半首,就画面具象着笔,写仕女的动态和神情,写她的外美。后半首,转笔写她的内美,画家赞颂仕女,她与梅花一样具有“拒严寒”的气骨,不怕东风料峭带来的春寒。诗句意蕴深远,从仕女的外在动态美写到她内在的气质美,用梅花的美质衬托仕女的美质,形神融合,给人以含蓄蕴藉的审美享受。更重要的是,画家点明自己“以景衬人”的画法,以画法为诗法,诗境与画境妙合无垠,完美地传达出自己的艺术匠心。
  “以景衬人”是人物画中常见的表现技法之一。画家将人物安置在特定的景物中,创造出典型的艺术氛围,以景衬人,借景写人,更好地刻画人物性格、精神和气韵。东晋顾恺之为谢鲲画像,在他的周围画上丘壑,表现他喜爱山水、耽于林泉的情趣。《世说新语•巧艺》论及此事,曰:“画谢幼舆于一岩里,人问所以,顾云:‘一丘一壑,自谓过之’,此子宜置丘壑中。”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亦有相似的记载。沈宗骞《芥舟学画编》卷四论及“人物辅佐”时写道:“梅须瘦而清,相对者诗人、词客,竹欲而韵,宜称者逸士、佳人。凡此形容,皆笔墨所出,而各得其神。”这种艺术传统,在后代的人物画中被广泛地运用着。
  将这种表现技巧,写入诗中,便形成人物画题诗以景物烘托人物的映衬性美学特征。王蒙的《春山读书图》,画卷松挺立于山麓,数间茅屋,掩映于松阴下,茅屋里有人正在读书,有人临溪眺望,着意表现画中人超然世外,怡然自得的闲适情态。王蒙的题诗,实现了画幅“以景衬人”的画心。清金农《闭户不读图》,描画屋舍一间,室中一人端坐椅中,气定神闲。屋后一株老树,枝叶稀疏,屋边着瘦竹数竿,竹叶稀少。全图构图简练,用笔古朴雅拙,营造出一种萧疏的艺术氛围,以景衬人,刻画画中人孤寂萧索的心情。画幅上方,画家自题一绝:
  团扇生衣捐己无,
  掩书不读闭精庐。
  故人笑比中庭树,
  一日秋风一日疏。
  团扇见捐的典故,很容易使人理解首句表现画中人被闲置的深层意蕴。画中人毫无心绪读书,紧密门户,端坐凝思。诗的后半首,点明画上以景衬人的手法,说老朋友笑着将画中人比作庭中的树,树上的叶子被吹落,一日更比一日稀少。画家本意是借着中庭树叶的稀疏和屋旁翠竹的细瘦,衬托画中人萧索的心态,现在再用诗句将画上稀疏的树叶与画中人的心境扣合起来,帮助读画人明白自己的匠心。诗与画融通,寓意于象,将画幅、诗篇抒写感士不遇、孤寂落寞的愁闷心情,委婉地表达出来,耐人深省。
  清顾春《醉翁操•题云林湖月沁琴图》词,描写好友许云林将自己的小照,画在湖月鸣琴的幽雅环境中,画家以平静的湖水、柔和的月光、悠扬的琴声,来衬托自己的高雅情操和遗世绝俗的精神境界。顾春读画后,心有所悟,清兴大发,写下本词,云:
  悠然。长天。澄渊。渺湖烟。无边。清辉灿灿兮婵娟。有美人兮飞仙。悄无言。攘袖促鸣弦。照重杨、素蟾影偏。羡居志在,流水高山。问君此际,心共山闲水闲。云自行而天宽,月自明而露。新声和且圆,轻徽徐徐弹。法曲散人间。月明风静秋夜寒。
  题词并不刻意描写许云林小照的形貌,却能遗貌取神,先写画面背景,将读画人带进空烟四远,水天一色的境界中,去欣赏正在月下弹琴的美人。词人正确处理好景、情、韵、境的辩证关系,创造出自然与人物、琴韵与人情和谐统一的湖月沁琴的美妙境界,让人们陶醉在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双重享受中,体认到画家的精神境界,词境和画境得到完善的融通。
  清改琦有一幅仕女图,名为《靓妆倚石图》,是一幅巧妙运用以景衬人手法的作品。画家以娟秀的翠竹,映衬纤美的少女;以玲珑剔透的湖石,映衬少女的聪慧伶俐;以少女手持玉箫倚石的细节,映衬出少女的凝神沉思。他细腻地表现出人物和景物的配合,画境空灵蕴藉,富有含蓄之美。诗人诸德彝看透了画家的匠心,题诗二首,第一首云:
  新换轻衫杏子绡,
  湖山石畔倚纤腰。
  春愁满腹无人说,
  那有心情玉箫。
  题诗的前两句,从画面形象入手,描写倚石少女的外形、服饰和神态,一个“倚”字,点明以景衬人的手法。后两句,突出少女与玉箫的关系,她持箫不吹,正因为她思念着远方的亲人,满腹春愁,无处诉说,心神不定。“”,以手指按捺管乐器的不同圆孔,便能吹奏出美妙的乐声。倚石沉思的神态,持箫不吹的细节,细致而传神地表达出少女怀念亲人的情思。画家改琦和诗人诸德彝运用相同的艺术技巧,配合默契,共同完成靓妆倚石美女形象的艺术创造。
                           </p>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