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72|回覆: 0

[漢語言文學] 動賓式合成詞的詞彙化衍生方式研究述評(2)

[複製鏈接]
夏知 發表於 2011-6-16 15:5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北方教育
其舍人得罪信,信囚,欲殺之。(【漢書•韓信傳】)
  (三)韻律構詞
  馮勝利指出:『語言除了語音p句法p語義等不同層面之外,其韻律結構也應視為語音中相互作用的諸多層面中的一個重要的p獨立的層面。』 [12]我們的詞感,正源於韻律這一層面。就是說,『睡覺』、『走路』等形式在句法上雖然不是詞,但在韻律上卻是『詞』――韻律詞。韻律詞是語言韻律系統的產物,它的基本形式是音步(雙音節),所以只要滿足音步,就是韻律詞。
  同時,他指出語素+語素是複合詞產生的一般方式,因此音步的實現跟複合詞的實現便『合二為一』。就是說,簡單複合詞的實現必然可以滿足音步的要求;另一方面,音步的實現(一個音節加一個音節)則不可避免地導致複合詞的出現。
  將音步設定為漢語的兩個音節,未嘗不可,但『只要滿足音步的基本要求,就可以是一個韻律詞』的結論,卻值得斟酌。因為,既稱『韻律詞』,就必有詞的特徵;倘無詞的特徵,又緣何稱詞?我們承認,大部分滿足音步要求的雙音節組合體具有詞的特徵,但是也有相當一部分的雙音節組合體雖能滿足音步的要求,卻未必具有詞的特徵,或者說未必符合一般人的『詞感』。  
  (四)動賓短語變為雙音詞
  如『冠軍』:
  勇則冠軍,威能振敵。(唐李德裕【授石雄晉絳行營節度使制】)
  父操,輕俠有膳氣,孫策初興,每從征伐,常冠軍履鋒。(【三國志•吳志•凌統傳】)
  以上例子中的『冠軍』為動賓短語,義為『冠於軍中』,即在軍中數第一。『冠軍』與『振敵』對舉,更能證明『冠軍』是動賓短語。後來『冠軍』發生了詞彙化,如:
  父命酃出應童子試,輒以冠軍補弟子員。
  此例中『冠軍』已經成為一個名詞,指『第一名』。到現代漢語中變為專指『比賽中的第一名』。
  又如『責備』:
  是故君不責備於一人。(【淮南子•汜論】)
  人之才不能盡曉,天不以疑責備於人也。(【論語•感類】)
  然【春秋】之法,常責備於賢者。(【新唐書•太宗紀贊】)
  以上三例中的『責備』是動賓式短語,『責』是一個動詞,義為『要求』;『備』在這裡是一個抽象名詞,義為『完備』。整個短語義為『要求完備』。
  時遼事方棘,上疏責備群臣。(【明史•周宗建傳】)
  上例中的『責備』已經粘合成一個動詞,義為『譴責、批評』。
  (五)重新分析 ①
  董秀芳認為雙音詞內部形式的重新分析,從賓語上講,就是當一個詞的內部形式模糊之後,語言使用者將一個不知其內部結構的形式歸入自己熟知的類。[5]在這種重新歸類的過程中,類推起着很關鍵的作用。語言使用者在心理上很容易把一個未知形式歸入一個強式結構類型中去。由於動賓式是動詞的一個強式構詞模式,因而一些內部形式模糊的雙音詞被重新分析為動賓式詞就不奇怪了。如『睡覺』,本是一個連動式短語,意思相當於『從睡夢中醒來』,但它被重新分析為動賓式合成詞之後,有『睡了一覺』的說法。這是因為『覺』最初的語義已不為普通人所知了,但是『睡』的動詞性很強,而且常用。
  
  (六)語素合成
  李如龍認為:就漢語的情況說,從上古時期起,就開始了從單音到多音的詞彙衍生。[13]早期漢語的語素合成詞的形式是歷經過一個歷史過程的。開始時先作為詞組,用得多了,意義也經過整合和濃縮,後來就變成了詞。例如,述賓式的名詞有『司馬p將軍』,動詞則有『奔命p告老』。
  (七)比喻詞彙化
  劉大為認為死比喻、活比喻並不是一對語言學的術語,但是它們直觀地描摹出了我們對比喻的兩種存在形式的感受。[14]進入了概念系統而更深刻地左右着我們認知世界的方式和思想結構的,是看似平淡無奇的死比喻,如『不要試圖鑽法律的漏洞』、『上海的魅力將在法國人民心中紮根』。死比喻作為詞語單位,同時又能攜帶原有的比喻關係被反覆利用,就有了詞彙系統成員的資格。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把死比喻稱為詞彙化的比喻。然而有些詞語化了的比喻卻因為它所指向的對象在其他環境中也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或者這些比喻能夠將越來越多,有相似關係的對象同樣納入自己的關係中,這些詞語化了的比喻開始被人們在新的環境中使用。
  我們認為劉大為所說的『比喻詞彙化』中的『比喻』是隱喻學中的概念,不是修辭手段,而是人類普遍具有的認知模式。
  詞彙化與語法化一樣,都是語言單位從理據清晰到理據模糊、從分力到融合的變化過程。漢語不僅可以為研究語法化提供很多頗具啟發性的材料,而且在詞彙化方面的研究資源也是得天獨厚的。希望我們在詞彙化研究中,多角度、多層面地深入挖掘材料,考慮問題,從中總結出規律性的東西,期待能更深刻地了解漢語的歷史,更科學地分析漢語的現狀。(作者:李春霞)
  
  
  參考文獻:
  [1]GIVON T.Historical syntax and synchronic morphology:an archaeologist’s field trip[J].Linguistic Society,1971(7):394-415.
  [2]沈家煊.『語法化』研究綜觀[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4(4):3-4.
  [3]胡壯麟.語法化研究的若干問題[J].現代外語,2003(1):85-92.
  [4]李健雪.論作為語法化反例的詞彙化[J].廣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1):86-90.
  [5]董秀芳.詞彙化:漢語雙音詞的衍生和發展[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
  [6]王燦龍.詞彙化二例――兼談詞彙化和語法化的關係[J].當代語言學,2005(3):225-236.
  [7]徐時儀.論詞組結構功能的虛化[J].復旦學報,1998(5):108-112.
  [8]董秀芳.『不』與所修飾的中心詞的粘合現象[J].當代語言學,2003(1):12-24.
  [9]張世祿.張世祿語言學論文集[M].上海:學林出版社,1984.
  [10]SAUSSURE.普通語言學教程[M].高名凱,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3.
  [11]LANGACKER R W. Mechanisms of syntactic change[M].Austin: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1977.
  [12]馮勝利.從韻律看漢語『詞』『語』分流之大界[J].中國語文,2001(5):27-37.
  [13]李如龍.漢語詞彙衍生的方式及其流變[J].語言文字學,2003(2):68-76.
  [14]劉大為.比喻詞彙化的四個階段[J].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6):25-31.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