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926|回覆: 0

[儒家文化] 【文心雕龍】卷1原道詩解2文字表情聖傳文章辭鼓天下因文明道

[複製鏈接]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1-9-14 18:24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文心雕龍】卷1原道詩解2文字表情聖傳文章辭鼓天下因文明道
題文詩:
鳥跡代繩,文字始炳,炎皞遺事,紀在三墳,
年世渺邈,聲采靡追.唐虞文章,煥乎始盛.
元首載歌,發吟詠志;益稷陳謨,垂敷奏風.
夏后氏興,業峻鴻績,九序惟歌,勛德彌縟.
逮及商周,文勝其質,雅頌所被,英華.
文王患憂,繇辭炳曜,符采復隱,精義堅深.
其後重以,公旦多材,振其徽烈,剬詩緝頌,
斧藻群言.至若夫子,往之,獨秀前哲,
熔鈞六經,集其大成,金聲玉振;雕琢性情,
組織辭令,木鐸,而千里應,席珍,
而萬世響,寫天地之,輝光,生民耳目.
爰自風姓,暨於孔氏,玄聖創典,素王述訓,
原道心,以敷,研神理而,自然設教,
取象河洛,問數蓍龜,觀天文以,其化,
察人文以,其教;然後,經緯區宇,
彌綸彝憲,發揮事業,彪炳辭義.故知,
沿聖垂文,因文,以明,旁通無滯,
日用不匱.曰鼓,天下動,存乎辭.
辭所以能,鼓天下者,乃道之文.彪炳千秋.
道心惟微,神理設教.光采元聖,炳耀仁孝.
龍圖獻體,龜書呈貌.天文斯觀,民胥以效.
 【原文繁體】

  自鳥跡代繩,文字始炳,炎皞遺事,紀在【三墳】,而年世渺邈,聲采靡追。唐虞文章,則煥乎始盛。元首載歌,既發吟詠之志;益稷陳謨,亦垂敷奏之風。夏后氏興,業峻鴻績,九序惟歌,勛德彌縟。逮及商周,文勝其質,【雅】、【頌】所被,英華曰新。文王患憂,繇辭炳曜,符采復隱,精義堅深。重以公旦多材,振其徽烈,剬詩緝頌,斧藻群言。至若夫子繼聖,獨秀前哲,熔鈞六經,必金聲而玉振;雕琢性情,組織辭令,木鐸啟而千里應,席珍流而萬世響,寫天地之輝光,曉生民之耳目矣。

  爰自風姓,暨於孔氏,玄聖創典,素王述訓,莫不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設教,取象乎【河】、【洛】,問數乎蓍龜,觀天文以極變,察人文以成化;然後能經緯區宇,彌綸彝憲,發揮事業,彪炳辭義。故知道沿聖以垂文,聖因文以明道,旁通而無滯,日用而不匱。【易】曰∶"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辭之所以能鼓天下者,乃道之文也。

