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64|回覆: 0

[其他] 【貞觀政要】卷2論政體詩解7勤政節儉民心歸附鼎故革新懲貪治吏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2-9-29 17:21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貞觀政要卷2論政體詩解7勤政節儉民心歸附鼎故革新懲貪治吏
題文詩:
太宗自,即位之始,霜旱為災,米谷踴貴,
突厥侵擾,州縣騷然.帝志憂民,銳精為政,
崇尚節儉,大布恩德.時自京師,及河東,
河南隴右,饑饉尤甚,一匹絹才,得一斗米.
百姓,東西逐食,未嘗嗟怨,莫不自安.
貞觀,三年關中,豐熟咸自,歸鄉竟無,
一人逃散.其得人心,如此加以,從諫如流,
雅好儒術,孜孜求士,務在擇官,改革舊弊,
複製度,每因一事,觸類為善.初息隱,
海陵之黨,同謀害,太宗者數,千人事寧,
復引居其,左右近侍,心術豁然,不有疑阻.
時論以為,唐太宗,斷決大事,得帝王體.
深惡官吏,貪濁有枉,法受財者,必無赦免.
在京流外,有犯贓者,皆遣執奏,隨其所犯,
置以重法.由是官吏,多自清謹.制馭王公,
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畏威屏跡,
人而,侵欺細人.商旅野次,無復盜賊,
囹圄常空,馬牛布野,外戶不閉.又頻豐稔,
米斗四錢,行旅之人,自京師以,至於嶺表,
自山東以,至於滄海,皆不齎糧,取給於路.
入山東,行客,經過,厚加供待,
或發時有,贈遺此皆,古昔未有.無為之治,
天清地泰,民富國強,風清氣正,海晏河清.
【原文】
(貞觀十九年)太宗自即位之始,霜旱為災,米谷踴貴①,突厥侵擾,州縣騷然。帝志在憂人,銳精為政,崇尚節儉,大布恩德。是時,自京師及河東、河南、隴右,饑饉尤甚,一匹絹才得一斗米。百姓雖東西逐食,未嘗嗟怨②,莫不自安。至貞觀三年,關中豐熟,咸自歸鄉,竟無一人逃散。其得人心如此。加以從諫如流③,雅好儒術,孜孜求士,務在擇官,改革舊弊,興複製度,每因一事,觸類為善。初,息隱、海陵之黨 ④,同謀害太宗者數百千人,事寧,復引居左右近侍,心術豁然,不有疑阻。時論以為能斷決大事,得帝王之體。深惡官吏貪濁⑤,有枉法受財者,必無赦免。在京流外有犯贓者,皆遣執奏,隨其所犯,置以重法。由是官吏多自清謹⑥。制馭⑦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跡,無敢侵欺細人。商旅野次,無復盜賊,囹圄常空,馬牛布野,外戶不閉。又頻致豐稔,米斗三四錢,行旅自京師至於嶺表⑧,自山東至於滄海,皆不齎糧,取給於路。入山東村落,行客經過者,必厚加供待,或發時有贈遺。此皆古昔未有也。
【注釋】

①踴貴:物價上漲。

②嗟怨:嘆息,抱怨。

③從諫如流:如流,比喻迅速。從諫如流意即君主樂於接受臣下的正確意見。

④息隱、海陵之黨 :息隱,唐高祖的長子,名建成,曾被立為皇太子。海陵,高祖第四子,名元吉,曾被封為齊王。建成貪色嗜酒,畋游無度,他見秦王李世民功高,與元吉謀害秦王,秦王知道了這件事,於是殺掉了他們二人。秦王即位後,封建成為息王,諡號隱。元吉為海陵王,諡號刺。

⑤貪濁:貪酷,渾濁。

⑥清謹:清廉,謹慎。

⑦制馭:控制,駕馭。

⑧嶺表:五嶺之外。
【譯文】
(貞觀十九年)太宗剛即位那幾年,國家接連發生旱災、霜災,糧食的價格很高,再加上突厥的進犯騷擾,州縣更加不得安寧。太宗憂心百姓,精心治理國政,提倡節儉,大力廣布恩德。當時,從京城到河東、河南、隴右一帶地區,饑荒更為嚴重,甚至到了要一匹好絲才能夠買上一斗米的境地。百姓雖然四處奔走尋找食物,但沒有一個人埋怨,無不安分守己。到了貞觀三年,關中一帶大豐收,百姓一個個都回到了自己的家鄉,竟然沒有一個人逃散。太宗皇帝獲得人心竟到了這種程度,加上太宗善於聽取意見,喜歡儒家之說,真心誠意尋求有才能的人,任用選拔賢能的官吏,廢除舊制度的弊端,建立了許多好的制度,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使國家秩序井然。當初,太宗的兄弟加害於他,一同參與的達到一千多人。禍亂被平息之後,太宗仍然任用這些人在他周圍做官,大家都心地坦蕩,從不互相猜疑。
     當時大家對此議論紛紛,都認為太宗能正確處理重大的事情,很符合一個帝王的身份。太宗痛恨貪官污吏,有徇私舞弊、接受賄賂行為的,沒有一個得以赦免逃脫。在京城以外貪贓枉法的官員,太宗都會派遣專人,調查情況,根據他所犯的罪行進行嚴厲懲處。因此,貞觀年間的官員大多清正廉潔,謹慎行事。不管是王公貴族,還是豪富商賈,都懾於皇帝的威嚴,一個個不敢作奸犯科,因此欺凌侵占百姓利益的事情銷聲匿跡。出門旅遊或做生意的人,也不會碰上小偷強盜,國家的牢房常常是空的,野外放牧的牛馬不用看管,夜晚家家戶戶的門也不用上鎖。又加上年年豐收,一斗米才賣三四文錢。外出無論是從京城到嶺南嶺西,還是從山東到滄海,都用不着準備糧食,在路途中就可以輕易獲得。在泰山周圍的鄉村趕路,行人經過這裡,都會受到熱情的款待,出發時還有東西贈送,這些事情都是亙古未有的。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