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371|回复: 0

[医药临床] 清疏芳化法治疗湿郁发热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休竹客 发表于 2017-1-7 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湿郁发热是夏季常见发热病症,以形体肥胖、嗜食肥甘厚味者多见。

夏暑之季湿气偏重,暑邪为病,常兼挟湿邪以侵犯人体。如外受风寒湿热之邪,或内伤劳倦、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湿自内生,郁久化热,蕴结不解,熏蒸肌肤,则见发热;湿为阴邪,胶着黏滞,不易速去,故发热缠绵难愈;湿邪中阻,脾阳被遏,三焦气化失利,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故头昏肢重,呕恶纳差,腹胀便溏。

组成 广藿香15克,黄芩15克,柴胡15克,茯苓30克,姜半夏15克,白豆蔻12克,薏苡仁30克,青蒿30克,滑石20克,甘草10克,生姜3片。

服法 上药浸泡2小时,武火煮开,文火再煮25~30分钟,取汁;加水再煎20~30分钟,取二汁,混匀,分2次温服,取微汗。

功用 芳香化浊,调畅气机,清退郁热。

主治 发热缠绵数日,午后或日晡更甚,汗出黏着,身重头困,腹胀纳差,便溏,苔腻。

组方依据 湿郁发热,多为外感风寒暑湿之邪,或饮食失调、忧思气结等使脾胃受损、运化失职,以致湿邪内生,郁而化热,进而引起内伤发热。大凡湿之为病,祛湿为主,湿化则热除,诚如朱丹溪所言:“外湿宜表散,内湿宜淡渗”,拟芳香化浊、利湿清热为治疗大法。药用藿香、黄芩、柴胡清热祛湿,升阳化浊;茯苓、半夏、生姜和胃化湿,通调三焦;白豆蔻芳化湿浊,和畅中焦;薏苡仁、青蒿、滑石清热除烦,宣化湿热;甘草解毒和胃,调和药性。诸药合用,共奏开上、畅中、渗下、宣化湿邪、化浊清热之功效。

加减 呕恶者,加竹茹、陈皮以和胃降逆;胸闷、苔腻者,加郁金、佩兰以芳化湿邪;大便干结者,加生大黄以通腑泄热;大便溏稀、排便不畅者,加炒白扁豆、槟榔以补脾行气;大便溏稀、次数较多者,加炮姜以温肠止泻;关节胀痛者,加秦艽、木瓜以化湿通痹。

《医案》

赵某某,男,38岁。2013年7月29日初诊。

主诉因高烧不退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二十天,热势不退,每天过午先感到头痛、全身酸楚、紧束,随之测体温多在38.5~40℃之间,服用退热药后体温可降至正常,但次日午后体温再次升高,各项检查均未提示阳性指征,慕名前来求诊。刻诊见患者形体虚胖,行动迟缓,面目红赤,言语低沉,出汗较多,自述伴见头重如裹、鼻出热气、神倦体乏、口苦黏腻、食欲不振、脘腹饱胀、大便3日未解,舌质红,苔黄稍厚腻,脉濡数。依据舌脉症候,分析患者病源于贪凉受风,素体丰腴,外受寒湿侵入,郁久化热,内素湿浊郁积,脾阳不宣,内外合邪,蕴结不解,熏蒸肌肤,则见发热难除。脉证合参,当属于湿郁发热。治宜芳香化浊,调畅气机,清退郁热,通腑泄浊。方用清疏芳化汤加大黄治疗。

处方:藿香15克,黄芩15克,柴胡15克,茯苓30克,半夏15克,白豆蔻12克,薏苡仁30克,青蒿30克,滑石20克,甘草10克,大黄5克,生姜3片。水煎二次,取汁混合,分2次温服。并嘱其注意休息,汗后避风,多喝温水,饮食清淡易消化,少吃生冷、辛辣、油腻食品,避免久处空调房间。

2013年8月4日二诊 上方连服6剂,仍有午后头痛、肢体酸楚而后发热的症状,体温已降至37.5℃~38.5℃之间,脘腹痞满,食欲不振,大便已通,查见舌脉基本同前,经追问,家属认为患者发热月余,身体虚弱,给以母鸡炖汤服食,食后脘痞加重,身重困倦,厌食便溏,遂以上方去大黄,加苍术15克,以增健脾燥湿之功。并嘱其饮食清淡,低脂、低盐、低糖饮食,多喝温水,注意汗后避风。

2013年8月11日三诊 上方连续服用12剂,体温未再超过37.2℃,诸症息减,但尚未痊愈,舌质红,苔薄白,脉濡细。继予上方巩固治疗。经随诊病未再发。

调护和预防 因热往往依附湿而存在,所以,不宜暴饮暴食、酗酒,少吃肥腻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避免水湿内停或湿从外入,这是预防湿郁发热的关键。辛辣食物例如辣椒、芥末、胡椒等可助湿热在体内滋长,少食为宜。居住环境宜干燥,通风。盛夏暑湿较重的季节,要减少户外活动的时间。不要熬夜或过于劳累,保持充足而有规律的睡眠。平素多运动,可以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排泄多余的水分,达到清热除湿的目的。汗后可用温毛巾擦身,切忌汗后冷水浴身或饮食冷饮。

按 湿郁发热,往往迁延数日,难以速效。除湿为阴邪、其性黏腻之原因外,人们往往对湿邪为患的多发性认识不足,且兼证众多,不易辨析,致使久治不中,是发热缠绵不愈的常见因素。我的父亲刘启廷强调,治疗湿郁发热,不是针对热邪来用药,而是针对湿邪用药,运用利湿的药物,使用芳香宣散之品,宣扬气机,使卫气充盈于肌表腠理之间,缓缓作汗,使风与湿俱去,枢机畅利,而热退身轻。不宜用辛温峻剂骤发其汗,因湿性粘腻,不易速去,若大汗出后,风气去而湿邪不除,发热棘手更难愈。

(文中所载处方、治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