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外篇卷1駢拇詩解3君子殉仁由仁義行小人殉利以仁義名
題文詩:
小惑易方,大惑易性.何知其然?自虞舜氏,
招仁義以,撓天下也,天下莫不,奔命仁義,
是以仁義,易其性故,嘗試論之,自三代下,
天下皆以,物易其性.小人者則,以身殉利;
士人者則,以身殉名;大夫者則,以身殉家;
聖人則以,身殉天下.故此數子,事業不同,
名聲異號,其於傷性,以身為殉,其則一也.
臧之與谷,二人相與,牧羊也而,俱亡其羊.
問臧奚事,挾讀書;問谷奚事,博塞以游.
二人事業,不同其於,亡羊均也.伯夷死名,
於首陽下,盜跖死利,於東陵上.二人者也,
所死不同,其於殘生,傷性均也.奚必以為,
伯夷之是,而以盜跖,之為非乎?天下盡殉:
彼其所殉,仁義也則,俗謂君子;彼其所殉,
貨財也則,俗謂小人.其殉一也,則有君子,
有小人焉;若其殘生,損性而論,則盜跖也,
亦伯夷已,又惡能取,君子小人,於其間哉.
君子知本.由仁義行,小人逐末,重利輕義,
非行仁義,以仁義名,追名逐利,虛情假義.
【原文】
夫小惑易方①,大惑易性。何以知其然邪?自虞氏招仁義以撓天下也②,天下莫不奔命於仁義,是非以仁義易其性與?故嘗試論之,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小人則以身殉利③,士則以身殉名,大夫則以身殉家④,聖人則以身殉天下。故此數子者⑤,事業不同⑥,名聲異號,其於傷性以身為殉,一也。
臧與谷⑦,二人相與牧羊而俱亡其羊⑧。問臧奚事⑨,則挾讀書⑩;問谷奚事,則博塞以游(11)。二人者,事業不同,其於亡羊均也。伯夷死名於首陽之下(12),盜跖死利於東陵之上(13)。二人者,所死不同,其於殘生傷性均也,奚必伯夷之是而盜跖之非乎(14)!天下盡殉也:彼其所殉仁義也,則俗謂之君子;其所殉貨財也,則俗謂之小人。其殉一也,則有君子焉,有小人焉;若其殘生損性,則盜跖亦伯夷已,又惡取君子小人於其間哉!
【譯文】
小的迷惑會使人弄錯方向,大的迷惑會使人改變本性。憑什麼知道是這樣的呢?自從虞舜拿仁義為號召而攪亂天下,天下的人們沒有誰不是在為仁義爭相奔走,這豈不是用仁義來改變人原本的真性嗎?現在我們試着來談論一下這一問題。從夏、商、周三代以來,天下沒有誰不藉助於外物來改變自身的本性。平民百姓為了私利而犧牲,士人為了名聲而犧牲,大夫為了家族而犧牲,聖人則為了天下而犧牲。所以這四種人,所從事的事業不同,名聲也有各自的稱謂,而他們用生命作出犧牲以損害人的本性,卻是同一樣的。
臧與谷兩個家奴一塊兒放羊卻都讓羊跑了。問臧在做什麼,說是在拿着書簡讀書;問谷在做什麼,說是在玩投骰子的遊戲。這兩個人所做的事不一樣,不過他們丟失了羊卻是同樣的。伯夷為了賢名死在首陽山下,盜跖為了私利死在東陵山上,這兩個人,致死的原因不同,而他們在殘害生命、損傷本性方面卻是同樣的。為什麼一定要讚譽伯夷而指責盜跖呢!天下的人們都在為某種目的而獻身:那些為仁義而犧牲的,世俗稱他為君子;那些為財貨而犧牲的,世俗稱他為小人。他們為了某一目的而犧牲是同樣的,而有的叫做君子,有的叫做小人。倘若就殘害生命、損傷本性而言,那麼盜跖也就是伯夷了,又怎麼能在他們中間區分君子和小人呢!
【注釋】
①易:改變。方向。
②莊子認為唐堯以前,即原始氏族時代社會民情還是比較樸質純厚的,虞舜以後,即進入夏、商、周三代,樸質純厚的風氣和民情才受到人為的干擾和蹂躪。虞氏即虞舜。招仁義:以仁義作號召。撓:攪亂。
③殉:為某一目的而獻身。
④家:這裡指家族。
⑤數子:指上述四種人。
⑥事業:即從事的工作。
⑦臧、谷:家奴和童僕。
⑧亡:逃跑,丟失。
⑨奚事:事奚,即做什麼。
⑩(cè):『策』字的異體,這裡指書簡。
(11)博塞:亦作『簙簺』,一種類似擲骰子的遊戲。
(12)伯夷:殷商末年的賢士,反對武王伐商,不食周粟而餓死於首陽山。死名:為名而死。
(13)盜跖(zhí):名跖,春秋末年著名的平民起義領袖,先秦不少著作中提到過他。『盜』是誣衊之詞。死利:為利而死。東陵:山名,一說即泰山。
(14)是、非:這裡引申為讚許和指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