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352|回覆: 0

[史學] 商周的國家結構與國教結構(3)

[複製鏈接]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1-10-10 11:3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華文史網
三、政府組織:行政機構與祭司機構

在商周部族國家狀態下,各級族組織的領袖不僅是政治首腦,而且是宗教領袖,一身而二任。若使各級君主獨自完成上述雙重職責顯然不可能15,他們必須組建起一套機構方能有效地完成這一使命。正是這樣一套政府機構的建立,標誌着中國上古國家的誕生。
在春秋戰國時代人們朦朧的記憶中,上古時代國家的職官分為兩大系統:一個是神職系統,一個是政治系統。【國語・楚語下】記觀射父論『絕地天通』說,古者,『有天地神民類物之官,是謂五官,各司其序,不相亂也』。又說,顓頊之時『命南正重司天以屬神,命火(北)正黎司地以屬民』。在這裡,神職系統與政職系統並存,而以神職系統為先。【左傳】昭公十七年:『秋,郯子來朝,公與之宴。昭子問焉,曰:「少氏鳥名官,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鳳鳥氏,歷正也;玄鳥氏,司分者也;伯趙氏,司至者也;青鳥氏,司啟者也;丹鳥氏,司閉者也;祝鳩氏,司徒也;~鳩氏,司馬也;O鳩氏,司空也;爽鳩氏,司寇也;鶻鳩氏,司事也。五鳩,鳩民者也。」』從表面上看,上述『五鳥』、『五鳩』分別是天官和民官,天官司星曆,民官司民事。但是,在遠古時代,星曆之事與現代天文學並非同類概念,其背後隱匿的是星相筮卜之類的活動,是神務。再看【禮記・曲禮下】:『天子建天官,先六大,曰: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典司六典;天子之五官,曰:司徒、司馬、司空、司士、司寇,典司五眾。』將朝官劃分為『天官』和『五官』,『天官』典司『六典』,即司理宗教活動;『五官』典司『五眾』,即司理民事活動。這比前述郯子所言『五鳥』、『五鳩』,要明朗得多。商周時代的政府機構是否有上述特徵呢?下面我們試作剖析。
商代職官情況目前尚不太清楚,文獻不足征。近年來,有些學者利用卜辭對商代官製作專題研究16,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卜辭中反映的官職支離破碎,有些含混不清。本文正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將有限的歷史資料綜合起來,然後依照我們的理論框架歸類,從而試圖勾勒出商代官制概貌。依據卜辭記錄,同時參照傳世文獻資料,大略說來,商王朝政府機構中的職官至少包含兩種類型。
