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271|回复: 0

[中医理论] 李士懋·继承须重视研读经典

[复制链接]
无端 发表于 2016-12-14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李士懋教授说:“《内经》《难经》乃中医之根,《伤寒论》《金匮要略》犹中医之干,而各家经典著作犹中医参天大树之枝杈,在众多枝杈上长满绿叶红花,结出累累硕果。时至今日,中医这棵大树仍葆其旺盛生命力,有着巨大发展空间。”

•李士懋教授认为,研读经典本来就需要长期的苦行僧生活,而实践经典更需要长期坐得住的坚强意志,所以成就一名中医人才非一朝一夕之功,要有耐得住寂寞和耐得住清苦的精神。

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认为,中医经典著作源远流长。它不仅包括《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历代著名医家的著作皆可称为经典。李士懋教授说:“《内经》《难经》乃中医之根,《伤寒论》《金匮要略》犹中医之干,而各家经典著作犹中医参天大树之枝杈,在众多枝杈上长满绿叶红花,结出累累硕果。时至今日,中医这棵大树仍葆其旺盛生命力,有着巨大发展空间。”

《重视经典 做好继承》

伤寒学派的经典著作有王叔和的《脉经》、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伤寒明理论》、朱肱的《类证活人书》、许叔微的《伤寒发微论》《伤寒九十论》、方有执的《伤寒论条辨》、喻昌的《尚论篇》《寓意草》《医门法律》、张璐的《张氏医通》、钱潢的《伤寒溯源集》、柯琴的《伤寒来苏集》、尤在泾的《伤寒贯珠集》《金匮要略心典》等;河间学派的经典著作有刘完素的《素问玄机原病式》《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宣明论方》;易水学派的经典著作有张元素的《医学启源》《珍珠囊》、李东垣的《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王好古的《阴证略例》;攻邪学派的经典著作有张从正的《儒门事亲》;丹溪学派的经典著作有朱丹溪的《格致余论》《局方发挥》《丹溪心法》《丹溪心法附余》;温补学派的经典著作有薛己的《内科摘要》《校注妇人良方》《女科撮要》、赵献可的《医贯》、张景岳的《景岳全书》《类经》《质疑录》、孙一奎的《赤水玄珠》《医旨绪余》、李中梓的《医宗必读》《诊家正眼》;温病学派的经典著作有吴又可的《温疫论》、余师愚的《疫疹一得》、杨栗山的《伤寒瘟疫条辨》、叶天士的《外感温热篇》、吴鞠通的《温病条辨》、薛生白的《湿热病篇》、王士雄的《温热经纬》;汇通学派的经典著作有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唐容川的《血证论》、张锡纯的《衷中参西录》、恽铁樵的《群经见智录》《伤寒论研究》《温病明理》、陆渊雷的《伤寒论今释》《金匮要略今释》等。

李士懋教授认为,继承必须重视研习中医经典。中医经典是古代医家长期临床实践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医理论的精华和灵魂所在,是提高中医辨证论治水平的必由之路。只有重视研习经典,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才能搞好继承。所以,李士懋教授非常重视中医经典的研习。在出版的《李士懋田淑霄医学全集》中,我们粗略地统计了一下,书中涉及150位左右的医家及200部左右的著作。

《研读经典 汲取精华》

李士懋教授重视中医经典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涉猎面广 李士懋教授阅读的经典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眼科、方剂、药物、医案、理论、综合等各个方面。如内科著作包括王肯堂的《证治准绳》、喻昌的《医门法律》、沈金鳌的《杂病源流犀烛》、何梦瑶的《医碥》、张山雷的《中风斠诠》等;外科著作包括陈实功的《外科正宗》、顾世澄的《疡科大全》、王维德的《外科全生集》、高秉钧的《疡科心得集》等;妇科著作包括昝殷的《经效产宝》、万全的《万氏妇人科》《广嗣纪要》、武之望的《济阴纲目》、徐大椿的《女科指要》、沈尧封的《女科辑要》、沈金鳌的《妇科玉尺》、陈修园的《女科要旨》、傅青主的《傅青主女科》、张山雷的《沈氏女科辑要笺正》、吴道源的《女科切要》、肖埙的《女科经论》、阎纯玺的《胎产心法》、单南山的《胎产指南》、张曜孙的《产孕集》等;儿科著作包括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叶天士的《幼科要略》等;眼科著作包括孙思邈的《银海精微》、傅仁宇的《审视瑶函》等;方剂著作包括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孙思邈的《千金方》、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陈无择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太平惠民和剂局《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太医院《圣济总录》、汪昂的《汤头歌诀》《医方集解》、余啸松的《方解别录》、汪日桢的《随山宇方钞》等;药物著作包括雷𢽾的《雷公炮炙论》、甄权的《药性论》、日华子的《日华子本草》、苏颂的《本草图经》、贾所学的《药品化义》、陈嘉谟的《本草蒙筌》、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倪朱谟的《本草汇言》、汪昂的《本草备要》、叶天士的《本草经解》、黄宫绣的《本草求真》、陈士铎的《本草新编》、张山雷的《本草正义》、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等;理论或综合性著作如陶弘景的《名医别录》、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王涛的《外台秘要》、虞抟的《医学正传》、韩懋的《韩氏医通》、王纶的《名医杂著》、楼英的《医学纲目》、龚廷贤的《万病回春》、张璐的《张氏医通》、林佩琴的《类证治裁》、徐大椿的《医贯砭》、沈金鳌的《沈氏尊生书》、程国彭的《医学心悟》、高鼓峰的《医家心法》、高世栻的《医学真传》、陈士铎的《石室秘录》《辨证录》、曹颖甫的《金匮发微》、徐彬的《金匮要略论注》、罗国纲的《罗氏会约医镜》和日本医学家丹波元简的《金匮要略玉函要略辑义》等。

