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王嗣厥德,罔弗在初。言善惡之由,無不在初,欲其慎始也。立愛惟親,立敬惟長,始於家邦,終於四海。言立愛敬之道,始於親長,則家國並化,終洽四海也。 出自【群書治要】卷二【尚書】。
衝突的根源在於自身
『嗣,繼也』,繼承。立,張居正【尚書直解】:『立是一個標準,使人有所取則的意思。』現在我王繼承先王的美德,不能不慎於初始。言善惡之由,無不在初,欲其慎始也。說的是善惡的由來,沒有不重視最初的,希望君王慎於起始。樹立仁愛之心從父母開始,樹立恭敬之心從兄長開始,愛敬之風從家族和邦國開始,最終使天下和諧。言立愛敬之道,始於親長,則家國並化,終洽四海也。說的是要樹立愛敬之道,從父母、兄長開始,那麼家族和邦國就被教化,整個天下也會和諧。 所以,『立愛惟親,立敬惟長』就是孔子所說的:『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培養孩子的仁愛之心從孝敬父母做起,培養孩子的恭敬之心從對尊長的恭敬開始。孩子在家裡對父母有逆反,那麼他走到學校也會對老師有逆反;在家對父母不能信任,到學校對老師也就不能信任。 現在世界衝突不斷,和平似乎遙遙無期。世界衝突的根源何在?其根源在於家庭之中,父子、兄弟、夫妻之間的衝突。如果一個人在家不能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夫妻不能互相信任,彼此懷疑。在社會,他也必然和他人發生衝突,對人不信任。 再進一步講,衝突的根源在於自身。為什麼在於自身?就是真心本性和習性之間的衝突。真心本性是純淨純善,但習性卻是自私自利,充滿貪、嗔、痴、慢、疑各種煩惱。所以,當利益擺在面前時,首先想到的是利他還是自利。如果每一個人都要利己,唯利是圖,衝突就會隨之而起;如果每一個人都能見利思義,衝突才能自然化解。所以,促進世界和平,承擔治國平天下的重任,要從修身、修心做起。 學習傳統文化的人就要做到『在普天之下,沒有我恨的人,沒有我不能原諒的人,沒有我不愛的人』,這樣的人才能承擔起促進和平的使命。所以,修身是承擔重任的基礎。 一個人胸懷大志,想治國平天下,弘揚傳統文化,促進世界和平,但是卻不能克服貪、嗔、痴、慢、疑,這叫做障深慧淺。如何能夠實現弘願?能說不能行,不是真學問。【格言別錄】中說:『以聖賢之道教人易,以聖賢之道治己難;以聖賢之道出口易,以聖賢之道躬行難;以聖賢之道奮始易,以聖賢之道克終難。』用聖賢之道教別人很容易,你違反【弟子規】哪一條了,哪一點沒有做到。但是用來反省自己就比較難。講傳統文化相對而言要比做容易得多,但是以聖賢之道去力行就難。一開始學習接觸傳統文化的人都非常精進,奮發圖強。但是過幾天、幾個月或者幾年,結果就不能持之以恆、保持始終。 這都是提醒人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長期的、日積月累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常講、常聽,不能半途而廢,得少為足。從孝道入手,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做起,推而廣之,愛族人,愛鄰里鄉黨,愛人民,愛萬物,愛天地自然,做到民胞物與,直至『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 『立愛惟親,立敬惟長,始於家邦,終於四海』,家庭是最好的修行道場,把『五倫』關係處理好才是合格的人,不能夠好高騖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