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卷16兼愛(下)詩解2兼愛能政士雖非之愚夫愚婦必托兼者
題文詩:今吾將政,求與天下,之利取之,以兼為正. 是以聰耳,明目相為,之視聽乎!股肱畢強, 相為助宰!是以有道,肆相教誨,是以老而, 無妻子者,有所侍養,以終其壽;幼弱孤童, 無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長其身.今唯毋以, 兼愛為正,即若其利.不識天下,之士皆聞, 兼而非者,其故何也?然天下士,非兼者之, 言猶未止,曰即善矣,豈可用哉?墨子曰用, 而不可雖,我將非之;焉有善而,不可用者. 姑嘗兩進:設有二士,一士執別,一士執兼. 別士言曰:吾豈能為,吾友之身,若為吾身? 為友之親,若為吾親?故退睹友,飢即不食, 寒即不衣,病不侍養,死不葬埋.別士之言, 之行若此.兼士之言,行亦不然.曰吾聞為, 天下高士,者其必為,其友之身,若為其身; 為友之親,若為其親,後可以為,高士天下. 故退睹友,飢則食之,寒則衣之,病侍養之, 死葬埋之.兼士之言,之行若此.若二士者, 言相非而,行相反歟?當使二士,言之必信, 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猶合符節,無言不行. 然即敢問:今有平原,廣野於此,被甲嬰胄, 將往之戰,死生之權,未可識也;有君大夫, 又遠使於,巴越齊荊,往來及否,未可識也. 然即敢問:不識將惡,其之家室,奉承親戚, 提挈妻子,而寄託之,不識於兼,之有是乎? 於別有是?我以為當,其於此也,天下無論, 愚夫愚婦,雖非兼人,必寄託於,兼之有是. 言而非兼,擇即取兼,此言行拂.不識天下, 之士所以,皆聞兼而,非之故何?兼愛能用.
【原文】2 今吾將正求與天下之利而取之(4),以兼為正。是以聰耳明目相與視聽乎(5)!是以股肱畢強相為動宰乎(6)!而有道肆相教誨(7),是以老而無妻子者,有所侍養以終其壽;幼弱孤童之無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長其身。今唯毋以兼為正,即若其利也。不識天下之士,所以皆聞兼而非者,其故何也?然而天下之士,非兼者之言猶未止也,曰:『即善矣,雖然,豈可用哉?』子墨子曰:『用而不可,雖我亦將非之;且焉有善而不可用者。』姑嘗兩而進之(8)。誰以為二士(9),使其一士者執別,使其一士者執兼。是故別士之言曰:『吾豈能為吾友之身,若為吾身?為吾友之親,若為吾親?』是故退睹其友,飢即不食,寒即不衣,疾病不侍養,死喪不葬埋。別士之言若此,行若此。兼士之言不然,行亦不然。曰:『吾聞為高士於天下者,必為其友之身,若為其身;為其友之親,若為其親。然後可以為高士於天下。』是故退睹其友,飢則食之,寒則衣之,疾病侍養之,死喪葬埋之。兼士之言若此,行若此。若之二士者,言相非而行相反與?當使若二士者(10),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猶合符節也,無言而不行也。然即敢問:今有平原廣野於此,被甲嬰胄,將往戰,死生之權,未可識也;又有君大夫之遠使於巴、越、齊、荊,往來及否,未可識也。然即敢問:不識將惡也家室,奉承親戚、提挈妻子而寄託之,不識於兼之有是乎?於別之有是乎?我以為當其於此也,天下無愚夫愚婦,雖非兼之人,必寄託之於兼之有是也。此言而非兼,擇即取兼,即此言行費也(11)。不識天下之士,所以皆聞兼而非之者,其故何也?【注釋】(4)此句疑『正』字當刪,『與』為『興』字之誤。(5)『與』為『為』字之誤。(6)『畢強』即『畢劼』,『動』為『助』字之誤。(7)『而』疑為『是以』之誤。(8)『進』為『頸之假借字。(9)『誰』為『設』字之誤。(10)『當』如『嘗』。(11)『費』通『拂』。 【譯文】 現在我將尋求興起天下之利的辦法而採取它,以兼(相愛)來施政。所以大家都耳聰目明,相互幫助視聽,聽以大家都用堅強有力的手足相互協助!而有好的方法努力互相教導。因此年老而沒有妻室子女的,有所奉養而終其天年;幼弱孤童沒有父母的,有所依傍而長大其身。現在以兼(相愛)來施政,則其利如此。不知道天下之士聽到兼(相愛)之說而加以非議,這是什麼緣故呢?'」 然而天下的士子,非議兼(相愛)的言論還沒有中止,說:『兼(相愛)即使是好的,但是,難道可以應用他嗎?』 墨子說:『如果不可應用,即使我也要批評它,但哪有好的東西不能應用呢?』姑且試着讓主張兼和主張別的兩種人各盡其見。假設有兩個士子,其中一士主張別(相惡),另一士主張兼(相愛)。主張別(相惡)的士子說:『我怎麼能看待我朋友的身體,就象我的身體;看待我朋友的雙親,就象我的雙親。』所以他返身看到他朋友飢餓時,即不給他吃;受凍時,即不給他穿;有病時,不服事療養;死亡後,不給葬埋。主張別(相惡)的士子言論如此,行為如此。主張兼(相愛)的士子言論不是這樣,行為也不是這樣。他說:『我聽說作為天下的高士,必須對待朋友之身如自己之身,看待朋友的雙親如自己的雙親。這以後就可以成為天下的高士。』所以他看到朋友飢餓時,就給他吃;受凍時,就給他穿;疾病時前去服侍,死亡後給予葬埋。主張兼(相愛)的士人的言論如此,行為也如此。這兩個士子,言論相非而行為相反嗎?假使這兩個士子,言出必信,行為必果,他們的言與行就象符節一樣符合,沒有什麼話不能實行。既然如此,那麼請問:現在這裡有一平原曠野,人們將披甲戴盔前往作戰,死生之變不可預知;又有國君的大夫出使遙遠的巴、越、齊、楚,去後能否回來不可預知。那麼請問:他要託庇家室,奉養父母,寄頓自己的妻子,究竟是去拜託那主張兼(相愛)的人呢?還是去拜託那主張別(相惡)的人呢?我認為在這個時候,無論天下的愚夫愚婦,即使反對兼(相愛)的人,也必然要寄託給主張兼(相愛)的人。說話否定兼(相愛),(找人幫忙)卻選擇兼(相愛)的人,這就是言行相違背。我不知道天下的人都聽到兼(相愛)而非議它的作法,原因在哪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