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96|回覆: 0

[漢語言文學] 談反事實條件句的語用性質(2)

[複製鏈接]
南丘 發表於 2011-6-13 11:1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北方教育
但是,劉易斯、斯塔爾內克等人的工作也存在着一些問題,一是沒有考慮反事實條件句前、後件之間內容上的聯繫。二是許多從經典觀點看有效的邏輯規則相對相似性分析不能成立。這主要表現在:假言易位原則不成立,例如,『如果天下雨,那麼天將不下大雨。所以,如果天下大雨,那麼天將不下雨。』這個原則的前提可以是真的,但結論卻是荒謬的。最接近的、天下雨的可能世界可能是天下小雨的世界,但最接近的,天下大雨的可能世界不可能是根本不下雨的世界。另一個不成立的原則是前件加強原則,它具有下列形式:『如果p,那麼q。所以,如果p並且r,那麼q』。從經典觀點看,這個原則是有效的,因為如果前提為真則p為假或q為真,在這種情況下,『p並且r』為假或者q為真,所以『如果p並且r,那麼q』是真的。這個原則的一個反例是:『如果我把糖放到我的茶中,那麼這茶的味道將相當好。所以如果我把糖和柴油放到我的茶中,那麼這茶的味道將相當好。』在最接近的,我把糖放到我的茶中的可能世界中,這茶的味道將相當好;但最接近的,我把糖和柴油放到我的茶中的可能世界中,這茶的味道將相當差。另外,傳遞性原則在這種情況下也不成立,即『如果p,那麼q,並且如果q,那麼r。所以,如果p,那麼r』將不會有效。例如:『如果我早一點到火車站,那麼我就趕上火車了』與『如果我趕上火車,那麼我就可以按時到達目的地』這兩個反事實條件句均為真,但『如果我早一點到達火車站,那麼我就可以按時到達目的地』卻不一定真。


  三

  
  之所以會出現上面的問題,主要是由於反事實條件句與實質蘊涵不同,它是非真實函項性的,我們不能由它的支命題真,從而推出由反事實條件句組成的命題也是真的,因為反事實條件句的真,並不依賴於其前件的假。例如,條件句:『假如奧斯瓦爾德沒有刺殺肯尼迪,那麼別人也會刺殺肯尼迪』,假如所有這樣的條件句都是真值函項性的,那麼它們根據其前件假就會是真的。但這種說法使這些條件句變得無意義,斷定這樣的條件句的人總是希望否認下列條件句:『假如奧斯瓦爾德沒有刺殺肯尼迪,那麼沒有一個人會這樣做。』假如反事實條件句是真值函項性的,那麼上述條件句也會是真的。
  我們認為,反事實條件句與其他蘊涵的不同在於,它是一個語用概念,它是蘊涵在實際生活中的具體運用。人們運用反事實條件句,有時是為了表達作者對某種事件或現象的情感或意向。例如,反事實條件句:『如果他早走5分鐘的話,那麼他就可以趕上那趟車,』這裡表達的是作者的一種遺憾、後悔等心情;『如果中國不發生文化大革命,那麼中國也許早已跨入中等發達國家的行列』,這一反事實條件句,表達的是作者一種期望、遺憾的心情。有時人們運用反事實條件句也是為了提示人們從過去的歷史中吸取經驗教訓,避免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起到警示作用,如上面所舉的兩個例子就具有這方面的作用。有時人們運用反事實條件句進行思維,則是為了探求某種事件或現象發生的原因。例如,一根點燃的火柴熄滅了,人們要判定火柴為什麼會熄滅的原因,往往就會運用反事實條件句進行思維作出推斷,如果沒有窗外的風吹過來,火柴就不會熄滅;如果火柴不是濕的,它也不會熄滅等,在這兩種條件下,運用反事實條件句進行思維都為尋找原因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和線索。當人們對已經發生的事情進行因果歸因時,也常常採取反事實條件句的思維方式進行判斷。例如,某局長由於受賄而被判刑,人們馬上會這樣進行反事實思維,『如果他當時堅決拒受的話,那麼他就不會有這個結果,或者,如果沒有人行賄,他也不會落到今天這個地步』等等。再如,在『如果沒有水門汀事件,尼克松就不會引退』這一反事實條件句中,它實際上是表達了『水門汀事件是引起尼克松引退的原因』。
  從心理學上講,一個反事實條件句的形成,也與主體的情緒有關,情緒分正面情緒和負面情緒,一般情況下,負面情緒更容易激發人們運用反事實條件句進行思維。因為負面情緒將人的思維方向引導到如何避免這種負面情緒上來,由此想象出一種比現實更好的(上行)假設情境。Davis等人曾對喪失親人的被試作過追蹤研究。被試在事件(孩子意外死亡)發生後三個星期時的負面情緒強度,準確地預測出了5個月後報告的反事實思維的發生頻率。研究表明,越感到悲傷,以後產生反事實思維(孩子本可以避免不幸事故)的可能性越高。Sanna和Turley研究了結果的性質(正面和負面)及預期(得到證實和未得到證實)對反事實思維產生的影響,在從對考試成績的反映到字謎遊戲共三個實驗中,都得到了負面的結果比正面的結果更能激發起反事實思維的證據。
  情緒因素不僅是引發反事實思維的原因,而且也是反事實思維的結果。例如,上行反事實思維使人產生負面情緒:如果滿足某種條件,將不是現在這個結果,而是出現另一個較理想的結果,因此容易產生負面情緒,讓人感到悲痛、傷心或後悔。而下行反事實思維往往使人產生正面情緒。例如,某甲準備乘A車出差,當快要上車時,感到肚子特別痛,因此沒有上這輛車,而正好這輛車在出發兩小時後,發生特大車禍;某甲為此感到特別慶幸,覺得自己運氣好,心情自然愉快。由此可見,反事實思維的方向與情緒密切相關。
  同時,反事實條件句之所以能從前件推出後件,也往往是以主體預設的一些背景知識為大前提的,這個背景知識或者是一般的日常生活經驗,如『如果小王今天早晨早起5分鐘,那麼他就不會遲到』,如果你追問小王,為什麼早起5分鐘就不會遲到,小王自然會說,因為過去我沒有晚起的時候總是沒有遲到,這裡小王心中已有一個預設,即『任何時候,只要我不晚起床,則不會遲到』,這個預設是小王從過去的經驗中歸納地得出的,它相當於一個嚴格蘊涵命題:『如果我不晚起,必然地,我不會遲到。』另外,主體預設的這個背景知識也可能是某種科學定律,如:『如果這隻石蠟蠟燭已經被放入沸水壺中,那麼他就已經溶化掉了。』這個反事實條件句的背景知識就是一個科學定律:『石蠟在攝氏60度以上時處於液態。』如果沒有這些背景知識,反事實條件句也就不能確定為真。
  總之,反事實條件句與實質蘊涵不同,如果說,邏輯學家關於實質蘊涵的研究主要是在語形和語義層次的話,那麼關於反事實條件句的研究主要傾向於語用層次的研究,它們是兩個不同的層次,它們之間應該是互補的。(作者:曾慶福)

  
  參考文獻


  [1]馮棉,李福安,馬欽榮. 哲學邏輯與邏輯哲學[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1.74―75.
  [2]馬庫斯等著 . 康宏逵譯.可能世界的邏輯[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3.303 .
  [3][英]斯蒂芬・里德著.李小五譯 . 對邏輯的思考――邏輯哲學導論[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101―104.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