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李守力·从经学视野看慈善 12月16日,中国公益创新研究院主办的首期慈善文化会讲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馆开讲,本次会讲的主题是“探讨中国慈善的体与用,探讨慈善文化行动性研究构想”,会讲由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公益创新研究院院长康晓光先生主持,共有来自各界的30余位代表参加了研讨。李守力先生受聘中国公益创新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并发表了题为《从经学视野看慈善》的主题发言,以下是发言文稿。
李守力
李守力老师在第一期慈善文化会讲上发言,摄影:田凤君
从经学视野看慈善 ——李守力于第一期“慈善文化会讲” 一、 “慈善”训诂
慈字篆体
慈,上边是“兹”,下边是“心”。兹是两个并列的“玄”,玄,下端象单绞的丝,上端是丝绞上的系带,表示作染丝用的丝结。慈,是两条丝结用心相连的象形。 故《说文》:“慈,爱也。从心兹声。”兹,用表示蓐席,《尔雅·释器》:“蓐谓之兹。”蓐席,也是条条相连。 慈,对于社会大众就是心连心。 《道德经》六十七章:“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河上公注:“一曰慈,爱百姓若赤子。” 《礼记·大学》:“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
善字金文
善,金文,上边是羊,即吉祥的祥,下边是“言”,“直言曰言,论难曰语”,由慈的心连心,才会有人与人之间的直言、真言,无障碍的交流,这是社会和谐的基石。和谐的谐,从言皆声,也是人与人无障碍的交流。 慈,表现了人类和谐之体性;善,是人类和谐之相用。 《道德经》七十九章:“天道无亲,常与善人。”道为体,慈的本义是无为之慈;慈之发用就是善。 以上是“慈善”的文字本义探源,后世明体达用,“慈善”的含义进入致用层面: 《左传·昭二十六年》“父慈子孝”,“慈”是指长辈对晚辈的爱。 《尚书》“天道福善祸淫”,“惟上帝无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周易·坤卦·文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善”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互助。 慈善事业是人们自愿地奉献爱心与援助的行为和从事扶弱济贫的一种社会事业。 慈善事业又体现了慈善之本体,就是对人类的热爱,通过救济、援助或者捐赠等等这些手段来达到对人类的热爱或增加人类的福利。 二、《周易》与慈善 与慈善有关的卦:屯卦(第三)、同人卦(第十三)、谦卦(第十五)、损卦(第四十一)、益卦(第四十二)等。 (一)屯卦与君主的自润 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 象曰:屯其膏,施未光也。 白话译文 九五:屯积膏泽,小的固守可获吉祥,大的固守则有凶险。 象传说:屯积膏泽,施泽还没有扩大开来。 《大义》 屯卦九五,是说君主屯积财富,可以有自身应有的私利,但不能把国家财富视为己有,因为国家财富是平济天下的。 帛书《缪和》: 吕昌问先生曰:“《易》屯之九五曰:‘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将何胃(谓)也?” “夫《易》,上圣之治也,古(故)君子处尊思卑,处贵思贱,处富思贫,处乐思劳。君子能思此四者,足以长有其利,而名与天地俱。今《易》曰‘屯其膏’,此言自闰(润)者也。夫处上立(位),厚自利而不自血(恤)下,小之犹可,大之必凶。且夫君国又(有)人,而厚佥(敛)致正(征)以自封也,而不顾其人,此除也。夫能见其将危而数□之,未失君人之道也。其小之吉,不亦宜乎?物未梦兆而先知之者,圣人之志也,三代所以治其国也。故《易》曰:‘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此之胃(谓)也。” 孔子说:“《周易》是上古圣人治理天下的宝典。故君子处尊思卑、处贵思贱、处富思贫、处乐思劳。君子能记住这四样,就会长久地从中获益,美名与天地并存。屯其膏,是说自我润身的。处于上位,丰厚自利而不能体恤下民,稍微有一点私利尚可,自私大了就会凶险。况且国君统治民众,横征暴敛而以此自厚,而不去顾念下民,这样就会致祸。能看到危险将至而及时补救的,还没有丧失统治民众之道。这样小有囤积之吉,不是正合适吗?事物尚未萌生征兆而能有先见之明的,这是圣人的心志,是尧舜禹三代的治国之道。 (二)同人卦与大同 《13.1》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白话译文 聚合人于广远之野,通达。适宜渡过大河,适宜君子守持正固。 《解读》 孔颖达《正义》:“同人,谓和同于人;野,是广远之处。借其‘野’名,喻其广远;言和同于人必须宽广无所不同,用心无私,处非近狭,远至于野,乃得亨通。” 《13.5》 六二:同人于宗,吝。 