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众日报 滨州市属于黄河、小清河、徒骇河冲积平原,各类古代遗址大多被黄沙埋藏于地下较深之处,而其地下水位又相对较高,这种环境反倒使当地的文物遗存更好地封存于地下,得到了更为有效的保护。
这些丰富的古代遗迹遗物,正给现在滨州人的生活带来越来越深远的影响。
文物遗存较好地封存于地下
由于滨州市属于黄河、小清河、徒骇河冲积平原,各类古代遗址大多被黄沙埋藏于地下较深之处,而滨州地下水位又相对较高,所以暴露于外的遗址看起来似乎相对较少,这种环境反倒使当地的文物遗存更好地封存于地下,得到了更为有效的保护。
地下文物封存较好,在考古发掘和重大项目施工中便屡有重大收获:1991年,山东大学考古系师生在邹平丁公遗址实习时,发现了龙山文化城址和龙山文化刻字陶文,前者被评为“1991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后者因比甲骨文早了800余年,对于研究中国文明起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引起国内外的极大轰动;博兴龙华寺遗址,近年来出土大量铜石造像,而且多有铭文题记,被称为中国佛教考古的重大收获,从而证明滨州市佛教信仰在南北朝和隋朝时曾盛极一时;滨城的兰家遗址、惠民的大郭遗址等众多遗址都出土有精美的青铜器……而滨州又因其近海,其沾化、无棣、阳信、滨城各县区自商周以来便是当时的主要产盐区,生产的食盐专供商周王朝食用。现在,黄河三角洲盐业考古已被列入国家重大考古项目之一。
截至目前,滨州市已公布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22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70处。2008年以来,滨州市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又新发现了大量的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物遗存。三年来,全市共普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584处,其中新发现195处。2010年1月至4月,滨州市顺利通过了省验收专家组的验收,60%的县区被评为“优秀”等次,其他县区全部“合格”。滨州市文物管理处也被评为“全省第三次文物普查先进集体”。
来源:大众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