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83|回覆: 0

[醫藥臨床] 馬智辨治不寐重心肝

[複製鏈接]
中國中醫藥報 發表於 2019-9-23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馬智是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全國200名名老中醫經驗傳承研究老中醫之一。從醫40餘年,擅長不寐、郁證、頭痛、眩暈、癇證等內科疑難雜症的診治。其臨床辨證準確,立法嚴謹,組方靈活,遣藥精當,藥簡力宏,效如桴鼓。

馬智教授通過在多年的臨床實踐,對現代人不寐病的中醫診療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其對不寐的病因病機和辨證施治均有獨到見解,其治不寐臨床療效確切,起效迅捷而無明顯不良反應,深受廣大患者稱讚。吾有幸隨師侍診,獲益良多,茲將其經驗整理如下。

病因病機

馬智提出現代人不寐主要與情志因素相關,即『情志致病學說』。由於現代社會競爭日趨激烈,人們的生活節奏逐漸加快,工作、學習及就業壓力不斷增大,社會、婚姻、家庭矛盾日益增多,致使受而不良情志因素困擾的人越來越多,而不寐的發生與日俱增。

馬智認為不寐當主要責之於肝、心,且源起於肝,傳變於心,因此提出『肝為暢情志之樞,心為出神明之府;肝為起病之源,心為傳病之所。』這一獨特學術思想。在疾病過程中,又可相繼或同時累及他髒,引起五臟六腑皆受其害,進而導致濕、痰、熱、食、瘀相因或相兼為病,而使不寐病機愈加複雜。

肝為起病之源 『肝為暢情志之樞』,即肝是主情志的重要臟腑,在調暢情志中起主導地位。而情志內傷,肝必先受之。清·沈金鰲在【雜病源流犀燭·心痛源流】中說:『七情除喜之氣能散於外,余皆令肝鬱而心痛』;清·魏之琇在【柳州醫話】中說:『七情之病,必由肝起。』肝主調暢氣機,而七情內傷最易導致引起氣機失調,如【素問·舉痛論】云:『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思則氣結,恐則氣下。』因此,馬智提出『情志為病,首先傷肝。』

不寐之初,多引起肝失疏泄,氣機升降出入無序,氣血失調,進而引起臟腑氣機紊亂,心神受擾;病久則正氣損傷,引起陰陽氣血虧耗,引起臟腑功能虛衰,心失所養。而情志不得調暢,心神不能安寧,則百病叢生,不寐遂發。清·林佩琴在【類證治裁·郁證】中說:『七情內起之郁,始而傷氣,繼必及血,終乃成勞。』清·魏之琇在【續名醫類案】中稱『肝為萬病之賊』。

心為傳病之所 『心為出神明之府』,即神藏之於心,心為神之舍,神由心所主,『神』(狹義)是指人的精神情志、意識思維活動,由心所產生。而睡眠與人的精神情志、意識思維活動密切相關,亦為心神所主。明代張景岳在【景岳全書·不寐】中說:『寐本乎陰,神其主也,神安則寐,神不安則不寐。』可見心神對睡眠起主導作用,心神不安是導致不寐的主要病理因素。不論何種原因、哪一臟腑病變,只有病傳於心,引起心的氣血陰陽失調,使心神不安,才能導致不寐發生,即馬智提出的『心為傳病之所』。

另外,【靈樞·邪客】云:『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心神受損亦可涉及其他臟腑,從而導致心膽、心脾、心腎等臟腑同病。

辨證論治

不寐病位主要在肝、心二髒,可牽累膽、脾、胃、腎等臟腑。起病之初,氣機不暢,臟腑氣血失調,情志失主,心神受擾,病性屬實證。病久則正氣受損,陰陽失調,氣血虧耗,臟腑虛衰,病性可由實轉虛,呈虛實夾雜證或虛證。病程中兼夾的濕、痰、熱、食、瘀等病理變化,又可成為新的病因,致使不寐纏綿不愈。治療強調以『瀉其有餘,補其不足,調其虛實』為基本原則,以『調肝與安神並舉』為治療大法,臨床處方根據病性虛實的不同,或以瀉實為主,或以補虛為主,然而必兼用安神之品。對病程中兼夾的其他臟腑損傷及濕、痰、熱、食、瘀等病理改變,多隨症加減。同時導師非常注重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使患者消除顧慮,緩解緊張情緒,開解心結,為患者病癒創造有利條件,臨床每每收效甚大。根據病因病機的不同,吾師將不寐分為6個基本證型,茲介紹如下。