  贊曰∶道心惟微,神理設教。光采元聖,炳耀仁孝。

  龍圖獻體,龜書呈貌。天文斯觀,民胥以效。
【原文簡體】分段釋解
(三)
自鳥跡代繩16,文字始炳17;炎、皞遺事18,紀在【三墳】19;而年世渺邈20,聲采靡追21。唐、虞文章,則煥乎始盛22。元首載歌23,既發吟詠之志;益、稷陳謨24,亦垂敷奏之風25。夏后氏興26,業峻鴻績27;九序惟歌28,勛德彌縟29。逮及商、周,文勝其質30;【雅】、【頌】所被31,英華日新32。文王患憂33,【繇辭】炳曜34;符采復隱35,精義堅深。重以公旦多材36,振其徽烈37,剬【詩】緝【頌】38,斧藻群言39。至夫子繼聖,獨秀前哲40;熔鈞【六經】41,必金聲而玉振42;雕琢情性,組織辭令43;木鐸起而千里應44,席珍流而萬世響45;寫天地之輝光,曉生民之耳目矣。 【譯文】
自從用鳥跡般的古字代替了結繩記事的辦法,文字的作用便發揮起來。神農、伏犧的事跡,記載在【三墳》裡邊;但是由於年代久遠,那些文章就無法追究了。唐堯、虞舜的時候,作品越來越多。大舜作歌,已是抒寫自己的情志了;伯益和后稷的建議,也下開章奏的風氣。夏朝興起,事業宏偉,各種工作都上了軌道,受到歌頌,功德也更加巨大。到了商代和周代,文章逐漸發展;由於【詩經】的影響所及,好作品逐日增新。周文王被殷帝拘留的時候,寫成了【易經】的【卦爻(yáo搖)辭】;它如玉石的花紋,含蓄而豐富;精確的內容,堅實而深刻。後來周公多才多藝,繼續文王的事業,他自己寫詩,並輯錄【周頌】,對各種作品進行修改潤色。到了孔子,繼承過去的聖人,卻又超過了他們。他整理【六經】,正如在音樂上集各種樂器聲音之大成似的。他提煉自己的思想感情,寫成美妙的文字;他的教化可以遠及千里之外,他的道德學問可以流傳到萬代之後。他寫下天地間的光輝事物,啟發了世人的聰明才智。  

【注釋】
  16 鳥跡代繩:相傳太古時候,大家結繩而治;後來蒼頡(jié節)看見鳥獸足跡,得到啟發,因而創造文字(見【周易·繫辭下】、許慎【說文解字序】)。

  17 炳:明。這裡指文字的作用日益顯著。

  18 炎:炎帝神農。皞(hào浩):太皞伏犧。

  19 【三墳】:傳為伏犧、神農、黃帝三皇時的書。墳:大道。

  20 渺邈(miǎo秒):久遠。

  21 聲采:文章的音節文采,這裡就指文章本身。靡:沒有,不能。

  22 煥:光彩,這裡形容文章的興盛。

  23 元首:指舜。歌:傳為舜作的歌,見【尚書·益稷】。

  24 益、稷(jì計):舜的二臣,伯益和后稷。謨(mó蘑),計謀,謀議。

  25 敷奏:指臣下對君主提出建議。

  26 夏後:禹即天子位,國號夏後。

  27 業、績:均指事功。峻:高,鴻:大。

  28 九序:指治理天下的各種工作都有了秩序。

  29 勛:功。縟(rǜ入):繁盛。

  30 文勝其質:指商周時期的作品比以前有所發展。文:文采豐富。質:簡單樸素。

  31 被:及,這裡指影響所及。

  32 英華:即精華。

  33 文王:周文王。患憂:周文王為西伯時,曾被殷紂王囚於羑(yǒu有)里(今河南湯陰縣)。

  34 (繇(zhòu宙)辭】:指【易經】中的【卦辭】和【爻辭】,相傳是周文王被囚於羑里時所作。炳曜:發出光彩,形容【繇辭】的寫成。

  35 符采:玉的橫紋。這裡借指作品的文采。復隱:指含蓄地表達豐富的內容。張戒【歲寒堂詩話】卷上引【文心雕龍·隱秀】佚文:『情在詞外曰隱。』復:重複,指內容的深刻豐富。【隱秀】篇說:『隱以復意為工。』 

  36 公旦:周公名旦。

  37 振:振興,發揚。徽:美。烈:功業。

  38 剬(zhì志):即『制』,有創作的意思。緝(jí吉):即『輯』。

  39 斧藻:斧削藻飾,意為修改加工。

  40 前哲:前代賢人。

  41 熔鈞:指對古書的整理。熔:鑄器的模子。鈞:造瓦的轉輪。【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種儒家經典。

  42 金聲玉振:【孟子·萬章下】說:『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金聲:鐘的聲音。玉振:指磬聲振揚。這是以音樂上集鐘磬聲音的大成,來比喻孔子能集一切聖賢的大成。