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 白话译文 六二:在宗族里聚合人,憾惜。 象传说:在宗族里聚合人,憾惜之道。 《解读》 ○六二爻动,离变干。二爻为大夫之家,上下同干,干为父,皆是父辈一家,故曰“同人于宗”。“同人于宗”是憾惜之道,不是大道。 “大同”与“小康”是孔子在《礼记·礼运》中最先提出的两种理想社会模式。孔子对“大同”社会阐述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对“小康”社会阐述为“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大同”社会是大道运行的社会,“小康”社会是礼教运行的社会。“同人于宗”充其量属于“小康”范畴,故曰“同人于宗,吝道也”。 《礼记·礼运》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zhà bīn],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 孔子曰: “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白话译文 从前孔子参加蜡祭并做了饮酒礼上的宾,祭祀结束后,他出来在宗庙门外的楼台上游览,不觉感慨长叹。孔子的感叹,大概是感叹鲁国的现状。言偃在他身边问道:“老师为什么叹息?” 孔子回答说: “大道实行的时代,以及夏、商、周三代英明君王当政的时代,我孔丘都没有赶上,我对其心向往之。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选举有德行的人和有才能的人来治理天下,人们之间讲究信用,和睦相处。所以人们不只把自己的亲人当亲人,不只把自己的儿女当作儿女,这样使老年人能够安享天年,使壮年人有贡献才力的地方,使年幼的人能得到良好的教育,使年老无偶、年幼无父、年老无子和残废的人都能得到给养。男子各尽自己的职分,女子各有自己的归宿。人们不愿让财物委弃于无用之地,也不必收藏在自己家里。人们担心有力使不上,但不一定是为了自己。因此,阴谋诡计被抑制而无法实现,劫夺偷盗杀人越货的坏事不会出现,所以连住宅外的大门也可以不关。这样的社会就叫做大同。” (三)谦卦与公平 《大象传》 象曰: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póu]多益寡,称[chēng]物平施。 白话译文 象传说:地中存有高山,是谦卦的象;君子因此取多余来补益不足,权衡事物而公平给予[jǐ yǔ]。 君子者观察谦卦山体高大,而在地中之象,悟知凡事不可盈满,当权衡其多寡,取多以益寡,均平以施与。 谦,楚简《周易》作[廉/土],传本《归藏》作“兼”,帛本《二三子》作“嗛”,《缪和》作“溓”。
兼字篆体
[廉/土]、兼、嗛、溓皆以“兼”为初文。《说文》“兼,并也。从又持秝。兼持二禾,秉持一禾。”从兼古文看,有将两禾(粮食)并列均和之义,此正与“裒多益寡,称物平施”之义相符。 彖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 白话译文 彖传说:谦卦,通达。天之法则是下降济物而愈显光明;地之法则是低处卑微而气行于上。天之法则是减损满盈者而增益谦卑者,地之法则是倾坏满盈者而流注于谦卑者,鬼神之法则是加害骄盈者而福祐谦恭者,人之法则是厌恶骄盈者而喜好谦恭者。谦卑者处于尊位而光明盛大,处于卑位而没有人能超越他,君子能够保持谦德至终。 《文子·上德》: 老子曰:……天之道,裒多益寡;地之道,损高益下;鬼神之道,骄溢与下;人之道,多者不与;圣人之道,卑而莫能上也。 老子说的这段话与《大象传》《彖传》是同源的,说明老子思想与《易经》的密切关系。 (四)损卦与税收的起源
损卦
《41.1》 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guǐ]可用享。 白话译文 损卦:有诚信,至为吉祥,没有咎害,可以守持正固,适宜有所前往。(减损之道)用什么来体现?二簋淡食就可用来献祭。 《解读》 ○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据《周礼》规定和考古发现证明,簋是以偶数组合与奇数的列鼎配合使用,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元士三鼎二簋。二簋是最简约的享祀之礼。 损卦是税收的滥觞,损卦下兑上艮,兑为脱(税),艮为果蓏(瓜果粮食),损卦损下益上,税从禾从兑,即百姓把自己收入的粮食取一部分交给统治者,上古时期统治者即神的代言人(巫),《圣经》要求以色列民众拿收入的十分之一奉献给神,而《周易》言“二簋可用享”且“二簋应有时”,百姓奉献神的祭品要简约。孟子曰:“什一而税,王者之政”,这是指夏商周三代的税额。汉代税额规定“十五税一”,实际执行三十税一。唐代税额则仅为四十税一,较之汉代更为优减。 《41.2》 彖曰: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损而“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二簋应有时,损刚益柔有时:损益盈虚,与时偕行。 白话译文 彖传说:损卦,减损下边,增益上边,其运行之道是上行。减损之时心存诚信,于是至为吉祥,必无咎害,可以守持正固,适宜于有所前往。减损之道用什么来体现?二簋淡食就可用来献祭。奉献二簋淡食必须应和其时,减损下之阳刚以增益上之阴柔也要适时:事物的减损增益、盈满亏虚,都要配合其时而行进。 (五)益卦与公益
