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841|回复: 0

[考古发现] 出土汉字文物!考古学家疑印第安人或是中国殷商后裔

[复制链接]
国学萌 发表于 2016-8-26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印第安人是3000年前中国后人?考古学家已证实


《科技讯》8月23日消息,印第安人是3000年前中国后人?考古学家已证实。古印第安人生活在北美。不过一直有一种说法,认为古中国人是他们的祖先,而越来越多的证据也证明,印第安人确确实实就是中国人的后裔。


印第安人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民族,在今天仍然固守着近乎原始的生活方式,过着简朴的生活。亚马孙流域是印第安人的繁衍栖息地之一。中国科考队亚马孙漂流探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考察印第安人生活与环境保护,考察不同种族之间对待特种动植物的文化与习俗,考察人文习俗与特种动植物的保护、生存与繁衍之间的关系。在近年来对于印第安人的起源研究中,有专家提出印第安人的祖先就是中国人,该说法引起了很大争议。


印第安人是黄种人,其祖先在亚洲大陆,这被多数人所认同。近代考古又发现,古代印第安文明与中国殷商文明有诸多相似之处,引起人们关注,有学者甚至认为印第安人是殷人后裔,是中国移民的后代。但是这种观点并不被主流认可。印第安人到底来自何方?


现在的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大多认为,美洲最早的居民是从其他地方迁移而来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是“欧洲移民说”。此说认为印第安人的祖先是从欧洲大陆向北经冰岛和格陵兰岛进人美洲的,也有人认为,欧洲人是通过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的。


二是“南太平洋岛屿说”。此说认为亚洲人经过南太平洋的岛屿,逐步移入美洲。当然,也有人认为,是本来就生活在太平洋群岛上的波利尼西亚人通过南太平洋岛屿进入美洲的。


三是“非洲移民说”。此说认为非洲黑人,特别是努比亚人、马里人,都有可能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


四是“白令海峡说”。此说认为是蒙古人种的亚洲人、在4万年和1.8万年前,通过白令海峡结冰的“走廊”,从阿拉斯加进入美洲大陆的。


有学者认为印第安人是我国华北人后裔。


第四种法影响很大,赞同者也最多。在这种说法的基础上,我国的学者提出“华北人说”,用引人注目的证据,论证了印第安人的祖先是中国人。持这种观点比较有名的是学者王大有,他出版了一套丛书叫《中华大道文库》,其中一些篇章详细地论述了所谓“中华先民开拓美洲”的观点。他认为美洲先民是“中华人种”,美洲文明是距今一万年到三千年内不同时期的中华移民所创造的。


证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97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发现了一具3000年前的石锚,经过对岩石样本的化验,确认这种岩石只在我国台湾海峡附近有,而美洲没有。于是美国学者墨里亚蒂就把有关资料和岩石样本寄给我国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贾兰坡,要求中国学者参与研究。贾老又把资料转给我国水运史专家房仲甫,房先生经过研究后认为:“殷人航渡三千年”。


1953年,美国考古学家在墨西哥奥尔梅克遗址的祭祀中心发现了16尊雕像和6片玉圭,玉圭上刻有文字,王大有认为是殷商文字,并破译解读出来,是殷人祖先的名字:蚩尤、少昊、帝喾、简狄、多妇、契、相土、王亥、上甲等。另外祭祀的习俗也和东夷人相同。


王大有解读印第安人的问候语“YINDIAN”(被哥伦布当作indian)为“殷地安”即“殷地安阳”,犹言“家乡好”;解读印第安人传说中的“HOSI王”为殷末军事统帅攸侯喜;解读“IN-FUBU”(墨西哥印第安人)为“殷福布”,其居住地“CHI-HUAHUA”为“羲华华”(伏羲、羲和之羲,华夏之华);解读“in-ca”(古秘鲁土着人)为“殷家”;解读“hopi”(美国亚利桑那州印


