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中華網論壇 秦始皇曾經被淳于越勸說道:『臣聞殷周之王千餘歲,封子弟功臣,自為枝輔。今陛下有海內,而子弟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無輔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
秦始皇沒有接受這番好意,選擇了堅定不移地走郡縣制的道路。而此刻,劉邦對秦始皇的激進式改革做了一番修正,事實上實施了淳于越當年沒被秦始皇首肯的措施,試圖通過大封同姓子弟為王,起到屏藩漢室江山的作用。劉邦甚至『刑白馬與諸侯盟,曰: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史記・呂太后本紀】)
不過劉邦駕崩後,他的這番誓言很快就被呂后拋到了九霄雲外。呂后為了娘家人的利益,在協助劉邦合力摧垮功臣一系之後,自然要大封外戚一系了。
呂后精心謀劃壯大呂姓勢力,在只活到二十三歲的惠帝駕崩時即開始行動。惠帝發喪時,太后哭不出來。留侯張良的兒子張辟對丞相陳平說:太后只有這一個兒子,現在死了,她哭得並不悲傷,你知道為什麼嗎?這倒把陳平問懵了。張辟說,惠帝沒有大的兒子,太后對你們這幫人很不放心。不如你去請求太后首肯,拜呂台、呂產、呂祿為將,京城的南北軍由他們掌握,諸呂都入宮用事,這樣太后才會心安,你們也就不會大難臨頭了。陳平依計行事,太后果然哭聲變哀。當時,張辟才十五歲,顯然他的話是呂后指使的結果。這不禁讓人回想到,當年,劉邦想廢掉太子劉盈,呂后用了張良的計策,請來商山四皓支持太子,劉邦廢立太子之事只好擱淺。劉盈死後,呂后又搬來張良的兒子來吹風,看來,張良父子和呂后關係非淺。
呂后的兩位老兄在高祖時已經封侯,長兄呂澤為周呂侯,呂澤的兒子呂台為酈侯,呂台的弟弟子產為交侯,呂后的二哥呂釋之為建成侯。
呂太后稱制後,便決定立諸呂為王,右丞相王陵把劉邦白馬之盟搬出來反對,弄得呂太后很是不爽。呂太后轉而去問左丞相陳平、絳侯周勃。沒想到周勃一干人等倒也爽快,說是高祖定天下,可以封子弟為王,如今太后稱制,封自家兄弟子侄,自然沒啥不妥。太后於是歡歡喜喜罷朝走了。沒過多久,呂太后拜王陵為帝太傅,奪了他的相權,王陵只好稱病免歸。
掃除了障礙,呂太后開始有條不紊地以種種名義封呂家人為侯,二哥的兒子呂種封為沛侯,姨外甥呂平為扶柳侯。呂太后還授意心腹大臣請立大哥的兒子呂台為呂王,二哥的少子呂祿為胡陵侯,後來又封呂廖臨光侯,呂他為俞侯,呂更始為贅其侯,呂忿為呂城侯。
後來,梁王呂產、趙王呂祿、燕王呂通被稱為呂氏三王。
呂后用事,我們似乎不能迴避兩種現實。當時,距秦朝並不遙遠,即便是秦始皇,他的母親趙姬在他少年即位時,也是實際上的權杖執有人。母后當政在當時並不是什麼了不得的事情,到呂后時代,自然也在情理之中。呂后唯一的兒子劉盈也是少年天子,十五歲做了皇帝,本來他就生性柔弱,被劉邦公開說成『不類我』,差點把他的太子給廢了,弄出廢嫡立庶的糾紛來。呂后在張良的幫助下力挽狂瀾後,為報復競爭對手,把趙王如意的母親戚夫人『斷手去眼,耳,飲藥,使居廁中,命曰「人彘」』(司馬遷【史記・呂太后本紀】),還讓劉盈去參觀,弄得劉盈當場精神崩潰,惠帝在位七年中,倒有六年是由呂后在做代理人,以至於司馬遷在寫【史記】時,把惠帝忽略不計,在高祖本紀後直接就寫呂太后本紀。劉恭繼惠帝位,呂后臨朝稱制,劉恭因得知母親被呂后殺害而表露怨恨,結果死於非命。接下來的少帝劉義,自然也在呂后的手心中掌握。
但呂后擴大諸呂勢力,並未流露出庖代劉姓天下的意圖,筆者以為,這是呂后為了鞏固政權而不得不做出的選擇。試想想,作為劉邦遺下的孤兒寡母,在功臣健在、各路諸侯稱霸一方的情況下,特別是兒子劉盈為人仁弱,呂后自然只好捋起袖子自己赤膊上陣,而讓呂家兄弟子侄成為王侯,亦方便助自己一臂之力。呂后是在感到天年將盡時,才讓呂祿、呂產分別掌管南北禁衛軍的,她臨死前告誡他倆的也只是擔心『大臣恐為變。必據兵衛宮,慎毋送喪,毋為人所制』。(【史記・呂太后本紀】)顯然是一種防衛性的策略,而非進攻性的政變。
而劉家人指責高后用事的主要理由,亦只在『擅廢帝更立,又比殺三趙王(趙隱王如意,趙幽王友,趙王恢),滅梁、趙、燕以王諸呂,分齊為四』。(【史記・呂太后本紀】)由此看來,箇中根本,實為呂姓、劉姓和功臣三股政治勢力的權力和利益博弈,而危及宗廟之類的指責,只是一個藉口而已。在這一前提下,呂后一死,陳平、周勃、灌嬰這些功臣系的大員,和劉姓諸侯裡應外合,將諸呂勢力摧毀殆盡,外戚一系遭遇毀滅性打擊。
劉邦和呂后時期,封建舉措的背後,是權力傾軋和宮廷鬥爭的刀光劍影,血光之災,高懸在當事者的頭上,隨時都可能演變成人間噩夢。封建的復辟,儘管是歷史的宿命,但終究和大一統的潮流相背離,迷夢中的當局者,我們只好徒然為他們欷[不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