肝氣鬱結證 七情內傷之初,多致肝氣機失調,肝氣鬱結,欲伸不達,氣血轉樞不利,則心神受擾,不能安眠。情志失主多見情志抑鬱,善太息,發病每因情志不暢而加重。肝經氣滯則見胸脅滿悶,脅肋、少腹脹痛,婦女可見乳房脹痛,月經不調。肝鬱或橫逆犯胃克脾,脾胃受制,受納運化失常,水谷不為精微,反生痰濕,則見嘔逆,不思飲食,腹痛便滯,便後不爽。心氣不舒,津聚成痰,痰濁上擾,心神受擾,則見夜不成寐,心悸多夢。舌苔薄白或膩,脈弦,為肝鬱氣滯,或兼有痰濕之象。此屬實證,當以疏肝理氣,解郁安神為治法。創立解郁安神湯為基本方,方由逍遙散合安神八味化裁而成,逍遙散取柴胡、當歸、白芍三味主藥,安神八味由生龍齒、琥珀、茯苓、炙甘草、石菖蒲、遠志、炒棗仁、夜交藤組成。方中柴胡疏肝解郁,順肝之性;當歸、白芍養血柔肝,緩急止痛,補肝之體;三藥相合,則肝氣得和,氣行痰消; 茯苓滲濕健脾,使運化有權,濕無所聚,痰無由生,氣血生化有源,心有所養;生龍齒、琥珀鎮心安神;石菖蒲、遠志安神定志,交通心腎;炒棗仁、夜交藤養心安神;炙甘草益氣補中,緩肝之急,調和諸藥。本方調肝與安神並舉,調補兼施,疏肝不忘柔肝,鎮心不忘養心,氣順則血通暢,濕去則痰不生,可謂立法全面,用藥周到,實得辨證論治之精髓。若胸脅滿悶者加薤白、瓜蔞、厚朴以加強行氣寬胸之功;若疼痛較劇,則加川楝子、鬱金、延胡索,加強行氣止痛之效;若嘔逆較重則加陳皮、法半夏,以和胃降逆;若兼有食滯腹脹者,加神曲、山楂、雞內金、砂仁以消食化滯;若腹痛便滯,便溏不爽者;加白朮、枳殼以扶脾行氣。

肝鬱化火證 馬智認為若氣鬱不解,郁而化火,氣火上逆,肝經火盛,則見煩躁易怒,頭暈脹痛,面紅目赤,耳鳴,脅肋灼痛。肝經鬱火犯胃,則見嘔惡吞酸,口苦口乾。熱盛灼津,則見便秘尿黃。引動心火,心火熾盛,或灼津生痰,痰熱上擾,心神不寧,則見不寐多夢,心煩不安。此屬實證。舌紅苔黃或黃膩,脈弦數或弦滑數為肝經鬱熱,或兼有痰熱之象。吾師治療本證以疏肝清熱,安神定志為治法。方用解郁安神湯加丹皮、梔子、鬱金、川楝子、薄荷、牛膝等,以加強清肝瀉火,引火下行之功。頭暈脹痛者加天麻、鈎藤、川芎、葛根以平肝潛陽,行氣止痛,面紅目赤者加石決明以清肝明目;若兼見悲傷欲哭,是為熱盛耗血,傷及心脾,而成髒躁,屬虛實夾雜之證,可合甘麥大棗湯加減。

肝鬱脾虛證 久郁不解,病及心脾,脾氣耗傷,心失所養,而成不寐。屬虛實夾雜之證。若水谷不運,反生痰濕,痰郁化熱,痰熱擾心,則見少寐多夢,情緒抑鬱,坐臥不寧,脅脹脹悶作痛,疲乏無力,腹脹食少,便溏不爽,或腹痛欲便、瀉後痛減。若生血無源,運血無力,心失所養,則見心悸少寐,面色少華。舌苔白,脈弦緩為肝鬱脾虛之象。吾師治療本證以疏肝解郁,健脾安神為治法。方用解郁安神湯加黃芪、太子參、枸杞子、當歸等以加強益氣養血健脾之功。