重点突出 李士懋教授重点突出地研习了伤寒学、温病学、脉学三个方面的中医经典。伤寒学经典包括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成无己的《伤寒明理论》、喻昌的《尚论篇》、沈金鳌的《伤寒论纲目》、黄元御的《四圣心源》、曹颖甫的《伤寒发微》等。在此基础上,李士懋教授对《伤寒论》各篇逐条给予阐释,对张仲景桂枝汤、麻黄汤、小柴胡汤、承气汤、逐瘀诸方、逐饮诸方、清热泻火诸方、温阳类诸方、寒热并用诸方等详解方义并及时总结应用心得。

温病学经典包括吴又可的《温疫论》、戴天章的《广瘟疫论》、余师愚的《疫疹一得》、陈良佐的《二分晰义》、杨栗山的《伤寒瘟疫条辨》、周扬俊的《温热暑疫全书》、雷丰的《时病论》、唐大烈的《吴医会讲》、叶天士的《外感温热篇》、吴鞠通的《温病条辨》、薛生白的《湿热病篇》、王士雄的《温热经纬》、章虚谷的《医门棒喝》、陈平伯的《外感温病篇》、柳宝诒的《温热逢源》、陆九芝的《世补斋医书》、陈光淞的《温热论笺正》等。在此基础上,李士懋教授对叶天士的《外感温热篇》、薛生白的《湿热病篇》各篇逐条给予阐释,对吴又可《温疫论》达原饮、吴鞠通《温病条辨》三甲复脉汤、薛生白《湿热病篇》薛氏四号方和连苏饮、杨栗山《伤寒瘟疫条辨》升降散都详解方义并及时总结应用心得。

脉学经典包括施发的《察病指南》、崔嘉彦的《脉诀》、滑寿的《诊家枢要》、秦景明的《症因脉治》、李梴的《医学入门》、李言闻的《四言举要》、李时珍的《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李延昰的《脉诀汇辨》、黄宫绣的《脉理求真》、郭治的《脉如》、黄蕴兮的《脉确》、吴谦的《医宗金鉴》、林之翰的《四诊抉微》、程曦的《医家四要》、日本医学家丹波元简的《脉学辑要》等经典著作。在此基础上,李士懋教授对《伤寒论·辨脉法》各条文、《伤寒论·平脉法》各条文、《伤寒论》《金匮要略》所涉三十四种脉象、《濒湖脉学》各条文、《四言举要》各条文都逐条给予阐释。

古今结合 李士懋教授厚古不薄今,他对近现代著名医家也非常推崇尊重,如他提到的就有章次公、孔伯华、蒲辅周、瞿文楼、金寿山、秦伯未、陈慎吾、余无言、严仓山、任应秋、董建华、刘渡舟、赵绍琴、胡希恕、邓铁涛、朱良春、路志正、余冠吾、孙华士、陆石如、张灿岬、李可、王永炎、张伯礼等多位著名医家。

《本在经典 源在临床》

李士懋教授认为,研习中医经典必须与实践相结合,研习中医经典著作,不能闭门造车,脱离临床实践。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理论,反复学习经典和实践经典,才能达到辨证论治的最高境界。李士懋教授正是将反复地研读经典著作与长期临床实践相结合,才形成了“溯本求源、平脉辨证”的学术思想体系。他说:“作为一名医生,都有一个共同愿望,就是治好病人,若治不好时,就苦闷纠结。怎么办?只能苦读经典,博采众长。我仅《伤寒论》的读书笔记,摞起来也有一米高。在数十年的读经典、做临床的磨砺中,形成了自己的思辨体系,就是‘溯本求源、平脉辨证’。本在何处,源在何方?本在经典,源在临床。中医的根本特色是辨证论治,证是辨证论治体系的核心,而证又依脉而定。因此,脉又是辨证论治体系的精髓、灵魂。这是我们经历了数十年钻研经典、临床苦苦求索而确定的‘平脉辨证’这一思辨体系,且老而弥坚。”

李士懋教授临床对刘完素《宣明论方》中的防风通圣散和地黄饮子、李东垣《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中的补中益气汤和升阳散火汤、张景岳《景岳全书》中的理阴煎、王清任《医林改错》中的补阳还五汤和可保立苏汤、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的镇肝熄风汤和治温病诸方运用地得心应手,这就是他长期研读经典和实践经典的结果。

李士懋教授认为,研读经典本来就需要长期的苦行僧生活,而实践经典更需要长期坐得住的坚强意志,所以成就一名中医人才非一朝一夕之功,要有耐得住寂寞和耐得住清苦的精神。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