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藥,是由單味藥演變為方劑的肇始,是方劑學中藥物配伍組合的基本單位。桑葉、丹皮對藥是葉天士臨證組方的常見配伍方式,【臨證指南醫案】中二藥同用的處方有五十餘處,散見於中風、頭風、虛勞、咳嗽、吐血、失音、木乘土、腫脹、嘔吐、腸痹、暑、痰、郁、肝火、不寐、瘧、泄瀉、便血、痿、頭痛、胃脘痛、脅痛、耳、目等二十餘篇。
桑葉、丹皮功效及配伍
桑葉為桑科植物桑的乾燥葉,味甘、苦,性寒,歸肺、肝經,功能疏散風熱、清肺潤燥、平抑肝陽、清肝明目,治療風熱感冒、肺熱咳嗽、肝陽眩暈、目赤昏花等病。【本草便讀】曰:『凡葉皆散,其紋如絡,故能入絡,疏風通肝達肺』,強調桑葉可以入絡、疏風,治療肝、肺疾病。【得配本草】謂其『清西方之燥,瀉東方之實』,【本經逢原】謂其入胃經,有清肺胃的功效。
丹皮為毛茛科植物牡丹的乾燥根皮,味甘、苦,性微寒,歸心、肝、腎經,功能清熱涼血、活血祛瘀,治療溫毒發斑、血熱吐衄、陰虛發熱、經閉痛經、跌打傷痛、癰瘡腫毒等病。【本草分經】載:『(丹皮)和血涼血而生血去瘀,除熱退無汗之骨蒸』,明確活血、清熱是丹皮兩大功效。【本草撮要】言:『(丹皮)功專治相火,勝於黃柏』,強調丹皮有瀉相火的功效。
桑葉、丹皮配伍應用歷史悠久、論述豐富,如【藥籠小品】載:『(桑葉)與丹皮同用,大能泄木』;孟河名家顏亦魯云:『桑葉、牡丹皮同用可代柴胡之功,力較緩和』。桑葉、丹皮二藥皆入肝經,味甘、苦,而性寒,能清肝熱、瀉肝火、平肝陽。清代醫家華岫雲謂:『用桑葉、丹皮者,先生云:桑葉輕清,清泄少陽之氣熱;丹皮苦辛,清泄肝膽之血熱』。桑葉入氣分、衛分,丹皮走營分、血分,一氣一血,一透一清,清氣血分之熱。葉氏言:『入營尤可透熱轉氣』,二藥配伍很適宜治療溫熱病。
葉天士認為桑葉、丹皮合用有三種功效,一為清泄少陽火熱。華岫雲言:『所患眩暈者,非外來之邪,乃肝膽之風陽上冒耳,甚則有昏厥跌仆之虞。其症有夾痰、夾火、中虛、下虛、治膽、治胃、治肝之分。火盛者。先生用羚羊、山梔、連翹、花粉、元參、鮮生地、丹皮、桑葉,以清泄上焦竅絡之熱,此先從膽治也』。邵新甫謂:『至膽經為樞機,逆則木火煽營,有桑葉、山梔、柏子、丹皮之清養』。二為輕解少陽之郁,邵新甫謂:『頭風一症,有偏正之分。偏者主乎少陽,而風淫火郁為多。前人立法,以柴胡為要藥……先生則另出心裁,以桑葉、丹皮、山梔、荷葉邊輕清涼泄,使少陽郁遏之邪亦可倏然而解』『先生又用桑葉、丹皮、山梔等,輕清少陽法』。葉天士亦明言:『桑丹泄少陽之郁』。三為制約肝陽之亢,邵新甫謂:『失血一症,名目不一……若嗔怒而動及肝陽,血隨氣逆者,用繆氏氣為血帥法,如蘇子、鬱金、桑葉、丹皮、降香、川貝之類也』。
桑葉、丹皮在【臨證指南醫案】中的運用
【臨證指南醫案·木乘土】
范,五七,脾竅開舌,舌出流涎為脾病。克脾者少陽膽木,以養脾泄膽治。
人參、於術、天麻、薑黃、桑葉、丹皮。
葉天士所謂『木乘土』,其意有二,一為肝木乘胃土;二為膽木乘脾土。『臟腑分治』實為葉氏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靈樞·脈度】言:『脾氣通於口』;【靈樞·經脈】載:『脾足太陰之脈……連舌本,散舌下』。故葉氏曰:『脾竅開舌』。此病病機屬膽木克脾土,立法養脾泄膽,養脾之氣,泄膽之熱,人參、白朮益脾,天麻、薑黃、桑葉、丹皮四味清泄膽熱。
【臨證指南醫案·吐血】
張,三六,耳目昏蒙,甚於午前,此屬少陽鬱勃之升。嘔惡痰血,多是絡熱。治以開泄,莫投滋膩。
桑葉、丹皮、黑梔、連翹、菊葉、蔞皮、川貝、橘紅。
病屬吐血,吐出痰血,病已至絡。且其病甚有時,耳目昏蒙,以午前為重。【傷寒論】言:『少陽病,欲解時,從寅至辰上。』可知少陽膽氣鬱結,欲解不得,鬱勃昇陽。立法開郁、泄熱、化痰,桑葉、丹皮、菊葉疏解少陽之郁,黑梔、連翹、丹皮清泄少陽之熱,瓜蔞皮、川貝、橘紅清熱化痰,兼以養陰。
【臨證指南醫案·頭痛】
徐,六七,冬月嘔吐之後,漸漸巔頂作痛,下焦久有積疝痔瘍,厥陰陽明偏熱。凡陽氣過動,變化火風迅速,自為升降,致有此患。
連翹心、元參心、桑葉、丹皮、黑山梔皮、荷葉汁。
頭痛,巔頂作痛,據病位而知厥陰頭痛,下焦有痼疾為患,上下皆病。葉氏立『陽化內風』學說,言『凡陽氣過動,變化火風迅速,自為升降,致有此患』,故立法清上實下,平肝陽、泄肝火、熄肝風、滋肝陰,諸法合用,以元參甘咸養腎陰,滋水涵木,養肝體;連翹心、桑葉、丹皮、梔皮、荷葉五味熄風、泄火、平肝,制肝用。
【臨證指南醫案·瘧】
翁,脈左弦,暮熱早涼,汗解,渴飲。治在少陽。
青蒿、桑葉、丹皮、花粉、鱉甲、知母。
瘧邪為病,病位在少陽,半表半里之間,其脈左弦,病位更得明確。暮熱早涼,雖得汗而解,卻有渴欲飲水之症。從少陽論治,以青蒿、桑葉輕解,配合丹皮清熱,花粉、鱉甲、知母養陰清熱。
桑葉、丹皮系葉天士臨床常用對藥,二藥合用清、宣兼備,合氣血之意,符肝膽之性,頗具特色。(姚鵬宇 遼寧中醫藥大學)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