第安人)为“赫胥”(我国上古氏族);解读“Na Dene”(加拿大西海岸土著)为“大地湾”(甘肃秦安县的伏羲遗址)等等。


这种观点争议很大,在主流并未承认。学者认为这种观点实际反映了“一元论”和“多元论”的不同视角。


实际上,这种关于文明的起源的谈论,反映了“一元论”和“多元论”的不同视角。


大多数人是赞同“多元论”的。近代西方某些学者宣扬一种“传播论”,即文明是由一个中心发散传播开的,这就是一种“一元论”。


在这些人的考证下,上古中国人、中国文明都是外来的,德国人凯什尔认为源于埃及,断定中国人是古埃及人的苗裔,理由是中国和埃及的象形文字有许多相似之处;法国人拉克伯里认为源于巴比伦,理由是《尚书》中的“百姓”是巴比伦巴克族(BAK)的转音,所以汉族是巴克族的后裔,日本人白河次郎、国府仲德更列举了中国与巴比伦在文字、信仰、传说、政治制度等方面有70条相似之处,以支持汉族源于巴比伦的说法;另外还有认为源于印度、中亚细亚、土耳其等等的。这些观点的荒谬显而易见。不能仅仅由两种文明的共性断定两者之间有父子关系,更不能进而以两种文明的“父子关系”断定相关的两个人群有血缘关系。就世界范围而言,文明的起源是多元的。


大约是公元前1066年,武王伐纣,纣是商朝的最后一个 国王。


当时的纣王,正率大军,征伐位于今山东省的“人方国”,大获全胜,然后,匆匆地赶回安阳过年。正月初二,武王兵临城下,而他的大军还在返回的途中,他不得不驱使大批的奴隶、俘虏和平民应战,结果大败,纣王自焚而死。


武王死后,纣王的儿子武庚谋反,企图复国,周公进行了第二次东征,武庚战死,叛乱平定,殷人见复国无望,只好纷纷出逃。


殷人到底逃到哪儿去了呢?有的学者认为;就是美洲。


早在1939年,中国学者陈志良就提出了殷人逃美的断想。70年代,香港学者卫聚贤在《中国古代美洲交通考》中撰文说,殷人亡国后,逃亡到了美洲,公元前656年,齐桓公曾到阿拉斯加的科达克岛去寻找美洲虎皮,后来,殷人后裔曾派人回到中原,带回六只美洲特有的蜂鸟。蜂鸟体小而美丽,是唯一在飞行中可停可退的鸟。《左传僖公十六年》中载“六鹢退飞过宋都”,这几只退飞的“鹢”既不是中原的特产,也不是古人的梦幻,唯一的可能就是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前的 2136年,殷人的后裔就带回了足以在中原炫耀的美洲蜂鸟。


历史学家、考古学家还发现了美洲文化和中国文化的许多相似之处。


墨西哥的金字塔与埃及的金字塔,仅仅只是“锥”形相似,而“棱”状全非。“锥”、“棱”全似的则只有中国的“金字塔”。


我国山东曲阜的少昊,陕西十数座汉皇陵,特别是吉林集安县的正方锥形体“将军坟”,与墨西哥“金字塔”的形状、大小、石室结构以及筑为单数的石阶相比,如出一人之手。其中,以少昊陵为最古,陵顶有庙,石筑台阶,俨然是一座墨酉哥“金字塔”。


还有,中国人崇尚龙,被称为“龙的传人”。龙的图像最早出现于3000年前的商代,而3000年前的墨西哥奥尔梅克文化中,甚至在美洲其他印第安人中,也出现了镶嵌著龙状的石刻和龙蛇交尾的图像。


另外,我国古代传说,伏羲、女娲兄妹婚配,以传人类;古代的墨西哥的一些民族,主要由祭司来管理,他是天神的化身,另一个女祭司,则是他的妹妹和妻子,她代表着地。这表明,“内婚制”在中美两地的古代,不约而同地流传。


远隔重洋,滔滔万里,中、美两地的这些相同的文化观念,难道仅仅是偶然的巧合吗?然而,殷人又怎么能渡得过那迢迢烟水呢?


