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卷11九地篇3將正靜幽隨機應變圍則能御過則聽從 題文詩:
將軍之事,靜以幽邃,正以治軍.能愚士卒, 之耳目也,使之無知;隨機易事,因革其謀, 使人無識;常易其居,迂途使人,不得其慮. 帥與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也,帥與深入, 諸侯之地,而發機猶,焚舟破釜.若驅群羊, 驅而往來,莫知所之.聚三軍眾,投之於險, 將軍之事.九地之變,屈伸之利,人情之理, 不可不察.正義不變,隨機應變.為客之道, 凡深則專,淺則心散.去國越境,而師也者, 謂之絕地;四通之地,謂衢地也;入深重地; 入淺輕地;背固前隘,謂之圍地;無所往者, 謂之死地.是故散地,將一其志;輕地吾將, 使之連屬;爭地吾將,趨其後也;交地吾將, 謹其守也;衢地吾將,固其結萌;重地吾將, 繼其食備;圮地吾將,疾進其途;圍地吾將, 塞其闕也;死地吾將,示以不活.故兵之情: 圍則能御,不得已則,奮起而斗,過則聽從. 【原文】將軍之事,靜以幽,正以治 (33)。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無知;易其事,革其謀(34),使人無識;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慮。帥與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35),帥與之深入諸侯之地,而發其機(36),焚舟破釜。若驅群羊,驅而往,驅而來,莫知所之。聚三軍之眾,投之於險,此謂將軍之事也。九地之變,屈伸之利(37),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也。凡為客之道,深則專,淺則散(38)。去國越境而師者,絕地也(39);四通者,衢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淺者,輕地也;背固前隘者,圍地也(40);無所往者,死地也。是故散地,吾將一其志;輕地,吾將使之屬;爭地,吾將趨其後;交地,吾將謹其守;衢地,吾將固其結(41);重地,吾將繼其食;圮地,吾將進其途;圍地,吾將塞其闕(42);死地,吾將示之以不活。故兵之情:圍則御,不得已則斗,過則從(43)。
【譯文】
作為統帥,考慮謀略要做到沉着冷靜而又幽深莫測,管理部隊要公正嚴明而又有條不紊;要能蒙蔽士卒的耳目,使他們對軍事行動一無所知;要能臨時變更作戰部署,改變原定計劃,使人無法識破真實用意;要不時變換駐地,故意迂迴前進,使人無從推測意圖;向部屬下達作戰命令要像登高抽去梯子一樣,使士卒有進無退;率眾深入敵國領土作戰要像弩機射出的箭一樣,準確捕捉戰機,焚舟砸鍋一往無前。指揮士卒要像驅趕羊群一樣,趕過來,驅過去,而不讓他們知道究竟要到哪裡去;集結全軍要把他們置於險境,迫使全軍拼死奮戰。這是統帥的職責。各種地形的靈活運用,攻守進退的利害關係,士卒在不同環境中的心理變化規律,這些都是將帥必須認真考察研究的問題。
在敵國境內作戰時的規律是:進入敵境越深,軍隊就越要專一;進入敵境越難,軍心就越容易渙散。進入敵境作戰的地域稱為絕地;四通八達的地域叫作衢地;深入敵境後方的叫作重地;進入敵境不遠的叫作輕地;背有險阻前有隘路的地域叫圍地;無路可走的地域叫死地。因此,作戰時在散地要統一軍隊意志;在輕地要使營陣緊密相連;進爭地要使後續部隊迅速跟進;過交地要謹慎防守;在衢地要鞏固與列國的結盟;入重地要保障軍需供應;經圮地必須迅速通過;陷入圍地就要堵塞缺口;到了死地就要顯示死戰的決心。所以,士卒的心理變化規律是:被包圍就會合力抵禦,不得已時就會殊死奮戰,陷於深重危難境地就會非常聽從指揮。
【注釋】
(33)靜以幽,正以治:靜,鎮靜,沉靜;幽,深邃;正,嚴正,公正;治,治理,有條理。鎮靜以求深思,嚴正而有條理。
(34)易其事,革其謀:易,改變,變化;革,變更,更新。戰法經常變化,計謀不斷更新。
(35)帥與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之,代詞,指部屬,軍隊。將帥授給部屬的任務,要像叫人登高后抽去梯子那樣,使他們能進而不能退。
(36)發其機:扳動弩機,喻決戰事。
(37)屈伸之利:伸,伸展;屈,曲、不伸展。根據情況,該屈則屈,該伸則伸,這樣最為有利。
(38)深則專,淺則散:指在敵國作戰,深入則士卒一致,淺則士卒渙散。
(39)去國越境而師者,絕地也:離開本國,跨越鄰國,進入敵國作戰的地區,叫作『絕地』。
(40)背固前隘者,圍地也:前進困難,後退受阻,易被包圍的地域叫圍地。
(41)固其結:鞏固與諸侯國的結盟。結,指結交諸侯。
(42)塞其闕:闕(què),缺口。堵塞缺口,使士卒不得不拼死作戰。
(43)過則從:過,指深陷危境的意思。深陷於十分危險的境地,就容易指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