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卷16兼愛(下)詩解5吾愛人親人愛吾親上悅兼愛下交相利 題文詩: 然天下之,非兼者之,言猶未止.曰意或不, 忠親之利,害為孝乎?子墨子曰:姑嘗本原, 之孝子之,為親度者.不識孝子,為親度者, 亦欲人愛,利其親歟?意欲人惡,賊其親歟? 以說觀之,即欲人之,愛利其親.然吾惡先, 從事得此?若先從事,愛利人親,然後報我, 愛利吾親?意先從事,惡人之親,然後報以, 愛利吾親?即必吾先,從事乎愛,利人之親, 人報我以,愛利吾親.然即之交,孝子者果, 不得已毋,先從事愛,利人親歟?意以天下, 孝子為愚,不足為正?姑嘗原之.先王所書, 大雅道曰:無言不讎,無德不報;投我以桃, 報之以李.即言愛人,者必見愛,而惡人者, 必見惡也.不識天下,之士所以,皆聞兼愛, 而非之者,其故何也.善惡昭彰,如影隨形. 意以為難,不可為邪?嘗有難此,而可為者, 昔荊靈王,好小腰當,靈王之身,荊國之士, 飯不逾一,固據後興,扶垣後行.故約食為, 其難為也,然後為而,靈王悅之,未逾於世, 而民可移,即強求以,向其上也.昔者越王, 句踐好勇,教其士臣,三年以其,智為未足, 以知之也,焚舟失火,鼓而進之.士偃前列, 伏水火死,不可勝數.當此之時,不鼓而退, 越國之士,可謂顫矣.故焚身為,其難為也, 然後為之,越王悅之,未逾於世,而民可移, 求以向上.昔晉文公,好苴服當,文公之時, 晉國之士,大布之衣,牂羊之裘,練帛之冠, 且苴之屨,入見文公,出踐之朝.故苴服為, 其難為也,然後為而,文公說之,未逾於世, 而民可移,求以向上.是故約食,焚舟苴服, 天下至難,然為上悅,未逾於世,而民可移, 乃由即求,以向其上.今兼相愛,交相利也, 此其有利.且易為也,不可勝計,我以為則, 無有上悅,之者而已.苟有上悅,之者勸以, 賞譽威之,以刑罰我,以為人於,就兼相愛, 交相利也,猶火就上,水之就下,不可防止, 於天下也.故兼愛者,聖王之道,王公大人, 之所以安,萬民衣食,之所以足,君子莫若, 審兼務行.人君必惠,人臣必忠;人父必慈, 人子必孝;人兄必友,人弟必悌.是故君子, 莫若欲為,惠君忠臣,慈父孝子,友兄悌弟, 當若兼之,不可不行.此聖王道,萬民大利. 【原文】5然而天下之非兼者之言,猶未止。曰:『意不忠親之利,而害為孝乎?』子墨子曰:『姑嘗本原之孝子之為親度者。吾不識孝子之為親度者,亦欲人愛、利其親與?意欲人之所惡、賊其親與?以說觀之,即欲人之愛、利其親也。然即吾惡先從事即得此?若我先從事乎愛利人之親,然後人報我愛利吾親乎?意我先從事乎惡人之親,然後人報我以愛利吾親乎?即必吾先從事乎愛利人之親,然後人報我以愛利吾親也。然即之交孝子者,果不得已乎?毋先從事愛利人之親者與?意以天下之孝子為遇,而不足以為正乎?姑嘗本原之。先王之所書,【大雅】之所道,曰:『無言而不讎,無德而不報。投我以桃,報之以李。』即此言愛人者必見愛也,而惡人者必見惡也。不識天下之士,所以皆聞兼而非之者,其故何也。意以為難而不可為邪?嘗有難此而可為者,昔荊靈王好小要,當靈王之身,荊國之士飯不逾乎一,固據而後興,扶垣而後行。故約食為其難為也,然後為,而靈王說之,未逾於世,而民可移也,即求以鄉其上也(18)。昔者越王句踐好勇,教其士臣三年,以其知為未足以知之也,焚舟失火,鼓而進之。其士偃前列,伏水火而死有不可勝數也(19)。當此之時,不鼓而退也,越國之士,可謂顫矣(20)。故焚身為其難為也,然後為之,越王說之,未逾於世,而民可移也,即求以鄉上也。昔者晉文公好苴服。當文公之時,晉國之士,大布之衣,牂羊之裘,練帛之冠,且苴之屨,入見文公,出以踐之朝。故苴服為其難為也,然後為,而文公說之,未逾於世,而民可移也,即求以鄉其上也。