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451|回覆: 0

[史學] 讀【資治通鑑】:刎頸之交何以反目成仇?(1)

[複製鏈接]
濟世 發表於 2010-11-3 13:2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天涯
我們這一代人是看着【霍元甲】和【上海灘】長大的一代,從前者,我們知道了什麼是民族大義,從後者,我們知道了什麼是生死之交。
  
  什麼是生死之交?生死之交也許是桃園三結義般的『不願同年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日死』的山盟海誓,也許是丁力和許文強那樣的『兩個人一顆煙』的形影不離。但是,更具有震撼力的還是古龍的那句話:『如果他在你後面,你永遠不用擔心後面發生了什麼事情,除非他已經死了』。
  
  死亡是人生之大限,把生命當作『本錢』押進去所成全的東西,肯定是最寶貴的。有時候,在一些價值選擇面前,死亡成了一件最微不足道的事情,甚至是最容易的事情。
  
  公孫杵臼曰:『立孤與死孰難?』
  
  程嬰曰:『死易,立孤難耳。』
  
  公孫杵臼曰:『趙氏先君遇子厚,子強為其難者,吾為其易者,請先死。』

  
  這是【史記】描寫『趙氏孤兒』的一段對話。讀到這段話的時候,真不由得熱血沸騰,被一種氣節和血性所感動。終於明白,在這個世界上,還有比死更難的事情。在這裡,先行去死簡直是一件很羞恥的事情,因為你把最沉重的事情推給了別人,而自己卻是兩眼一閉,一了百了。
  
  斯賓諾莎說:『自由的人最少想到死;所以他的智慧不是關於死的默念,而是關於生的沉思。』套用斯賓諾莎的話,公孫杵臼和程嬰好像並沒有想到死,哈姆雷特式的選擇對他們來僅僅是『容易』和『艱難』區別,而沒有涇渭分明的界線。生與死的界限模糊了,打成了一片,或者說,他們的選擇已經超越了生死,生與死對他們來說還沒有成為問題。
  
  『生還是死』成為一個問題,在於對『生』和『死』的一番比較。死亡的意識一旦進入頭腦,以何種名義讓人去『死』,無論是道義的還是情感的,都顯得那麼脆弱無力,因為『死亡』已經是底線,這是最後的砝碼,也是無法倒退的地方。真與假、善與惡、美與丑之間差別頓然間化為虛無。
  
  想當初,同為魏國人的陳余和張耳約為『刎頸之交』,同生死、共患難。我想,在那個戰亂的年代,在那個隨時都可能喪失生命的時期,這種『約定』是真誠的,而且是能夠付諸行動的。生命如草芥,生還是死都由不得你,生命意識自然淡薄。其實不止是張耳和陳余,歷史上大部分『刎頸之交』都誕生在朝不保夕的年代,還沒有聽說過哪兩個人能在太平盛世,整天吃肉喝湯的年代結為『刎頸之交』!苛刻的外在條件、緊張的局勢使得生與死的界限模糊起來,生死之交才成為可能。
  
  而後來呢?兄弟二人並肩作戰,先是跟隨陳涉、吳廣反秦,經過一番出生入死之後,都當上了官,成了將領。特別是在跟隨武臣北伐以後,二人的地位逐步提高。後來,武臣自封為趙王,二人的地位一步登天:陳餘被封為大將軍,張耳為右丞相。一旦起事成功,二人很可能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物。武臣死後,二人擁護原來趙國國君的後裔趙歇為王,重新恢復了趙國。其實,趙歇不過是個傀儡或者幌子,真正的實權其實牢牢控制在了張耳、陳餘二人手中。之所以抬一個傀儡上台,是為了好拉攏勢力,壯大力量,一旦條件成熟,就會馬上廢之而自立。這時候,二人的『事業』達到了人生的頂峰,該來的都來了,沒有來的也會很快就來的。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