中华民族本来就是一个滨海民族,绵长的海岸和烟涛迷茫的广阔的海疆,本来就足以诱发人们无穷的遐想。


在悠久的中国历史中,战败者越海而逃的事屡见不鲜:最早的出现在夏朝末年,《尚书大传•汤誓》中说:“桀日‘国君之有也,吾闻海外有人’,与500人俱去。”那就是说商汤——殷人的祖先在战胜夏桀的时候,就出现过五百人越海而逃的事例。


后来,秦始皇灭齐的时候,田横也曾率领500壮士越海而逃。


殷人本来就是个航海的民族,


中说:“相土烈烈,海外有截(统一)。”他们管辖的范围本来就延伸到了“海外”,到他们战败的时候,越海而逃就是很自然的了。


然而,他们能渡过茫茫的烟水吗?


答案也是肯定的。


1852年,美籍华人乔治•休从广东偕数人驾小艇8艘,就曾沿着黑潮漂至加利福尼亚州,他同他所乘坐的小艇照片,被保留在美国旧金山唐人街博物馆里。


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美籍华人物理学教授周传钧博士,30多年前在他还是个渔人的时候,就曾偕同四人,不假其他动力,驾木帆船,用了63天的时间,沿黑潮暖流横渡太平洋获得成功。在他之前,他的一位同事的父亲.也因一批木船被台风刮向黑潮暖流,最后也漂流到了美洲。


与此同时,一批勇敢者也完成了横渡大西洋的试验。


一位名叫图尔•海耶达尔的挪威旅行家,仿造古人埃及的船只,建造了一艘纸莎草船“拉”号。1969年,他就乘坐这艘船从摩洛哥横渡大西洋。来到了美洲沿岸的巴巴多斯岛。


1981年12月,另一位勇敢的探索者,36岁的法国人克利斯蒂安•马蒂,乘坐一艘面积只有2平方米的带帆水上滑板,经过38天的航行,于1982年1月18日到达了南美洲法属圭亚那的库鲁市附近。


这些勇敢的实践,说明了跨越茫茫烟水的可能。


据考证,周公平定叛乱为秋九月,渤海、黄海、东海已开始刮北风,如果殷人此时下海,那么北风、黑潮、西风漂流会促使他们走以下路线:舟山群岛—一台湾北部——一琉球群岛——日本南部——一阿留申群岛南部—一北美—一加利福尼亚——墨西哥,顺风顺水,简直是一帆风顺。正如沿着黑潮横渡过太平洋的周传钧教授所说:“古代中国的船舶不被漂到美洲是绝对不可能的。”只要有足够的食物、淡水和思想准备。


另外,尤卡坦半岛的玛雅人自称是3000年前,经过“天之浮桥诸岛”而来,这与殷商灭周的时代正好一致。住在支华华的殷福布人自称是中国血统,每天见面都说:“殷地安”,意思是“殷人新地平安”。


也许,当哥伦布初次踏上这神奇的土地,见当地居民友好地向他道:“殷地安”,他便以为是“India”了。后来,哥伦布又到古巴时,他以为是中国南方某省,这个地理错觉他至死都执迷不悟。正如美国历史学会执行会长撒母耳•盖蒙所说:


“事实是,不是哥伦布发现了美洲,而是美洲人发现了哥伦布,他迷路了。”


许多考古发现令人。


在奥尔梅克遗址中,曾出土过一批雕像,都是一副中国人的面孔,但却都长头少发,而《御览》引《晏子春秋》:“汤,长头而寡发”,汤,是商朝的开国国君,经著名人类学家斐文中教授解释,它们是由“人工缠绕变形的”,这是北方沿海东夷人的风俗、至今山东半岛仍有此风。