第一種類型是神務職官,從事宗教和文化活動。宗教活動是人類文化活動的溫床,祭司是文官的前身。在商代,這二者是合一的。常見的這類職官有:(1)貞人。卜辭通常的辭序是『干支卜,某貞』,除『王貞』和『子貞』之外, 其他的『某』均是從事專門占卜活動的祭司。見於卜辭的貞人數以十計,他們地位很高,有時由侯國之長兼職17。貞人的職責是主持占卜活動。(2)卜、多卜。卜辭習見『卜某貞』、『卜某曰』、『多卜曰』之例, 表明卜者是參與占卜活動的神職人員。在某些場合,『卜』和『貞』是同一人;有些場合不是。這似乎意味着貞人與卜人二者職務既合又分的不確定狀態。(3)作冊。【前編】4・27・3片記作冊受王命賞小臣■,【京津】703 片甲背有『作冊』二字,表明商代已有作冊之職,其職責與獎賞冊命活動有關。(4)史。 卜辭中有『才南土,告史』(【甲編】2902)、『丁酉,史其■告〔於〕南室』(【續編】2・6・3),『土』是社,『室』是廟堂,顯然史與宗教活動有關。 雖然甲骨文字中『史』與『事』互用,但並不宜因此否定史職的存在。(5)巫。卜辭中有『巫』(【合集】5648),【尚書・君]】中提到商代故臣有巫賢、巫咸,通於神人之際,則巫為神務職官。
第二種類型是政務職官,負責生產、軍事、政治活動。此類職官較第一類職官為多。(1)c臣。卜辭如『令某c臣』(【前編】6・17・5)、『令某小c臣』(【前編】6・17・6),學界通常認為這是管理藉田的官吏。(2)工、司工。卜辭如『壬辰卜貞,唯弓令司工?』(【合集】5628正) 『王其令山司我工?工載王事?』(【掇一】431)僅從卜辭的內容難以看出『司工』的職責,有學者以西周金文『司工』職務為釋,則『司工』可能是管理建築工程的官職。(3)吏。卜辭中有『大吏某』之例,『某』為人名, 『吏』應是一職官,故有『黃尹保我吏』(【乙編】1189)之文。卜辭中有『吏步』(【鐵雲】250・1),又有『令我吏步伐邛方』(【圖錄】12-13)。『吏』至少與軍事活動有關。(4)師。卜辭中有『師或』、『師丙』、『師戈』等, 【尚書・盤庚】中有『師長』,『師』當為軍事職官。(5)馬、多馬。卜辭中有『唯馬乎射』(【金璋】401)、『唯馬乎取』(【甲編】354)、『多馬逐鹿』(【乙編】4615), 知『多馬』是與狩獵活動有關的職事。(6)亞、多亞。卜辭中有『其令馬、亞射鹿』(【甲編】2965)、『令多亞……』(【元嘉】16),參照【尚書・酒誥】中『惟亞惟服』,知『亞』是與狩獵相關的官職。(7)射,多射。 卜辭中有『令多射』(【後編】上・30・5)、『多射往囗,亡禍』(【續編】3・46・5), 『射』當為管理弓射有關活動的職事。(8)衛。卜辭中有『呼衛?勿呼衛?』(【續編】5・15・10)『王其呼衛?』(【戩壽堂】40・1)『衛』當是擔任戍衛的軍事職官。(9)戍。卜辭習見『戍某弗雉王眾』句型,『某』指人名,故『戍也是官名』18。『戍』的職責,是統帥王眾征伐作戰或守衛。(10)犬、多犬。卜辭如『盂犬告鹿,王其從?』(【續存】2・821)『犬中告囗,王其射?』(【粹編】935)郭沫若說:『犬中,蓋犬人之官名中者,【周禮】秋官有「犬人」職。』
我們這裡要指出的是,商代的神職與政職相比,神職更重要,地位更顯赫。【尚書・君]】:『我聞在昔,成湯既受命,時則有若伊尹,格於皇天;在太甲,時則有若保衡;在大戊,時則有若伊陟、臣扈,格於上帝,巫咸V王家;在祖乙,時則有若巫賢;在武丁,時則有若甘盤。率惟茲有陳,保V有殷。』在周公述及的這批商代重臣中,絕大多數『格於皇天』、『格於上帝』,因而至關重要。後世文獻中把伊尹稱為『相』,這不確切。後世的『相』與商代的輔政大臣很不相同。再看【尚書・酒誥】:『汝鹵岩笙壯跡漢睢⒌欏⒛ 、衛,矧太史友、內史友,越獻臣百宗工……』侯、甸、男、衛是指殷人的許多邦國,太史友、內史友、百宗工是王國政府機構的官職僚屬。『百宗工』位於『太史友』、『內史友』之後,足見『史』類職官更重要19。總之,商王國後期確已建立起一套政府機構,負責管理各方面事務。大略地說,可以分為神職系統和政職系統。但在高級輔政大臣身上,分職並不太明顯,往往是身兼神職與政職,並且以神職為重要。商代後期,政職系統有從神務與政務不分的狀態中獨立出來的傾向。
