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一元一 2.苯鵯觀。
司馬遷面臨宮刑之時其實還有另一種選擇――以錢贖罪。武帝時期,許多參加對匈作戰的將領犯了死罪都以此買命。司馬遷拿不出五十萬錢而慘遭宮刑,這使司馬遷對金錢有了新的看法。
司馬遷繼承了荀子的思想,承認人們追求物質利益的正當性,並且,提出了一系列非常務實的觀點。
【史記・貨殖列傳】認為:追求富有是人的天性。司馬遷說:天下人忙忙碌碌,都是為追逐利益而來。擁有一方土地的王侯,還嫌自己不夠富有,何況是天下百姓呢?(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夫千乘之王,萬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猶患貧,而況匹夫編戶之民乎?)
我們民族的傳統一向重義輕利,儒家提倡安貧樂道,言利者會被人們不齒。孔子在【論語・雍也】中有一段名言: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孔子讚賞顏回安於清貧,也就同時貶斥了物慾和金錢。然而,不衣不食,何談禮儀廉恥!司馬遷似乎有所洞察,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明確提出,人們追求物質利益是正當的,只要是『取之有道』!
3.畢利深刻。
司馬遷刻畫歷史人物,入木三分;原因在於,司馬遷從自己的經歷中讀懂了許多歷史人物,讀懂了許多他過去認識不深刻的東西。
從來史官對本朝皇帝都十分敬畏,司馬遷是個例外。高祖十年(前197),陳g被逼造反。劉邦親率大軍平叛,呂后利用陳g事件誅殺了韓信。劉邦得知韓信『謀反』被誅一事後,派人拜丞相蕭何為相國,加封蕭何五千戶,還派五百士兵作為警衛。文武百官得知蕭何加封,紛紛前來祝賀。原秦朝東陵侯召平卻前來弔喪。蕭何大驚,詢問原因。召平說:相國的大難從此開始了!你想,為什麼皇上在外風餐露宿地平叛,你奉命鎮守關中,不受征戰之苦,反而受到加封?因為韓信剛剛謀反,皇上懷疑你也有反意,所以加封你。希望你不要接受任何封賞,把全部家財捐出來作為軍費,皇上一定很高興。蕭何趕快依計行事。劉邦對蕭何的這種做法有什麼反應呢?【史記】中【蕭相國世家】寫了四個字:上乃大悅。
蕭何是什麼人?他是劉邦早年在沛縣時的上司,一向對劉邦關愛有加。劉邦起兵反秦,蕭何帶領全族人一直追隨劉邦。劉邦當了皇帝,功臣爭封,大臣們都主張曹參的功勞第一;唯獨劉邦堅持蕭何的功勞第一。劉邦說,所有的功臣都是獵狗(功狗),唯獨蕭何是指揮獵狗的獵人(功人)。(高帝曰:夫獵,追殺獸兔者狗也,而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今諸君徒能得走獸耳,功狗也;至如蕭何,發蹤指示,功人也。)可見,劉邦對蕭何多麼信任!但是,韓信事件之後,劉邦對蕭何也不放心了。『上乃大悅』四個字淋漓盡致地寫出了劉邦對開國功臣的猜忌之心。把一個開國皇帝的心事剖析得如此深刻,二十四史中唯獨【史記】能做到!
唐人劉知己說,寫史要具備『三才』:史才,史學,史識。其中,最重要的是史識。史識是史書的靈魂,沒有靈魂的史書只是材料的堆砌。【史記】固然離不開司馬遷之父司馬談的開創之功,離不開司馬遷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而博聞廣識;但是,所有這一切都不足以鑄就司馬遷修史的偉大靈魂。真正讓司馬遷區別於其他所有史家,讓【史記】有別於其他所有史書的關鍵,是司馬遷的不幸遭遇。正是這種不幸遭遇,造就了司馬遷的史識,鑄就了司馬遷的偉大。
遭受宮刑之前,司馬遷一心要當一個皇帝的忠臣、寵兒(絕賓客之知,忘室家之業,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材力,務壹心營職,以求親媚於主上),但是,慘遭宮刑之後,他淪落到太監般的尷尬地步,被開除出社會正統之列。至此,他不再書生之見,不再人云亦云,而開始有所懷疑有所批判,擁有了充滿個人意志的識見和膽略,千古不朽的【史記】橫空出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