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中華文史網 24.安邑丞印 【史記・秦本紀】孝公十年(公元前352年)『衛鞅為大良造,將兵圍魏安邑,降之』。過了兩年,秦徙都咸陽,立四十一縣,安邑當於此時置縣。【漢書・地理志】河東郡本注『秦置』,下屬縣有安邑,當承秦制。安邑為秦河東郡屬縣,丞為縣令佐官。
25.蒲反丞印 【史記・秦本紀】昭襄王四年(公元前303年),『取蒲阪』,五年『復與魏蒲阪』。十七年『秦以垣為蒲阪、皮氏。』【索隱】云:『「為」當為「易」,字訛也。』【漢書・地理志】河東郡有蒲反縣,即蒲阪縣,當沿秦置。地在今山西永濟西。丞為縣令佐官。
26.汾陰丞印 【史記・秦本紀】惠文王九年(公元前329年)『渡河,取汾陰、皮氏』。【漢書・地理志】河東郡屬有汾陰縣,當沿秦縣而置。秦汾陰縣屬河東郡,丞為縣令佐官。地在今山西萬榮縣西。
27.西成丞印 西成應即西城。【漢書・地理志】漢中郡本註:『秦置。』下屬縣有西城。【史記・秦本紀】惠文王后十三年(公元前312年)『又攻楚漢中,取地六百里,置漢中郡』。西城置縣當在此前後,其地在今陝西安康。丞為縣令佐官。
28.南鄭丞印 【史記・秦本紀】惠公十三年(公元前387年)『伐蜀,取南鄭』。後秦置漢中郡,南鄭為其屬縣,其地在今陝西漢中。丞為縣令之佐官。
29.襄城丞印 【漢書・地理志】穎川郡本註:『秦置』,屬縣有襄城,當沿秦而置。地在今河南襄城。【史記・秦始皇本紀】云:十七年(公元前233年)『內史騰攻韓,得韓王安,盡納其地,以其地為郡,命曰穎川。』襄城此時為秦穎川郡屬縣;丞為縣令佐官。
30.女陰丞印 女陰即汝陰。【漢書・地理志】汝南郡本註:『高帝置』,下置有『女陰』縣。按女陰為秦置縣,屬陳郡。【史記】卷四八【陳涉世家】記有陳守、令及丞,此郡不在秦始皇二十六初並天下所置三十六郡之內,當為以後設置。同上書記有『汝陰人鄧宗』,則汝陰為陳郡所屬縣,地在今安徽阜陽。丞為縣令佐官。
31.長平丞印 【史記・秦本紀】云:昭襄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70年)『秦使武安君白起擊,大破趙於長平,四十餘萬盡殺之。』秦於長平置縣,屬陳郡,地在今河南西華東北。丞為縣令佐官。
32.葉丞之印 【元和郡縣圖志】卷六汝州葉縣云:『本楚之葉縣,春秋楚人遷許於此。其後楚使沈諸梁尹之,僭號稱公,謂之葉公。秦置郡縣,隸於南陽。』地在今河南葉縣南,屬秦南陽郡。丞為縣令之佐官。
33.薛丞之印 【漢書・地理志】魯國本註:『故秦薛郡,高后元年為魯國。』下屬縣有『薛』。又【水經注】卷二五【泗水】注魯縣云:『秦始皇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以為薛郡,漢高后元年(公元前187年)為魯國。』按封泥『薛丞之印』與以上縣丞印同,則此『薛丞』當為薛縣(今山東薛城)之佐官。
34.般□丞印 【漢書・地理志】濟南郡有屬縣『般陽』。封泥『般』字後殘,按秦漢時以『般』為字頭之郡縣絕少,故疑殘字即『陽』。般(音盤)陽應屬秦始皇二十六年後所置濟北郡屬縣,地在今山東臨淄西南。丞為縣令佐官。
35.海鹽□□ 按此封泥『海鹽』二字在印上方,下二字殘,推測應為『海鹽丞印』或『海曲鹽丞』。前者可能性更大。【漢書・地理志】會稽郡本注『秦置』,下屬縣有海鹽,本注云:『故武原鄉,有鹽官。』【史記・秦始皇本紀】二十五年,『王翦遂定荊江南地;降越君,置會稽郡。』海鹽原為越地,自此屬會稽郡。地在今江蘇海鹽。
36.建陵丞印 【漢書・地理志】東海郡下屬縣有建陵,本注『侯國』。【水經注】卷二十五【泗水】注郯縣云:『東海郡治,秦始皇以為郯郡,漢高帝二年,更從今名,即王莽之沂平者也。』則建陵原為秦郯郡(東海郡)屬縣,在今江蘇新沂。丞為縣令佐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