周人推翻殷人的統治,由小邦一躍而為天下共主,百廢待興,亟需建立一套較為完善的統治機構。舊史認為周公制禮作樂,建立了一套制度。隨着周代政治的發展,官吏體制日益龐大和完善20。西周時期,與商代神職重於政職的情形不同,政職機構迅速發展起來。有學者提出,西周的中央政權機構有兩大官署,一為卿事寮,一為大史寮21。毛公鼎銘文:『滄惹涫洛肌⒋笫峰跡於父即尹。命女n司公族n參有司、小子、師氏、虎臣n朕B事。』這一段銘文資料明確地顯示了『卿事』和『大史』兩寮的存在。番生簋銘文也記錄說:『王命:n司公族、卿事、大史寮。 』這裡雖說多了個『公族寮』,『卿事寮』和『大史寮』仍然是共存的。『寮』是僚屬、機構的意思。
卿事機構的職能,是轄制王國的政務系統。令彝銘文:『惟八月,辰才甲申,王令周公子明保,尹三事四方,受卿事寮。丁亥,令n告於周公宮。公令:出同卿事寮。惟十月吉癸未,明公朝至於成周。出令,舍三事令:o卿事寮、o諸尹、o里君、o百工;o諸侯:侯、田、男,舍四方令。 』這段銘文記錄了周公明的身份(保)、受命的日期(八月甲申)、轄理的機構(卿事寮)、權能(尹三事、四方)。周公明受命之後,不久就到成周赴任,向官署下達了指令。所謂『三事』,一般認為是司徒、司馬、司空(或謂任人、准夫、牧),這裡是泛指諸尹、里君、百工等朝內百官;所謂『四方』,銘文中明確提到侯、甸、男,實際上指邦外的諸侯國家。根據張亞初、劉雨的研究,卿事機構的僚屬很多,層層轄制, 達幾十種22。
大史機構的職能,是管理王國的神務系統,包括天文星曆、祭祀占卜、圖籍冊命、記錄檔案等。關於大史機構的屬員,銅器銘文中未見直接的交待和說明,但散見於銘文中的此類官職有大史、史、省史、作冊尹、大祝、祝、五邑祝等23。在歷史文獻中,我們幾乎任何時候都會感受到大史系統的存在:國家舉行每一件大事都要占卜蓍筮,不斷祈福禳災,冊封離不開史官,生產離不開史官(如籍田禮)。一句話,在神文政治下,一切政治活動都信賴神,一切涉及神的事務都有神職人員參加。所以,周初周人提到殷人的邦國機構中有『太史友』、『內史友』,顯然周人自己的邦國內也應當有大史機構。大史機構可能比卿事機構更古老、更傳統。
綜觀西周中央政府機構,最高統治者是天子,其下是輔政大臣。輔政大臣總理朝政,兼轄神職系統和政職系統以及其他部門。
諸侯政權同樣具有王室政權的結構性特徵。春秋上承西周,春秋舊制與西周有一致性,程度上有差異而已,大格局應相同。所以,透過春秋舊制,仍可窺見當時諸侯國官制概貌。
國君是諸侯國家的元首,既是行政首腦,也是宗教領袖,一身而二任。從外在形式看,國君的宗教身份比政治身份更重要,政治事務可委託給輔政大臣處理,主祭之權則不容他人染指。衛獻公所謂『政由寧氏,祭則寡人』(【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正是這種實情的生動反映。政權未變,宗廟不改。田氏專齊,不改齊國姜姓;三桓弱魯,不變周公之宗。