汉字在美洲不断被发现,迄今已有59个。房仲甫先生经过潜心研究,发现美洲与中国商代文化明显相似之处有7点:土墩、雕像、饕餮纹、祖石、虎神崇拜、“四合院”式的建筑物以及与甲骨文相近的文字。墨西哥拉文塔有一处土墩遗址,是美洲最早的祭礼场所,其建筑年代与内容和殷人“封禅”仪式完全一样;秘鲁查比国文明与墨西哥奥尔梅克文明都崇拜虎神,在安第斯山上的神殿里有一座高大的半人半虎石像,和商代立雕的虎首、人身、虎爪明显地一脉相袭;印第安人的饕餮纹与商代相同,美洲出土的一个陶器上,纹路也和中国相似。这充分寄托了殷人对迢迢烟水的特殊的怀念之情。


1975年冬,鲍勃•迈雷尔在加利福尼亚海底捞到一块重152千克,中穿一孔的石柱,经考古学家莫里亚蒂和皮尔逊鉴定,这是一个船碇,已有二三千年的历史,北美沿岸从未发现过此类人工石制品。1980年8月,北京大学安泰庠先生鉴定,这些“石锚”与台湾中、东部的灰岩同属一类,而广州的一座东汉古墓中的陶船上,却吊有这种石锚的仿制品,因此,它只可能是中国人远航美洲的遗物。


更令人惊奇的是在墨西哥奥尔梅克发掘出的16个玉雕和6个刻有汉字的玉圭,玉圭上的汉字现已被破译出来。


第一块上刻有“俎娀茧翟”。茧翟是有娀氏的长女,殷商的祖先。


第二块上刻有“ 妣辛”,帝 高辛氏是黄帝的曾孙,也是殷商的一位祖先。


第三块上刻有“亚俎司多月,蚩尤多, 瞒,并 ”,是祭祀少昊, 尤,先祖多妇, 相士和王亥等人的。


第四块上刻有“十二示土”,土即社,“十二示社”是殷商祭祖的制度。


“亚洲起源说”认为,美洲印第安人的祖先是亚洲人,蒙古人型的亚洲人在4万年和1万8千年以前通过白令海峡的“陆桥”从阿拉斯加进入了美洲大陆。据地质学家测定,在冰川时期(公元前7—1.2万年),亚洲东北部与美洲西北部有陆桥相连。于是,人们作了如下的假想和猜测:远古时期,亚洲东北部的原始狩猎民族在追逐野兽或迁徙过程中,不知不觉间就往来于白令海峡两岸,后来又从北美向南迁移,逐渐遍布美洲大陆。


随着我国古人类学和考古学的发展,我国学者又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十分引人注目的“华北人起源说”。该说认为,古代印第安人来源于中国华北,中国文化对印第安人的文化有很深的影响。主张“华北人起源说”的学者们发现了一些非常有力的证据。


首先,古代中国人与印第安人在文化上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殷地安人与古中国人的文化高逼真、雷同性相似:


例如:在墨西哥古代奥尔梅克人文化中间,学者们发现他们的甬道图案与殷人的极为相似;—些印第安陶器上的饕餮纹和云香纹,与商周时代中国钟鼎上的图纹相似;


殷地安人与古中国人的语言、语音高逼真、雷同性相似:


在墨西哥瓦哈卡地区的印第安人中间,


1、人称代词“我”、“你”、“他”的发音,与古代中国人称代词的发音相似;


2、玛雅语称“人”为“镇”或“银”,与汉语发音接近;


3、墨西哥一些印第安人称“花”也是“发”,发音与汉语完全相同。


据每日邮报报导:美国考古学家近日在新墨西哥州、加州和亚利桑那州的多个岩壁上发现了商朝甲骨文。因为文字篆刻时间比哥伦布发现美洲早了2800多年,因此他认为有可能是商朝人最先发现了美洲大陆。


可以说,印第安人是中国人后裔是很有可能的。


来源:《科技讯》


原标题:印第安人是3000年前中国后人?考古学家已证实

多选投票: ( 最多可选 7 项 ), 共有 3 人参与投票
 
0.00% (0)
 
25.00% (1)
 
25.00% (1)
 
0.00% (0)
 
25.00% (1)
 
25.00% (1)
 
0.00% (0)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