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23|回覆: 0

[其他] 【侯應論罷邊十不可】詩解安不忘危屯戍必備功在千秋夷狄天性卑順驕逆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3-3-6 22:06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侯應論罷邊十不可】詩解安不忘危屯戍必備功在千秋夷狄天性卑順驕逆
題文詩:
竟寧元年,春正月匈,奴呼韓邪,單于來朝,
自言願婿,漢氏以親.帝以後宮,王嬙,
字昭君賜,單于歡喜,上書願保,塞上谷以,
西至敦煌,傳之無窮,請罷邊備,塞吏卒以,
人民.天子下之,有司議者,皆以為便.
郎中侯應,習邊事以,為不可許.上問,
:周秦以來,匈奴暴桀,寇侵邊境;
漢興尤被,其害,北邊塞至,遼東外有,
陰山東西,綿千餘里,草木茂盛,多禽獸本,
冒頓單于,依阻其中,治作弓矢,來出為寇,
是其苑囿.至孝武世,出師征伐,斥奪此地,
攘之,建塞徼,起亭隧築,外城,
屯戍守之,然後邊境,用得少安.幕北地平,
少草木而,又多大沙,匈奴來寇,少所蔽隱;
從塞以南,徑深山谷,往來差難.邊長老言:
失陰山後,匈奴過之,未嘗不哭!如罷備塞,
吏卒示夷,狄之大利,不可一也.之時,
聖德廣被,天覆匈奴,匈奴得蒙,全活之恩,
稽首來臣.夷狄之情,困則卑順,強則驕逆,
天性然也.吾國前已,罷外城省,亭隧才足,
以候望通,烽火而已.古者安不,忘危不可,
復罷二也.中國,禮義之教,刑罰之誅,
愚民猶尚,犯禁又況,單于能必,其眾不犯,
約哉三也.自中國尚,建關梁以,制諸侯所,
以絕臣下,之覬欲也.設塞徼置,屯戍非獨,
為匈奴亦,為諸屬國,降民本故,匈奴之人,
恐其思舊,逃亡四也.近西羌之,保塞,
漢人交通,吏民貪利,侵盜其,畜產妻子,
以此怨恨,起而背畔.今罷乘塞,則生嫚易,
分爭之漸,不可五也.往者從軍,多沒不還,
子孫貧困,一旦亡出,從其親戚,不可六也.
又邊人奴,婢愁苦欲,亡者多曰:聞匈奴中,
無奈,候望急何!時有亡,出塞者七.
盜賊桀黠,群輩犯法,如其窘急,亡走北出,
則不可制,不可八也.起塞以來,百有餘年,
非皆以,土垣或因,山岩石木,溪谷水門,
稍稍平之,卒徒築治,功費久遠,不可勝計.
臣恐議者,不深慮其,終始欲壹,切省徭戍,
十年之外,百歲之內,卒有他變,障塞破壞,
亭隧滅絕,當更發屯,繕治累歲,之功不可,
卒復九也.如罷戍卒,省候望,單于自以,
保塞守御,必深德漢,請求無已;小失其意,
則不可測.開夷狄隙,虧中國固,不可十也.
非所以,永持至安,威制百蠻,之長策也!

【原文】
春,正月,匈奴呼韓邪單于來朝,自言願婿漢氏以自親。帝以後宮良家子王嬙字昭君賜單于。單于歡喜,上書『願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傳之無窮。請罷邊備塞吏卒,以休天子人民。』天子下有司議,議者皆以為便。郎中侯應習邊事,以為不可許。上問狀,應曰:『周、秦以來,匈奴暴桀,寇侵邊境;漢興,尤被其害。臣聞北邊塞至遼東,外有陰山,東西千餘里,草木茂盛,多禽獸,本冒頓單于依阻其中,治作弓矢,來出為寇,是其苑囿也。至孝武世,出師征伐,斥奪此地,攘之於幕北,建塞徼,起亭隧,築外城,設屯戍以守之,然後邊境用得少安。幕北地平,少草木,多大沙,匈奴來寇,少所蔽隱;從塞以南,徑深山谷,往來差難。邊長老言:'匈奴失陰山之後,過之未嘗不哭也!」如罷備塞吏卒,示夷狄之大利,不可一也。
今聖德廣被,天覆匈奴,匈奴得蒙全活之恩,稽首來臣。夫夷狄之情,困則卑順,強則驕逆,天性然也。前已罷外城,省亭隧,才足以候望,通烽火而已。古者安不忘危,不可復罷,二也。中國有禮義之教,刑罰之誅,愚民猶尚犯禁;又況單于,能必其眾不犯約哉!三也。自中國尚建關梁以制諸侯,所以絕臣下之覬欲也。設塞徼,置屯戍,非獨為匈奴而已,亦為諸屬國降民本故匈奴之人,恐其思舊逃亡,四也。近西羌保塞,與漢人交通,吏民貪利,侵盜其畜產、妻子,以此怨恨,起而背畔。今罷乘塞,則生嫚易分爭之漸,五也。往者從軍多沒不還者,子孫貧困,一旦亡出,從其親戚,六也。