  43 辭令:動聽的語言。

  44 木鐸(duó奪):古代施政教時用的器具,這裡借指孔子所施的教化。鐸:大鈴。

  45 席珍:【禮記·儒行】載孔子的話『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意為儒者從容席上,有珍貴的道德學問來供別人請教。席:坐具。這裡指施教者的講席。
【原文】 (四) 爰自風姓1,暨於孔氏2,玄聖創典3,素王述訓4;莫不原道心以敷章5,研神理而設教。取象乎河洛6,問數乎蓍龜7,觀天文以極變8,察人文以成化9;然後能經緯區宇10,彌綸彝憲11,發揮事業,彪炳辭義12。故知:道沿聖以垂文,聖因文而明道;旁通而無滯13,日用而不匱14。【易】曰:『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15辭之所以能鼓天下者,乃道之文也。【譯文】
 從伏犧到孔子,前者開創,後者加以發揮,都是根據自然之道的基本精神來進行著作,鑽研精深的道理來從事教育。他們效法河圖和洛書用蓍草和龜甲來占卜,觀察天文以窮究各種變化,學習過去的典籍來完成教化;然後才能治理國家,制定出恆久的根本大法,發展各種事業,使文辭義理髮揮巨大的作用。由此可知:自然之道依靠聖人來表達在文章裡邊,聖人通過文章來闡明自然之道;到處都行得通而沒有阻礙,天天可以運用而不覺得貧乏。【周易·繫辭》裡說:『能夠鼓動天下的,主要在於文辭。』文辭之所以能夠鼓動天下,就因為它是符合自然之道的原故。
【注釋】

  1 爰(yuán元):語首助詞。風姓:伏犧的姓。

  2 暨(jì計):及。

  3 玄聖:遠古的聖人,這裡是指伏犧。典:常法,基本法則;指傳為伏犧所作的八卦。

  4 素王:孔子。古代稱有帝王之道而無帝王之位的人為素王。

  5 道心:指自然之道的基本精神。『道心』二字全書用到三次,意全同。

  6 取象:取法。

  7 問數:占卜的意思。數:命運。蓍(shī師)龜:占卜用的蓍草和龜甲。劉勰既然感到自然之道是深奧的,又把人文追溯到八卦,所以對占卜就不能不給以一定的位置,這正是他思想上的局限。

  8 極:追究到底。

  9 人文:指上文所述各種古籍。化:教化。

  10 經緯:經線和緯線縱橫交織。這裡指治理。區宇:疆域,這裡指國家。

  11 彌綸:補合經綸。這裡有綜合組織,整理闡明的意思。彝(yí宜):永久的、經常的。憲:法度。

  12 彪炳:光彩鮮明的意思。彪:虎紋。

  13 滯(zhì志):停留,不流通。

  14 匱(kuì潰):缺乏。

  15 『鼓天下』句:見【周易·繫辭上】。辭:指【卦爻辭】,劉勰借指一般的文辭。

  【原文】(五)

  贊曰1:道心惟微2,神理設教。光采玄聖3,炳耀仁孝4。龍圖獻體,龜書呈貌5;天文斯觀6,民胥以效7。
 【譯文】

  總之,自然之道的基本精神是精妙的,應根據這種精妙的道理來從事教育。古代聖人使這些道理髮出光芒,也使倫理道德獲得了宣揚。這是由於最早有了黃河裡的龍獻出了圖,洛水裡的龜獻出了書。因此,在觀察天文的同時,也該學習人文來完成教育。

【注釋】

    1 贊:助,明。【文心雕龍】各篇最後都有幾句『贊』,用以輔助說明(亦即總括)全篇大意。

  2 微:精妙。

  3 光采:指自然之道的光采。玄聖:指闡明自然之道的古代聖賢,主要是孔子。

  4 仁孝:泛指古代聖賢提出的倫理道德。

  5 體、貌:指河圖、洛書。

  6 斯:語助詞。

  7 胥(Xū需):全,都。效:有模仿、學習的意思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