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52|回覆: 0

[史學] 隋代大興城 為長安城打下基礎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延章 發表於 2010-11-29 09:0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西安晚報
漢長安城的破壞
漢長安城雖經漢代的精心經營,但隨着東漢遷都洛陽,它的地位也就迅速衰落了。西漢滅亡後,王莽建立的新莽(公元9年~24年),東漢獻帝和西晉愍帝分別於公元190~195年和公元313年~316年建都長安。但由於統治者為了爭奪關中,兵戎相見,所以,長安城遭到了多次嚴重的破壞。公元316年,匈奴貴族劉曜率軍攻占長安,俘晉愍帝,西晉滅亡。經過這次動亂,長安人口剩下不到100戶;城裡到處是頹垣斷壁和蒿草。此後,在長安建都的雖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5個割據政權,但立國時間都較短(最長的也不過30餘年),說不上有什麼大的建樹。
大興城的營建
公元581年,北周權臣、外戚楊堅稱帝,建立隋朝。起初,仍定都在漢長安城。但此時長安城風光不再――規模狹小、凋殘敗落,衙署與民居混雜,而且『水皆鹹鹵,不甚宜人』,加上渭水南侵。除此,還有更重要的兩個原因:隋文帝是一個一心想統一全國的帝王,生活在殘破不堪的漢代古城中,當然不能滿足;另外,隋文帝是一個迷信風水而又猜忌多疑的人(這與他出生後到13歲一直都生活在寺院裡有關)。西漢之後,在漢長安城相繼建都的幾個朝代均壽命短暫,在隋文帝看來,漢長安城是個不祥之地。而且,據說隋文帝夜夢洪水淹沒都城。諸多原因促使隋文帝改建新都。
開皇二年(582年),隋文帝詔左僕射高饢總領事,太子左庶子宇文愷為副都監,於龍首原之南營建新都。由於楊堅在北周時被封為『大興郡公』,所以新都命名為『大興城』。又據【雍錄】卷三記載,隋大興殿(唐改稱太極殿)所在地為大興村,以此名城,並取永遠興隆昌盛之意。
大興城的特點
隋大興城是經過周密的調查勘測和精心設計後才動工修建的。主要設計師和建築師是北周皇族宇文愷。楊堅在取得政權後,把北周皇族宇文氏幾乎誅殺淨盡,唯獨赦免了這位具有非凡建築才能的宇文愷。宇文愷擔任的雖是營建新都的副監,但實際上一切規劃、設計、建造都是由他負責的。宇文愷先到洛陽和東魏、高齊的鄴都(今河南臨漳西)去考察,吸取了洛陽城和鄴都南城的優點,利用龍首原南麓六條岡阜的自然特點進行設計,這六條岡阜(六坡)東西橫亙於現在的紅廟坡到大雁塔之間。這裡北臨渭水,東瀕骸㈠保西有灃水,南對終南山,地帶開闊,水陸交通便利,風景秀麗宜人,確是建都的理想之地。宇文愷先修大興宮(唐改稱太極宮),隋煬帝大業九年(613年),又動用10多萬人修築了外郭城,新都大興城才算竣工。
宇文愷設計、新建的大興城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規模宏大,氣勢雄偉。在六坡上面修建巍峨的宮殿和廟宇,極具雄偉氣魄。其實,這樣設計完全是為了掌握京城的制高點,不僅宮室、百官廨署占據高地,就連長安、萬年這兩個縣治也不例外。這些聳立於高坡之上的建築物,使長安城建設中的立體效果更為明顯。坡與坡之間的低地,除安置居民區外,還利用凹陷地帶開闢湖泊,使其成為名勝風景區。城東南的曲江池就是一例。經考古發掘,外郭城全是板築夯土牆,東西長9721米,南北長8651.7米(均包括城牆厚度在內),周長36.7公里。總面積約84平方公里,約為今西安城的7.5倍。郭城東、西、南三面各開3座城門,每座城門又開3個門洞,唯南面正中的明德門最大,特開5個門洞。
二是城內做了分區設計,主要分為宮城、皇城和郭城三個部分。宇文愷首先把宮城(專供皇帝及皇族居住和處理朝政的地方)放在北高地上,占據了京城中的有利地形,這是為最高統治階層的安全着想;皇城又名子城,是封建政府機關所在地,緊附於宮城的南邊;外郭城從東、西、南三面『拱衛』皇城與宮城,是一般居民和官僚的住宅區,也是大興城的商業區。大興城內有東、西兩市,東曰『都會』,西曰『利人』,在皇城外東南和西南作對稱分布。兩市是城內手工業和商業的集中地,店鋪林立,四方珍奇寶貨薈萃其中。皇城、宮城與郭城隔離,是隋大興城設計上的一大特點,也是封建統治者對百姓嚴加防範的表現。
三是全城街道整齊,分坊管理。城內南北11條大街,東西14條大街,形成網格布局,其間列置108坊(又稱『里』),每坊都有專名。這些坊又以朱雀大街為界分為東西兩半,分屬大興、長安兩縣。入夜,坊門關閉,十分嚴謹。此外,大興城內還開鑿了龍首、永安、清明三渠,把漢印楹印河水引進城內,解決宮苑及其他用水,並且縈迴曲折,匯成多處池塘,成為風景區,更增添了大興城秀麗的景色。
唐都長安的基礎
隋大興城是我國歷史上一座氣勢雄偉,規模宏大,設計精巧,規劃整齊,布局合理的大都市,是我國當時科學文化水平高度發展的標誌之一,其在當時也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大都市。大興城社會穩定,經濟繁榮,文化、教育事業興盛,反映出了隋朝短暫的繁榮景象。
之後的唐朝相沿為都,改稱『長安』, 隋大興城成為唐代長安城的基礎。(封五昌)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