同西周中央政府一樣,春秋早期諸侯國政府主要也由兩套官署組成,一為政務系統,一為神務系統。見於歷史文獻者,政務系統職官有令尹(右尹、左尹)、相(左相、右相)24、師(右師、左師)、帥、司徒(大司徒)、司馬(大司馬、右司馬、左司馬)、司空(司城)、司寇(司敗)、司士、司宮、司鐸、工尹、連尹、武尹、寢尹、宮尹、樂尹、門尹、P尹、廄尹、箴尹、隧正、鄉正、工正等,不下二三十種;神務系統職官有史(大史、內史、左史)、祝、宗、卜(卜尹)、占夢等數種。雖然這兩大系統的人員規模不平衡,但無論如何,神務系統是中國上古時代諸侯政權中不可缺少的組成機構。究其原因,正與政府的特性有關。【左傳】定公四年述周初分封諸侯,分給魯公『土田陪敦,祝、宗、卜、史,備物典冊, 官司彝器』,並說『祝,社稷之常隸也』。『常隸』,是說它是常設機構,非可有可無。這相當深刻地揭露了當時政權的神授性質25。比如,在魯國的政務職官中,司徒、司馬、司空較為重要。司徒掌握民事,司馬掌軍務,司空掌工程建設(參見【左傳】昭公四年杜泄語)。『三司』中以司徒位尊,稱為『冢卿』或『上卿』,司馬、司空次之,稱『介卿』或『亞卿』( 參見【左傳】昭公四年南遺語)。具體說,季孫氏為冢卿,叔孫氏為介卿。『三司』之外還有司寇掌刑罰,秩次『三司』之後(參見【左傳】襄公二十一年)。魯國的神務官職有祝、宗、卜、史(參見【左傳】定公四年子魚語)。祝掌祈禱祭祀,宗(宗人、宗司)掌宗廟禮儀,卜掌占筮,史掌冊命、檔案、祭祀等。【左傳】記昭公十七年夏六月發生日食,『祝、史請所用幣』,以便醮神禳災。【左傳】哀公二十四年記哀公欲立公子荊之母為夫人,『使宗人釁夏獻其禮』,說:『女為宗司,立夫人,國之大禮也。』魯桓公時,卜官是楚丘的父親,他曾為桓公占卜季孫氏的未來;文公時期,卜官是楚丘,曾灼龜占卜齊侯的死期。
此外,大夫政權也具有政職和神職兩重特徵。大夫統治的方域是封邑。在封邑內,大夫設置宰(或曰室老)為政務官,祝、史、卜為神務官。在魯國,邑宰權勢很大,有時甚至反叛其主。邑內有卜官。施孝叔為魯國大夫,『施氏卜宰,匡句須吉。……與匡句須邑,使為宰』(【左傳】成公十七年)。這段資料表明,施氏既有邑宰,也有卜官。在鄭國,『公子黑肱有疾,歸邑於公。召室老、宗人立段,而使黜官、薄祭。祭以特羊,殷以少牢,足以共祀,盡歸其餘邑』(【左傳】襄公二十二年)。楊伯峻先生說:『室老即宰,家臣群吏之長; ……宗人亦稱宗老……蓋掌宗室禮儀者。』其說正是。室老之下若無屬員,『黜官』無從緣起;宗人若不是祭司,也不會令其『薄祭』。在晉國,趙武議論范會家政道:『夫子之家事治,言於晉國,竭情無私。其祝、史祭祀,陳信不愧;其家事無猜,其祝、史不祈。』(【左傳】昭公二十年)從這一通議論看,應該是有普遍意義的,即是說大夫政權機構中一般都設祝、史一類的神職官員。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大夫政權機構雖小,但其兩大機構俱存。大夫政權的這一特徵,恰可反映出諸侯國乃至王國政府機構的基本格局。
綜上所述,從主體上看,商周時代的國家不是地緣國家,而是血緣國家。商周時期的各級貴族普遍生活於『族』組織之中,並由此構造了王國――方國(諸侯)――大夫這樣一種由上而下的國家結構。這種以血緣為基幹的國家結構奠定了中國早期國家首腦和政府機構的社會基礎,各級族組織的族長既是君主,也是當時特定形態的國家宗教的教長;反映在政府機構中,各級政府都設置了行政和祭司兩套職官系統。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