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90|回覆: 0

[其他] 【鹽鐵論】卷49繇役詩解2大夫:守御征伐保境安民文學:徭役勞民憤懣於心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3-2-28 21:20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鹽鐵論】卷49繇役詩解2大夫:守御征伐保境安民文學:徭役勞民憤懣於心
題文詩:
大夫:經有:獫狁孔熾,我是用戒.
武夫潢潢,經營四方.守御征伐,由來久矣.
春秋之書:大戎未至,而豫御之.故四,
而躬體固;華葉茂而,本根據故,飭四境所,
以安中國,發戍漕所,以審勞佚.主憂臣勞,
上危下死.先帝憂於,百姓不贍,禁錢,
解乘輿驂,貶樂損膳,以賑窮備,未見,
報施之義,而見儒子,沮成之理,非所聞也.
文學:周道衰而,先王跡熄,諸侯爭強,
大小相凌.強國務侵,弱國設備.甲士戰陣,
役於兵革,故君勞而,民困苦也.今中國雖,
為一統而,方內不安,徭役遠而,外內煩也.
古者無過,年之徭無,逾時之役.,
者數千里,遠者萬里,歷二期.長子不還,
父母愁憂,妻子詠嘆.憤懣之恨,發動於心,
慕思之積,痛於骨髓.杕杜,採薇之所,
為作也.保境安民,屯墾戍邊,不得不戍,
不得不戰,守土有責,兄弟鬩牆,共御外辱.

  【原文】
大夫曰:【詩】云:『獫狁孔熾,我是用戒①。』『武夫潢潢,經營四方②。』故守御征伐,所由來久矣。【春秋】大戎未至而豫御之③。故四支強而躬體固④,華葉茂而本根據⑤。故飭四境所以安中國也,發戍漕所以審勞佚也。主憂者臣勞,上危者下死⑥。先帝憂百姓不贍,出禁錢⑦,解乘輿驂,貶樂損膳⑧,以賑窮備邊費⑨。未見報施之義,而見沮成之理,非所聞也。【注釋】
①這是【詩經·小雅·六月】文。熾(ch@):盛,大。戒:【毛詩】作『急』。戒,通『悈』,
就是着急的意思。
②這是【詩經·大雅·江漢】文。武夫:出征的將士。潢潢:【毛詩】作『洸洸』。潢潢、洸
洸,都是勇武的樣子。
③此句原作『春秋譏戎驪未至豫御之』,今據盧文弨、張敦仁說校訂。語本【公羊傳·莊公十八年】。原文云:『夏,公追戎於濟西。..大其未至而豫御之也。』何休注云:『言大者,當有功賞也。』疏云:『謂公有大功於王,法當賞也。』本句的意思是說,戎人的軍隊還沒有來就事先抵禦它。
④四支:即四肢,手足。躬體:身體,軀幹。
⑤華:花。據:粗壯,堅固。
⑥【國語·越語】:『范蠡曰:'為人臣者,君憂臣勞,君辱臣死。」』義與此同。
⑦禁錢:皇帝私人倉庫里所藏的錢。
⑧損膳:減少伙食費用。
⑨【漢書·食貨志】上載武帝時,『胡降者數萬人,皆得厚賞,衣食仰給縣官。縣官不給,天子損膳,解乘輿,出御府禁錢以贍之。』這裡所說,即指此事而言。
【譯文】
大夫說:【詩經】上說:『獫狁來勢很猛,我們緊急出征。』『將士威武雄壯,轉戰四面八方。』可見,防守和征伐的事,是由來已久的。【春秋】記載:入侵的戎人還未到,魯國就事先抵禦它。所以,人的四肢強健,身體就結實有力;植物花葉茂盛而根子就牢固。因此加強四方的邊防,是為了使國家安全,讓百姓去守衛邊疆和運輸軍需品是為了求得安逸。君主有憂慮,臣子就要盡心操勞,主上有危難,臣下就要拼死拯救。武帝擔憂百姓生活不富足,拿出皇家的錢財,削減自己乘坐的車馬,減少娛樂和飲食費用,以救濟貧窮的百姓和補充邊防費用。他的恩惠沒有見到你們報答,反而看到你們詆毀君主功德的行為,這是我從來沒有聽到過的。
  【原文】
文學曰:周道衰,王跡熄,諸侯爭強,大小相凌。是以強國務侵,弱國設備。甲士勞戰陣,役於兵革,故君勞而民困苦也。今中國為一統,而方內不安①,徭役遠而外內煩也。古者無過年之徭,無逾時之役②。今近者數千里,遠者過萬里,歷二期。長子不還,父母愁憂,妻子詠嘆③。憤懣之恨發動於心④,慕思之積,痛於骨髓。此【杕杜】、【採薇】之所為作也⑤。【注釋】
①方內;國境以內。
②逾:超過。
③詠嘆:長嘆。
④懣(man):煩悶。
⑤【杕(di)杜】:【詩經·小雅】中的篇名。大意是講出征將士的妻子日夜思念丈夫歸來的情景。【採薇】:【詩經·小雅】中的篇名。大意是說兵士們在歸途中追述戍邊作戰時的艱苦。
【譯文】
文學說:周朝衰亡時,文王、武王的影響消失了,諸侯互相爭權稱霸,大小諸侯互相欺壓。因此強國貪婪地侵奪別國的土地,弱國就加強防備。士兵艱苦地戰鬥在戰場上,百姓又為戰爭服勞役,所以君主勞神,老百姓貧苦。如今國家已經統一,但是國境以內還是不能安定,老百姓還要到很遠的地方服徭役,給國家造成很多麻煩。古時候沒有超過一年的勞役,也沒有超過期限的兵役。如今服徭役近的要到數千里的地方,遠的超過萬里,並且連續服兩期。大兒子不回來,父母憂愁,妻子哀嘆,憤恨煩悶的感情從心裡產生,思念的痛苦深入骨髓。這就像【杕社】、【採薇】詩里所描寫的那樣。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