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170|回覆: 0

[漢語詞典] 易誤解文史常識匯總(5)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延章 發表於 2010-7-26 11:2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解放日報】
陳世美不是負心郎  
在後人的心目里,陳世美是一個符號,他代表了天下所有薄倖負心的男人。  
陳世美的形象是通過傳統戲曲【鍘美案】而廣為人知的。在該劇中,陳世美欺君罔上,拋父棄母,殺妻滅子,最終為正義的化身包拯所正法,永遠釘在了道德的恥辱柱上。  
然而,真實的歷史卻是另外一番樣子。據【均州志・進士篇】和【湖北歷史人物辭典】記載:陳世美又名陳年穀、熟美,均州(即湖北均縣,現十堰丹江口市)人,出身於仕宦之家。清初遊學北京,順治八年(1651年)辛卯科進士。初任河北某地知縣,後因康熙帝賞識,升為貴州省分守思仁府兼石道按察使,兼布政使參政。在貴州為官時,同鄉同學來投,謀取官職,他多次接待,並勸以刻苦攻讀以求仕進。後因來投奔者眾多,陳世美難以應付,乃囑咐管家一律謝絕。有兩個家住均州城郊秦家坡的士子,昔日與陳世美一同進京赴考時,曾以錢物助陳,沒想遭到了陳世美管家的回絕,頓生報復之念。遂將社會上一些升官發財、忘恩負義而拋棄妻兒之事,捏在一起,加在了陳世美的身上,編成戲曲【秦香蓮】,在陝西、河南等地演出。  
相傳,清末時有劇團在均州演出此戲時,陳世美的第八代傳人組織家族眾人,砸了該劇團衣箱,並毆打演員,使演出被迫停止。據說,現在當地仍有『北門街不唱陳世美,秦家樓不唱秦香蓮』的俗話。  
『奸臣』潘美委屈多  
在傳統劇目『楊家將』中,潘美以大奸大惡的形象出現,他陷害忠良,賣國求榮,成為與南宋秦檜不相上下的奸之大者。  
然而,歷史上的潘美卻不是這個樣子。  
據【宋史】,潘美生於925年,卒於991年,是大宋王朝的開國名將。潘美行武出身,直接參與了擁立趙匡胤稱帝的陳橋兵變。在宋王朝建立後,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宋太祖杯酒釋兵權,解除了開國諸將的兵權。但有一個人例外,此人就是潘美,由此可見,趙匡胤對潘美信任到了何種程度。  
其後,潘美南征北戰,為宋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滅南漢、滅南唐,潘美皆為主力。  
宋太宗雍熙三年(986年),遼軍以十餘萬兵力大舉入侵北宋,宋兵分東西兩路迎擊敵人。東路由名將曹彬統帥,西路以忠武軍節度使潘美為主、應路行營都部署楊業為副,又以西上閣門使、蔚州刺史王,軍器庫使、順州團練使劉文裕為護軍,與遼兵接戰於朔州。  
在這幾人之中,王具有特殊的身份。他是隨軍護軍,有直接上書皇帝的特權,負有為朝廷提供軍情的責任,因此,他不是統帥的下屬,而是皇帝安插在邊關的耳目。統帥對他也不敢不敬三分。而楊業的身份也有些特殊。楊原為遼國盟邦北漢劉氏政權的大將,曾經受到北漢皇帝劉崇的寵信,後來才歸降大宋。雖然歸降以來也戰功赫赫,可他畢竟不是根正苗紅,受到蔑視和排擠也在情理之中。  
很顯然,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北宋邊關幾位主要將領各懷心事。護軍王邀功心切,便令副帥楊業進軍,楊業明知出兵必敗但卻不敢違抗命令。一邊是副帥,一邊是皇帝派來的護軍,潘美自然只有裝聾作啞,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聽任楊業出戰。  
後來發生的一切就和舞台上的故事有點接近了,楊業戰敗被俘,絕食三日而亡。楊業生得平凡,死得偉大,這是一個出身貧寒的悲劇英雄。然而在他死後,楊業的人氣卻達到了最高點,成為民間謳歌的對象。而大宋王朝的開國元勛潘美卻陰差陽錯地被推上了被告席,成為陷害楊業的小人。  
開封市里至今還有兩湖,一清一濁,清者被人喚作楊家湖,濁者自然是潘家湖。你看,有時歷史就是這樣無情而又蠻不講理。  
包拯未當宰相  
傳統戲中,包公經常被稱為『包相爺』,其實包拯從來都沒有做過宰相。  
在中國古代政治體制中,宰相制度居於核心地位,是聯結政治制度各部分的中心環節。從宰相制度的興廢看,其起源甚早,而且複雜多變。其演變大致可分為五個階段,即萌芽期、創立期、鼎盛期、調整期、衰落期。  
宋朝處於宰相制度的調整期,正副宰相同設,多相併行,編制也不固定。很明顯,『多相併行』的目的在於分散相權。北宋前期,中書門下的長官為正宰相,亦稱『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副宰相稱『參知政事』。後來參知政事與正宰相基本無差別,使正宰相事權更為分散。宋太宗後,一相四參或二相二參是常事。但宰相初度無論怎樣調整,皇權與相權之間的矛盾都無法得到徹底解決。因此,在宋朝,在文武百官心目里,宰相之職近於雞肋,食之無味且有些危險,棄之卻心有不甘。  
包拯是北宋天聖五年(1027年)進士。宋景v四年(1037年),任天長(今安徽天長)知縣,後調任端州(今廣東肇慶)知州。回京任監察御史里行,又改監察御史。包拯曾七次上書彈奏江西轉運使王逵,並嚴厲批評宋廷的任官制度,朝野為之震動。  
嘉v元年(1056年)十二月,朝廷任包拯權知開封府。他用短短的一年多時間,把開封府治理得井井有條,贏得了百姓的愛戴和敬仰。宋嘉v六年(1061年),他官至樞密副使,次年五月病逝,『京師吏民,莫不感傷』,嘆息之聲,大街小巷都可聽得到。  
很顯然,包拯擔任過的最高行政職務是樞密副使,也就是樞密院的副長官。樞密院是管理軍國要政的最高國務機構之一,樞密使的權力與宰相相當。因此,雖然包拯沒有擔任過宰相職務,但其擔任的樞密副使也可稱為副宰相級別的官職,被後人稱為『包相爺』也不算太錯。  
王恭身無長物  
『身無長物』出自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說的是,有一個叫王恭的人,在外面住了一段日子之後回到了家裡。同族的一個叫王忱的前輩去探望他,看到他坐在一張六尺長的竹蓆上,王忱非常喜歡王恭所坐的竹蓆,就對王恭說:『你剛從外邊回來,一定有多餘的竹蓆,能否送一張給我?』王恭當時也沒有多說什麼。王忱走後,王恭就派人把自己坐的那張竹蓆送過去。從此王恭自己就只好坐在草墊上了。後來,王忱聽說了這件事,非常驚訝,就對王恭說:『我本來以為你還有多餘的竹蓆,所以才向你要。沒想到你卻將僅有的一張竹蓆送給了我。』王恭平靜地說: 『您還不太了解我,我在日常生活上,從來沒有多餘的東西。』  
『身無長物』並不是說一個人沒有任何優點,而只是說一個人身上沒有一絲一毫多餘的東西。可以這樣說『身無長物』只是形容人的貧寒,如果把『身無長物』當作『身無長處』來看待,就會愧對一個美好的故事。(郭燦金 張召鵬)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