心膽氣虛證 久郁不解,病及心膽,或驚氣入膽,心膽之氣內耗,膽失決斷,心神不安,則見不寐或少寐,夜多噩夢,多疑善慮,膽怯心悸,悲傷欲哭,睡中稍聞人聲響動即驚而不寐,觸事易驚,臨事不能決斷,善太息。舌淡,脈弦細為心膽氣虛之象。此屬虛證,虛則補之,以補心壯膽,鎮驚安神為治法。方用補心壯膽湯,方由甘麥大棗湯合安神八味組成。小麥甘平養心神,健脾氣,疏肝鬱;甘草、大棗甘潤補益脾胃,並能緩肝之急,使氣血有源,肝有所藏,心有所養,而膽氣自壯;安神八味養心安神,健脾祛濕,鎮驚定志。

心脾兩虛證 久病不愈,氣血暗耗,脾失健運,心失所養,則見不寐多夢,心悸健忘,頭暈目眩,食少便溏,乏力神疲,面色少華。舌質淡,脈細弱為氣虛血少之象。吾師治療本證以補益心脾,安神定志為治法,方用補氣養血安神湯加減,方中黃芪、太子參補氣健脾,阿膠、當歸、熟地等,以補血養心,安神八味養心安神,健脾祛濕。諸藥相合,使心神得養,脾運得健,不寐自愈。

心腎不交證 病久血虧陰傷,肝腎陰虛,腎水虧耗,腎水不能上濟心火,心火獨亢,水火不能既濟,心腎不交,則神不內守,多見心煩不寐,入睡困難,頭暈耳鳴、目花目干、顴紅盜汗、健忘,神疲乏力,腰膝酸軟,婦女月經不調,五心煩熱,口乾津少等。舌紅少苔,脈細數為肝腎陰虛,虛火內擾之象。治以交通心腎,清心安神之法,方用交泰丸合安神八味加減。方中黃連苦寒,入心經,清心降火以下交腎水,用量較重,肉桂辛熱,入腎經,引火歸元,以溫升腎水上濟心火,用量較輕,又可制約黃連苦寒之性,而無助火之弊,二藥相伍,一清一溫,以清為主,相反相成,和調陰陽,能使心腎水火陰陽二氣相交,水火既濟; 合安神八味以養心安神,交通心腎,健脾祛濕。諸藥相合,心腎相交,不寐自除。若眩暈耳鳴加龜板、磁石,補肝腎虛,寧心安神,腰膝酸痛加桑寄生、杜仲,以補肝腎,強筋骨。

病案舉例

某患,男,44歲。訴少寐多夢,加重1年,於2009年6月3日就診。1年前因工作壓力大,出現少寐多夢,持續不解,情志抑鬱,曾口服安定片1個月,無效停用。1個月前,又因同事關係緊張,出現病情加重,每夜睡眠3~4小時,因睡眠不實又來診治。症見:少寐多夢,情志抑鬱,善太息,胸脅滿悶,心煩,坐臥不寧,飲食、二便可。舌淡、苔白,脈弦。

診斷:不寐(肝氣鬱結)。

治法:疏肝解郁,安神定志。

處方:解郁安神湯:柴胡6克,當歸10克,白芍10克,炒棗仁10克,夜交藤15克,生龍齒30克,琥珀3克,石菖蒲6克,遠志6克,茯苓10克,炙草3克。顆粒劑沖服,每日1服,分3次。共7服。

2009年6月10日二診:藥後夜寐好轉,每夜可睡6小時左右,情緒較前好轉,仍有胸脅滿悶。舌淡、苔白,脈弦。處方:上方加薤白20克,瓜蔞10克,厚朴3克,以加強行氣寬胸的作用。共7服。

2009年6月17日三診:患者每晚可入寐6小時以上,睡眠質量改善,情緒穩定,胸脅滿悶減輕。舌淡、苔白,脈弦。繼服2009年6月10日處方14服,以鞏固療效。不寐痊癒。

本案屬情志內傷,肝氣鬱結,心氣不舒,而致不寐。情志不調,則心情抑鬱,善太息,肝經氣滯則胸脅滿悶;心氣不舒,心神不安,則心煩,坐臥不寧,發為不眠。舌淡、苔白,脈弦均是肝鬱氣滯之象。本證屬實證。以疏肝解郁,安神定志為治法,處方解郁安神湯加減。方中柴胡、當歸、白芍疏肝解郁,養血柔肝,緩肝之急;茯苓滲濕健脾,寧心安神;生龍齒、琥珀安神定志;石菖蒲、遠志交通心腎,寧心定志;炒棗仁、夜交藤養心安神;炙甘草益氣補中,調和諸藥。全方調肝與安神並舉,使肝氣得舒,心神得安,故藥到病除。(邢玉慶 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