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民晚报 殷墟坐落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部,这里曾是商王朝的都城,商王朝一度在此开创了晚商盛世。武王灭商之后,遭受重创的大邑商迅速走向没落,最终沦为废墟。繁盛一时的殷商王朝仅在典籍中留下只言片语,诸多历史细节渐渐语焉不详。随着时间流逝,殷墟旧都与殷商历史一起逐渐被人们遗忘。殷墟发现以前,人们对于商代历史的认识主要源于《诗经》、《尚书》、《史记》等传统文献。在20世纪疑古思潮的影响之下,仅有的一些文献记载也不断遭到质疑。
自清末甲骨文的发现以后,殷墟重回人们的视野之内。如今,殷墟考古工作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这里成为中国的考古学圣地,也成为培养考古学家的摇篮。越来越多的基址和墓地得以揭露,数量丰富的商代遗物破土而出。与此同时,文献中记载的商代历史细节不断得到印证和弥补。下面,我们结合殷墟考古工作中的重要发现,探索殷墟考古对我们探索古代社会、了解商代历史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中国最早的文字系统――甲骨文
刻辞甲骨是殷墟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商代的占卜习俗孕育出中国最早的文字系统――甲骨文。清朝末年,王懿荣等金石学家发现甲骨文并推测其为商代文字。其后,罗振玉、刘鹗、王国维等学者陆续投入甲骨文的著录和研究工作。尤其王国维先生发表了著名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和《续考》,利用卜辞中所见殷代先公先王的名称、世系和《史记・殷本纪》中所载殷代先公先王的名称、世系进行对比研究,第一次用出土材料证明了《史记》中商史记载的真实性。此外,王国维还利用卜辞纠正了《殷本纪》的一些讹误之处。
据统计,迄今殷墟已出土刻有卜辞的甲骨约13万片,共发现单字5000个左右。这些刻辞涉及商代宗教祭祀、生老病死、方国战争、天文星相、农业生产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为研究商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材料。在文献阙如的殷商时期,这些原始记录显得更加弥足珍贵。
殷墟宫殿宗庙建区
宫殿宗庙区是殷商王室贵族的重要活动区域,也是殷墟王都的核心地区。它位于小屯村东北地,其东、北两面以洹河为天然屏障,西、南则被防御性壕沟环绕。在其东北部,自北向南依次排列着甲、乙、丙、丁四组大型宫殿宗庙基址,共由61座房屋基址组成。这些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远非一般居址可比。其中既有供商王日常居住的宫殿,也有供其祭祀祖先的宗庙。
这些规模宏大的殷墟宫殿宗庙建筑始建于武丁时期,并延用至殷末,成为商王朝长期定都于此的重要证据。值得注意的是,近年发掘的丁组一号基址下发现一件青铜封口B,其上铸有铭文“武父乙”。该青铜B应为武丁祭祀其父小乙所作的祭器,为丁组宫殿宗庙基址及其他相关遗存的年代学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商代王陵及其他贵族墓葬
殷墟王陵区位于洹河北岸的侯家庄西北冈地区,是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王陵区。王陵区内共发现带墓道的大墓13座(其中8座四墓道大墓应属商王所有),分为东、西两区。虽然所有大墓均被盗一空,各墓墓主人的确也多有异议,但仅存的规模巨大的墓道和布局也足以显示商王的至高地位和无以复加的权威。
除王陵区外,殷墟地区还发现了数以万计的其他等级的墓葬,殷墟西区、后冈、大司空东南、苗圃北地等地都分布有相当规模的墓葬群。其中数十座保存完整的高等级贵族墓为我们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社会历史信息,1976年发掘的妇好墓尤其值得关注。
妇好墓位于小屯村西北地、宫殿宗庙区的西南部,该墓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墓口长5.6米,宽4米,面积22.4平方米。墓内共发现青铜器、玉器、宝石器、骨器、陶器等随葬品1928件,其中青铜礼器200余件,玉器755件,另有大量的青铜及玉石兵器。根据随葬青铜器铭文及相关甲骨文记载来看,墓主人妇好是商王武丁的三个法定配偶之一。她曾经担任武将,率兵征伐四方;还曾经担任祭司人员,主持大型祭祀活动。这是殷墟发掘以来唯一一座能与甲骨文对照,并能确定墓主人和墓葬年代的殷代王室墓,也是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商王级别的墓葬。妇好墓的发现,对研究殷墟文化分期、商代丧葬制度、青铜器铸造及玉器加工等问题均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分工细致的手工业遗址
殷墟已发现专门的手工业作坊遗址数十处,规模较大的包括铸铜、制陶、制骨等作坊。这表明商代的手工业不仅已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而且形成了较为细致的分工。
铸铜作坊主要分布在孝民屯西北地、苗圃北地、薛家庄及小屯村东北等地。孝民屯西北地与苗圃北地的铸铜作坊面积达数万平方米以上,发现了取土坑、练泥坑、晾范坑、大型青铜器铸造间及“浇铸工作平台”、祭祀坑、窖穴、水井、墓地、工匠居址以及熔铜、铸铜器具和陶模、陶范等极为丰富的铸铜遗存。这些发现说明殷墟青铜器多数是在本地铸制完成的,为研究商代青铜铸造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制骨作坊分布于大司空村、北辛庄和铁三路等地,出土了大量的骨料坑和制骨工具。妇好墓发现的500枚骨笄及其他骨器应即由这些作坊制作而成。
制陶作坊位于殷墟宫殿宗庙区南部等地,占地面积广大。这与殷墟时期陶器在人们日常饮食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是相符合的。
伴随着大批居址和墓葬的发掘,殷墟出土了大量青铜器、玉器、骨器、陶器等考古学遗物,它们承载着丰富的社会生活信息,成为我们深入了解商代历史的重要媒介。另外,商人常常用青铜、玉石等材料制作成礼器,在祭祀、宴享等重大礼仪场合使用。这些礼器广泛进入上层贵族社会,成为商代礼仪文明和等级制度的重要载体。
总之,在探索人类社会、认识古代文明方面,考古学与历史学是殊途同归的。殷墟像一座巨大的文化宝藏,出土了极为丰富的原生态文物资料,为我们进行商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历史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作者为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员)
来源:新民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