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453|回覆: 0

[古代科技] 中國古代礦冶史(2)

[複製鏈接]
真衣 發表於 2010-11-4 09:4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華風韻網
北宋  宋初,礦山基本上是民營,政府只管收稅。由於礦冶業興盛,設置了一整套管理機構。重要礦區或冶鑄中心設『監』和『務』,主管收稅和徵集。生產單位有『場』、『坑』和『冶』。『場』是採礦場,『坑』即礦坑,每個場可管轄若干個坑。『冶』是冶煉廠,一個冶所需的礦石往往由幾個場供應。關於管理機構和生產單位的關係,大抵置監之處必有冶,設務之處多有場。據【宋史・食貨志】記載:宋初全國『坑冶凡金、銀、銅、鐵、鉛、錫,監冶場務二百有一』。治平年間 (1064~1067),各州坑冶總數為271處。坑冶分布情況和唐代相比有顯著的變化。例如,絳縣的銅礦在宋代已不見記載,銅、鉛、銀集中於今江西、福建、廣東三省境內,規模遠遠超過唐代。北宋時各種金屬的年收入量,就銅、錫、鉛這三種鑄錢用的金屬原料來說,大體上是逐漸上升的。從皇□到元豐元年(1078)的近三十年內,銅的年收入量由 500多萬斤增至1400多萬斤(一度高達2100多萬斤);錫由30多萬斤增至200多萬斤(一度高達600多萬斤);鉛由9萬多斤增至900多萬斤。元豐元年全國金屬礦生產情況如下:
    鐵礦  鐵場分布於36個州,年總收入量 550多萬斤。主要鐵冶有邢州(今河北邢臺)綦村冶、磁州(今河北磁縣)武安縣固鎮冶務、徐州利國監、兗州和威勝軍(今山西沁縣)。邢、磁兩州的收入量約占全國總收入量的74%。
    銅礦  分布於22個州,年收入量1460多萬斤。其中韶州岑水場(今廣東翁源縣北)、巾子場合計年產1280多萬斤,占全國總收入量的88%。應該指出,史書記載銅的年收入量為鐵的三倍,這是由於經營制度及稅收辦法不同的結果,並不反映各該金屬的產量。鉛量多於鐵,也是如此。
    錫礦  分布於10個州,年收入量230多萬斤。其中賀州(今廣西賀縣)87萬多斤,占全國總收入量的38%。
    鉛礦  分布於32個州,年收入量900多萬斤。主要產地有連州(今廣東連縣)、虢州(今河南西部)等六個州,鉛的收入量相當於全國總收入量的73%。
    銀礦  分布於68州,年收入量為21萬餘兩。產量較高的有南劍州將樂縣安福場,以及信州(今江西上饒)、潭州和虢州的銀場。以上四州總收入量相當全國總收入量的66%。
     金礦  分布於25個州,年收入量 1萬餘兩。其中登、萊兩州合計9500餘兩,相當於全國總收入量的89%。
    汞礦  水銀和硃砂的年收入量各3000餘斤。產地分布於9個州,水銀主要產地以文州為首,硃砂主要出自宜州(今廣西宜山)。
    北宋礦業興盛的原因,首先是發現並開發了若干新礦區,如廣東韶州岑水場銅礦和山東登、萊金礦,其次是在采冶技術上的革新,如膽銅法的應用和淘金法的改進。也有人認為,年收入量的增加是王安石變法,加強管理和徵收的結果,並不一定意味着產量有巨大的增長。南宋期間,史書記載紹興二十二年(1152)鐵、銅、錫、鉛四種金屬的收入量均不及元豐元年的一半,除版圖縮小外,礦工衰落可能是另一原因。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