益卦
《42.2》 彖曰:益,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往”,中正有庆。“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动而巽,日进无疆。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白话译文 彖传说:益卦,减损上边,增益下边,民众喜悦无边,上层君王从上施恩于下层百姓,其道大为广阔。“适宜有所前往”,因为九五与六二中正而应,有喜庆之德。“适宜渡过大河”,因为巽木震动故能运行。益卦下震动而上巽随,日日增益,没有停止。上天施降恩惠,大地受益化生,其增益遍及万方。凡增益之道,要配合其时而行进。 损卦是税收,是对民众利益的适当减损;益卦是公益,是将税收用于民众急需之处。 损卦《彖传》连续说了三个“时”: “二簋应有时,损刚益柔有时:损益盈虚,与时偕行。”那么何时当损,何时不当损呢?按《老子》云“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易》以阳刚为实,故刚有余则损,刚柔适中则弗损。益卦《彖传》只出现一个“时”,两个“无疆”,一个“无方”,说明统治者施民惠要因时随地并持之以恒。此再次体现了《周易》的民本思想。 三、《周礼》《礼记》与慈善 《周礼·地官·大司徒》 大司徒之职,掌建邦之土地之图与其人民之数,以佐王安扰邦国。……以荒政十有二聚万民:一曰散利 [ sàn lì ],二曰薄征,三曰缓刑,四曰弛力,五曰舍禁,六曰去几,七曰眚礼 [ shěng lǐ ],八曰杀哀 [ shā āi ],九曰蕃乐[fān lè],十曰多昏,十有一曰索鬼神,十有二曰除盗贼。 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穷,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 白话译文 大司徒的职责,掌管天下各国土地的地图与记载人民数(的户籍),以辅助王安定天下各国。……年谷不熟之时,恐民离散,故用十二项救济灾荒的政策聚集百姓:一是借贷种子和粮食(给灾民),二是减轻赋税,三是减缓刑罚,四是减免徭役,五是舍去山泽遮禁,使民取蔬食,六是免除关市之税,七是简化吉礼,八是简化丧礼,九是收藏起乐器而不演奏,毕竟衣食为先;十是(简化婚礼以促使)多嫁娶,荒年促成婚姻,男耕女织,共度艰辛;十一是索求(已废置的庙宇重修而祭祀)鬼神;十二是铲除盗贼,凶年盗贼多,急其刑以除之。 用六项安养生息的政策养育万民: 一曰慈幼,慈爱幼儿,郑玄注:“慈幼,谓爱幼少也,产子三人与之母,二人与之饩[xì],十四以下不从征。”也就是生育三个孩子的官府派给乳母哺育,生育两个孩子的官府要赠送食物。孩子不到十五岁,不从征。 二曰养老,赡养老人,《礼记·王制》:“五十异粻[Zhāng],六十宿肉,七十贰膳,八十异珍,九十饮食不离寝,膳饮从乎游可也。”粻即粮食,五十岁以后的老人,要与年轻人多吃一些精细的粮食;六十岁老人隔一天吃一次肉;七十岁老人除吃肉外还要附加副食;八十岁老人要经常吃珍美的食物;九十岁的老人行动不便,吃饭不离寝室,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出游随身携带。 《礼记·王制》 “八十者,一子不从政。九十者,其家不从政。废疾非人不养者,一人不从政。父母之丧,三年不从政。” 白话大意:年八十的人,可以有一个儿子不服徭役;年九十的人全家不服徭役;残疾而没人照顾不能生活的人,家里可以有一人不服徭役;有父母丧事在身,三年不服徭役。 三曰振穷,郑玄注:“振穷,抍救(拯救)天民之穷者也。穷者有四,曰矜[guān]、曰寡、曰孤、曰独。”《礼记·王制》:“少而无父者谓之孤,老而无子者谓之独,老而无妻者谓之矜 [guān],老而无夫者之谓寡。此四者,天民之穷而无告者也,皆有常饩[xì]。” 白话大意:年幼丧父叫做孤,年老无子叫做独,年老无妻的叫做矜(鳏),年老失去丈夫的叫做寡。这四种人,是天所降生的民众中穷困而无处可求告的人,都应有经常性的粮食救济。 四曰恤贫,贫无财业禀贷之,《旅师》云:“凡用粟,春颁而秋敛之。”注云:“困时施之,饶时收之。”是其恤贫之法。贫与穷含义不同,贫,分贝、分钱为贫;穷,从穴从躬,是老而孤独之义。 五曰宽疾,宽免残疾人的赋役。《礼记·王制》还说:“喑[yīn]、聋、跛[bǒ]、躄[bì]、断者、侏儒,百工各以其器食之。” 白话大意:哑巴、聋子、跛[bǒ]子、瘸子、四肢残缺的人、矮小畸形的人,由各种工匠用各自的技能养活他们。 六曰安富,“平其繇役,不专取。” (公平分派赋役)使富人安心。富人合法致富,故不专取之。不能安富,则不能安民。慈善不是杀富济贫,而是公平正义。 本文系李守力老师 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公益创新研究院 第一期“慈善文化会讲”上的发言 欢迎个人转发,机构转载 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