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簡介孔夫子? 百度對孔子簡介如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倡導仁、義、禮、智、信。他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前後達十三年,晚年修訂【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相傳孔子曾問禮於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其人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這樣介紹,很不妥當。孔子於道德認知中正,修養高大,更是道德家。先後任中都宰、小司空、大司寇,何嘗不可稱為政治家?孔子通達禮、樂、射、御、書、數六藝,是否還要稱為禮樂家、箭術家、書法家、算術家? 孔子還擅於軍事和謀略,是否可稱為軍事家、謀略家呢?儘管孔子對衛靈公說:"軍旅之事,未之學也。"但歷史記載他也有武略並懂軍事,【史記】、【左傳】記載的齊魯『夾谷之會』中,孔子以大智大勇和文事武備的策略,捍衛了魯國尊嚴。【史記】記載,哀公十一年魯國抵抗齊國侵犯獲勝,季康子問冉有:『子之於軍旅,學之乎?性之乎?』冉有回答:『學之於孔子。』 所以,說孔子為思想家、教育家,取其一端,很不全面,不足以褒美,反而淺化狹化。說『孔子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也是如此。都不如不說。儒家內聖外王,聖德全體大用,聖人這個概念足以涵蓋各種『家』了。說孔子『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云云,也是狹隘的。孔子聖人之稱,是儒家群體和吾族吾民公認,豈僅『後世統治者』而已?而且『統治者』這個概念往往含貶義,用在這裡不妥。 說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也不當。先於孔子百年的柳下惠就曾創辦過私學。 綜上所述,孔子的簡介有必要另擬。特此公布東海為千家峒風景區所擬的孔子簡介,歡迎各界採用。 孔子簡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人(今山東曲阜),是中道文化承前啟後的集大成者,儒家學派創派大宗師,中華聖人,民族魂。 孔子創辦了先秦最大規模的私學,門下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所編訂的【詩】【書】【禮】【樂】【易】【春秋】,為儒家六經。(【樂經】已佚)孔子去世後,其弟子門生追論夫子之言,整理編成【論語】。【論語】與【孟子】【大學】【中庸】為四書。四書五經為儒家正經,也是中華聖經。 國學的核心是儒學,儒學的核心是經學,經學的核心是孔學,蓋五經為孔子所編訂,四書亦圍繞孔子的言論和思想展開。作為儒學的核心,孔學立足於人道而上達天道,是天與人、道與器、體與用、形上與形下、內聖與外王、道德與政治的圓滿統一,體大用全,全體大用。 孔學以仁為本,以仁、義、禮、智、信為五大核心,是仁本主義學說,也可稱為中華特色的人格主義、人道主義學說。可以為個人提供成德成聖的正道和安身立命的仁宅,可以為政治指示長治久安的義路和實現大同的大道。因此,孔學具有至高無上的真理性、正義性和普適性,普適於天下,普適於千秋萬代。 孔子受到中國人民世代敬仰,也受到歷代中華王朝的高度尊崇,被尊為至聖先師和萬世師表,有『天下文官祖,歷代帝王師』之稱。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廣泛的影響,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2019-2-25餘東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