又邊人奴婢愁苦,欲亡者多,曰:'聞匈奴中樂,無奈候望急何!」然時有亡出塞者,七也。盜賊桀黠,群輩犯法,如其窘急,亡走北出,則不可制,八也。起塞以來百有餘年,非皆以土垣也。或因山岩、石、木、溪谷、水門,稍稍平之,卒徒築治,功費久遠,不可勝計。臣恐議者不深慮其終始,欲以壹切省徭戍,十年之外,百歲之內,卒有他變,障塞破壞,亭隧滅絕,當更發屯繕治,累歲之功不可卒復,九也。如罷戍卒,省候望,單于自以保塞守御,必深德漢,請求無已;小失其意,則不可測。開夷狄之隙,虧中國之固,十也。非所以永持至安,威制百蠻之長策也!』 [1]
【譯文】
竟寧元年(戊子,公元前33年)
1 春,正月,匈奴呼韓邪單于來朝,請求讓他做漢朝女婿,讓他能更加親近漢朝。皇帝以後宮良家子王嬙,字昭君賜給單于。單于歡喜,上書說:『我願意保衛塞外東自上谷,西至敦煌,傳之萬世,請皇上撤銷邊塞及邊防部隊,以休養天子人民。』
天子讓有司商議,都認為可行。郎中侯應熟悉邊防事務,認為不可答應。皇上問他原因。侯應說:
『周、秦以來,匈奴暴桀,寇侵邊境,漢朝興起之後,仍受其害。臣聽說,北部邊塞到遼東,外有陰山,東西綿延一千多里,草木茂盛,禽獸繁多,本是冒頓單于的園囿,他在陰山製作弓矢,然後出來為寇。到了孝武皇帝時期,出師征伐,奪了陰山,將匈奴驅逐到沙漠以北,又建起要塞堡壘,修築道路橋梁,興建瞭望據點、亭障,更築起光祿塞、受降城、遮虜障等外城,駐紮邊防部隊守衛,然後邊境才得以稍稍安定。沙漠以北,地勢平坦,草木稀少,多的是大沙丘,匈奴如果來犯,沒有隱蔽之處,很容易被我們發現。而邊塞以南,都是難行的山谷,往來都很困難。所以邊疆長老們常說:'匈奴自從失去陰山之後,再經過時,無不哭泣。」如果我們撤去邊塞和守備部隊,這是給了夷狄一個巨大的利誘。這是不能撤除的第一個原因。
『如今陛下聖德廣被天下,像上天一樣覆蓋保護着匈奴,匈奴幸得陛下拯救,才得以保存種族活下去,他們感激救命之恩,稽首來臣。但是,夷狄之情,困則卑順,強則驕逆,這是他們的天性使然。之前我們已經撤銷外城,減省亭燧,現在的邊防設施,僅僅足以瞭望偵察,通烽火而已,古人說,安者不可忘危,不能再裁撤了,這是第二個原因。
『中原有禮儀之教,刑罰之誅,但愚民百姓還是會犯法。又何況單于,他說保障邊境安全,能管得住他的人不破壞他的誓約嗎?這是不能裁撤的第三個原因。
『在中原內部,尚且在險要地形,建設要塞城堡,以制服各地諸侯,不讓他們起覬覦之心,非分之想。設置要塞,屯戍部隊,也不全是為了防備匈奴,也要控制那些屬國,他們本是匈奴投降過來的人,不要他們思念故鄉,又逃回去。這是不能裁撤的第四個原因。
『靠近西邊要塞的羌族,經常和漢人交通來往,漢朝官吏人民貪圖利益,往往侵盜他們的畜產、妻子,以至於怨恨,激起民變。如今如果撤去要塞守衛,更可能發生這種欺騙誣陷、糾纏不清的紛爭,這是不能撤除的第五個原因。
『之前從軍出征的戰士,很多都留在匈奴沒回來,國內的子孫貧困,一旦要逃亡出去尋找親戚,不能禁止。這是不能撤除的第六個原因。
『又,邊疆奴婢愁苦,想要逃亡的很多,相互說:'聽說匈奴那邊很快樂!無奈邊卡太緊!」如果撤除邊卡,就會不停地有奴婢逃亡出去。這是不能撤除的第七個原因。
『盜賊狡黠,群輩犯法,如果其窘急,乾脆向北逃亡到匈奴,難以抓捕,這是不能撤除的第八個原因。
『修築邊塞,已經持續一百多年,也不都是堆土為城,而是選擇險要地形,依靠山岩、大石、巨木、溪谷、水峽渡口,稍稍平整,因地制宜,築起要塞,曆年修葺增補,下的功夫,用掉的費用,不可勝計。臣擔心議論的大臣不能深謀遠慮這邊塞一興一廢所牽涉的前前後後,來龍去脈,就想一刀切,節省徭役軍費。十年之後,百年之內,如果有其他變故,障塞破壞,亭燧斷絕,再重新派部隊去修復,那多少年也修復不了!這是不可撤除的第九個原因。
『如果我們撤去邊防部隊,瞭望偵察的亭子也沒了,單于自以為是他在為我們保衛邊疆,一定認為自己對漢朝有大功大德,那就要不斷地對我們提要求。稍有不滿意,他就不一定會怎麼想,也不知道會幹出什麼來。所以,撤除邊防守備,就是挑動夷狄的野心,而自毀中原之堅固。這是不能撤除的第十個原因!這不是長治久安,威制百蠻之長策!』
   奏書遞上去,皇上下詔說:『不要再討論撤除邊塞守衛的事了。』又派車騎將軍許嘉口諭單于,說:『單于上書,願撤去北部邊塞邊防部隊,由單于的子子孫孫世世代代保衛邊塞。單于一向愛慕中原禮儀,所以為我中原人民計議甚厚,這也是長久之策,朕十分嘉許!但是,中原四面八方都有邊塞亭障,不是只有北邊才有,也是為了防備我們國內的奸邪放縱之徒,不要出去禍害別人,所以,申明法度,以為震懾,讓天下專心、定心、安心。對單于的一番好意,朕絕不懷疑。但是怕單于不理解我為什麼不撤去邊塞,所以請許嘉給你說明白這個道理。』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