是故約食、焚舟、苴服,此天下之至難也,然後為而上說之,未逾於世而民可移也,何故也?即求以鄉其上也。今若夫兼相愛、交相利,此其有利,且易為也,不可勝計也,我以為則無有上說之者而已矣。苟有上說之者,勸之以賞譽,威之以刑罰,我以為人之於就兼相愛、交相利也,譬之猶火之就上、水之就下也,不可防止於天下。故兼者,聖王之道也,王公大人之所以安也,萬民衣食之所以足也,故君子莫若審兼而務行之。為人君必惠,為人臣必忠;為人父必慈,為人子必孝;為人兄必友,為人弟必悌。故君子莫若欲為惠君、忠臣、慈父、孝子、友兄、悌弟,當若兼之不可不行也。此聖王之道,而萬民之大利也。 【注釋】 (18)『鄉』通『向』。(19)『有』為『者』字之誤。(20)『顫』讀為『憚』。
【譯文】 然而天下的人非難主張兼愛者的言論,還是沒有終止,說道:『抑或這不符合雙親之利,而有害於孝道吧?』墨子說:姑且試着推究孝子為雙親考慮的本心,我不知道孝子為雙親考慮,是希望別人愛護和有利他的雙親呢?還是希望憎惡、殘害他的雙親呢?按照常理來看,當然希望別人愛護和有利於他的雙親。既然如此,那麼怎樣從事才能得到這個呢?假若我先從事於愛護和有利於別人的雙親,然後別人報我以愛護和有利於我的雙親呢?還是我先從事於憎惡別人的雙親,然後別人報我以愛護和有利於我的雙親呢?則必然是我先從事於愛護和有利於別人的雙親,然後別人報我以愛護和有利於我的雙親。然則這一交相利的孝子,果真是出於不得已,才先從事於愛護和有利於別人的雙親呢?還是以為天下的孝子都是笨人,完全不值得善待呢?姑且試着探究這一問題。先王的書【大雅】說道:『沒有什麼話不聽用,沒有什麼德不報答。你投給我桃,我報給你李。』這就是說愛人的必被人愛,而憎惡人的必被人憎惡。不知天下的人,一聽到兼愛就非難,究竟原因在哪裡。 抑或認為困難而做不到嗎?曾有比這更困難而可做到的。從前楚靈王喜歡細腰。當靈王在世時,楚國的士人每天吃飯不超過一次,用力扶穩後才能站起,扶着牆壁然後才能走路。所以節食本是他們難於做到的,然而這樣做後靈王喜歡,所以沒有經過多久時間,民風可以轉移。則這無非是為迎合君主之意罷了。從前越王勾踐喜歡勇猛,訓練他的將士三年,認為自己還不知道效果如何,於是故意放火燒船,擂鼓命將士前進。他的將士前仆後繼,倒身於水火之中而死的不計其數。當這個時候,如停止擂鼓而撤退的話,越國的將士可以說害怕的了。所以說焚身是很難的事,這以後卻做到了。因為越王喜歡它,所以沒經過很久時間,民風可以轉移,這是為追求迎合君主罷了。從前晉文公喜歡穿粗布衣,當文公在世時,晉國的人士都穿大布的衣和母羊皮的裘,戴厚帛做的帽子,穿粗糙的鞋子,(這身打扮)進可見晉文公,出可在朝廷來往。所以穿粗陋的衣服是難做到的事,然而因為文公喜歡,沒過多長時間,民風可以轉移,這是為追求迎合君主罷了。所以說節食、焚舟、穿粗衣服,這本是天下最難做的事,然而這樣做後可使君主喜歡,因此沒過多長時間,民風可以轉移,這是什麼緣故呢?這是為追求迎合君主罷了。現在至於兼相愛、交相利,這是有利而容易做到,並且不可勝數的事。我認為只是沒有君上的喜歡罷了,只要有君上喜歡,用獎賞稱讚來勉勵大眾,用刑罰來威懾大眾,我認為眾人對於兼相愛、交相利,會像火一樣的向上,水一樣的向下,在天下是不可防止得住的。 所以說兼愛是聖王的大道,王公大人因此得到安穩,萬民衣食因此得到滿足。所以君子最好審察兼愛的道理而努力實行它。做人君的必須仁惠,做人臣的必須忠誠,做人父的必須慈愛,做人子的必須孝敬,做人兄的必須友愛其弟,做人弟的必須敬順兄長。所以君子假如想要做仁惠之君、忠誠之臣、慈愛之父、孝敬之子、友愛之兄、敬順之弟,對於兼愛就不可不去實行。這是聖王的大道,萬民最大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