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中國經濟網
【欽定武英殿聚珍版書】,138種,2416卷,清高宗弘曆敕輯,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至嘉慶八年(1803年)武英殿聚珍版印本。此書的【易緯八種】、【漢官舊儀】、【魏鄭公諫續錄】、【帝范】四種為乾隆三十八年武英殿刻本,每半頁20行,行21字。同年十月以後,改用木活字擺印了134種,每半頁為9行,行21字。白口,四周雙邊。版框18.7cm×12cm。每書前均冠以清高宗御題『武英殿聚珍版十韻』詩並序,次載提要,首頁首行下列有『武英殿聚珍版』6字。
此書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一部木活字印本。清乾隆三十八年,高宗弘曆因【四庫全書】編修告成的時日太長,即命儒臣校輯【永樂大典】中的散簡零篇和世所罕見的宋元善本,先行刊印流傳。武英殿先行刊印了【易緯八種】等四書。同年十月,管理武英殿刻書事務大臣金簡奏准:因刻書種類繁多,付雕非易,不如刻做棗木活字套板一份,擺印書籍『工料省簡懸殊』。遂於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刻木質單字25萬餘個,並開始擺印圖書。乾隆帝以『活字板』不雅而賜名『聚珍』。其間,用這套木活字共擺印了131種書,嘉慶七、八年間又擺印了【西漢會要】、【唐會要】、【農書】3種,前後一共擺印了134種書。其中經部書31種,史部書27種,子部書33種,集部書43種。連同初刻4種共為138種。由於各書大多隨到隨印,因此,這一百餘種書籍並無總書名和總目錄,後人稱之為【武英殿聚珍版書】。此書問世後,由於都是罕傳的珍籍,各省幾乎都照式翻刻,形成了所謂外聚珍本,影響極大,對促進清代文化事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武英殿聚珍版書】的刊刻,是我國古籍印刷史上的一件大事,它繼承和總結了宋明以來各種活字印刷術的成果和經驗,把我國古代活字印刷術推向了發展的高峰。特別是金簡編撰的【武英殿聚珍版程式】一書,第一次從理論上概括總結了活字製作、刊印的全部工藝流程,言簡意賅,通俗易懂,不僅在清代廣泛流傳,而且被譯成德、英等國文字,流播海外,為推動我國出版、印刷事業的發展,傳播中華文化,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