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40|回覆: 0

[考古發現] 考古發現:聚落考古研究中的環境考古學問題

[複製鏈接]
偷月 發表於 2010-3-23 05:2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考古發現:聚落考古研究中的環境考古學問題


我國系統的環境考古工作始於上一世紀60年代的藍田猿人綜合研究,到如今已經有50多年的歷史,縱觀這50年的歷程,大致可以劃分為三個不同的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我國的考古學家歷來就重視對古代人類的生存環境的了解,著名考古學家裴文中先生很早就開始利用出土的動物化石來分析當時的古地理環境,他依據對第四紀哺乳動物群的生態環境分析,對早期人類的生存環境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後來隨着孢粉學的誕生,利用孢子花粉重建遺址周圍的植被類型成為田野考古的重要內容。當時環境考古的重點就是重建古代人類的生存環境,例如我們對藍田、周口店猿人遺址以及泥河灣盆地的古環境研究,都屬於這一性質。這些工作雖然滿足了人們對古代人類生存環境的關注,但存在一個最大的缺陷就是沒有考慮生態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第二階段:隨着田野考古的深入和文化序列的建立,考古學家開始考慮促進文化演進的原因,除了文化內部的因素之外,氣候成了考古學家首先考慮的重要外來因素。因此,這一時期環境考古的重點是試圖通過文化序列和氣候變化曲線的對比,來分析氣候變化與文化更替之間的對應關係。當時我們在洛陽北窯、孟津以及於家溝、柿子灘等地的環境考古工作,都屬於這一性質。這些工作機械地套用『氣候好,文化就發展;氣候不好,文化就衰退』的模式,試圖通過文化序列和氣候變化曲線的對比,來解釋出現文化演變的原因。實際上由於環境與人類之間的關係十分複雜,這種機械對比並沒有真正揭示兩者之間的內在聯繫。
20103239325729..jpg
圖一生態系統對人類文化的影響

目前環境考古學已經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聚落考古的興起為環境考古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通過環境考古的深入研究,揭示自然環境對聚落文化的影響以及人類對環境變化的適應。這一要求恰好符合環境考古的中心任務,兩者不謀而合。
201032393251937..jpg
圖2聚落(聚落群)與自然因素關係示意圖

大量的考古資料證明,地理環境是史前文化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地貌環境、氣候條件、生物資源和水系格局等自然因素在相當程度上影響着史前文化的特徵和社會發展的速度,制約着聚落形態和經濟類型。作為人類對自然和社會環境的適應方式,聚落形態受各種自然和人為的因素的影響,對內反映了社會結構及其相互關係,對外則反映了人類利用自己的技術對周邊生態環境的適應。因此在聚落考古中環境考古得到了愈來愈多的關注,並成為開展聚落考古研究的重要途徑。
近年來,圍繞喇家、二里頭等大型遺址的聚落考古工作,我們就環境考古如何為聚落考古服務的問題,有意識地做了一些有益的探討。
位於青海黃河階地上的喇家遺址,屬於齊家文化時期的大型遺址,在喇家遺址的發掘中,出現了一些重要的遺蹟現象,例如倒塌的房屋、變形破裂的地面以及人類的非正常死亡等等。如何正確地解釋這些現象,並揭示它們對喇家遺址的影響,顯然是喇家遺址聚落考古的重要內容,也應該是環境考古的中心任務。結合聚落考古工作,我們開展了環境考古工作,通過野外實地調查、考古探方的觀察和沉積物的實驗分析,獲取了大量的實際資料和實驗數據,最後確認這些遺蹟現象是一場史前重大災難事件的記錄,由異常洪水和特大地震造成的災害導致了喇家遺址的毀滅和人類的死亡。環境考古與聚落考古導致的結合,揭示了遺址突然毀滅的原因,有助於喇家遺址聚落考古工作的深入。
二里頭遺址是位於中原地區的一處大型都邑遺址,被公認為是夏朝的都城。凡是到過二里頭遺址的人都會注意到,二里頭遺址作為夏王朝都城的地位與目前遺址所在的狹窄空間十分不協調。如何解釋這種不協調的現象,顯然是二里頭遺址聚落考古關注的問題。2008-2009年,我們圍繞二里頭遺址開展的環境考古調查,其任務之一就是重建古水系。系列鑽探的初步結果表明,在公元前2000年前後,洛河曾一度改道,並在二里頭遺址西側注入伊河,廢棄的洛河古道演變為沖積平原,並與北邊的平原連為一體,寬闊平坦的沖積平原為夏王朝的都城建設提供了適宜的地貌條件。這一研究成果初步揭示了古水系變遷對二里頭都邑遺址在選址、空間展布格局等方面的影響,有助於二里頭遺址的聚落考古研究。下一階段,我們還準備通過環境考古與聚落考古的結合,了解環境演變對當時經濟形態、土地利用方式和城市建設等方面的影響,進一步深化二里頭遺址的環境考古研究。
20103239353925..jpg

目前,我們的工作還處於摸索階段,還有不少問題需要解決。為了更好地發揮環境考古在聚落考古研究中的作用,目前最迫切的是需要考古學家的關心與參與。圍繞聚落考古中可能出現的古環境問題,希望考古學家提出自己的要求和想法,並協助環境考古學家有意識地去考慮和研究這些問題。這是未來環境考古工作能夠在聚落考古中發揮作用的關鍵所在。
作者:夏正楷,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環境考古。
原文發表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通訊】第19期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