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經•卿大夫章第四】講述的是卿大夫的孝道。『卿大夫』,根據邢昺【疏】『次諸侯之貴者即卿大夫焉』。【說文】云,『卿,章也』。【白虎通】云,『卿之為言章也,章善明理也;大夫之為言大扶,扶進人者也。故【傳】云,「進賢達能謂之大夫」』。『章』同彰顯的『彰』,說明卿大夫要彰顯善德,明白道理,還要進諫、選拔賢能之人。卿大夫應該勤奮不懈事奉天子。他的服飾、言論、行為等方面都要符合先王所制定的禮制,為百姓做出表率。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 出自【群書治要】卷九【孝經】。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法服』,根據古代的禮法規定,不同的等級穿着不同的服飾。【尚書•益稷篇】中記載了禮服的上衣下裳。禮服的上面稱為衣,下面稱為裳。上面繡着日、月、星辰、黼黻等十二種文采,也稱十二章。黼黻就是泛指禮服上所繡的華美的花紋。這個黻在十二章的最後,所以就用『黻』字來代表禮服。 唐玄宗【註疏】曰,『服者,身之表也。先王制五服,各有等差。言卿大夫遵守禮法,不敢僭上逼下』。古聖先王制定的禮服一共有『五服』,也就是五個等級的服飾。天子要穿天子的服飾,諸侯要穿諸侯的服飾,卿(大臣),要穿卿的服飾,大夫穿大夫的服飾,士有士的服飾。這五等人的服飾不能隨便調換。 古代的幾品官穿什麼樣的服飾是有標準的,以便於相互行禮。別人一看你穿的服飾就知道你是什麼位置的,他就知道應該怎麼樣給你行禮。不像現在一些官員的服飾,沒有尊卑等級的秩序,其實這就是沒有文化的表現。當然這種等級的服飾在法官、軍隊那裡還有一定體現,人們一看軍裝的樣式就知道是什麼級別的,也便於向你行禮。為人臣的卿大夫,最重要的是要遵守禮法。所以要嚴格地遵照先王所制定的禮服標準來穿戴,這是守禮。 古代的禮服都有教育的意義。例如:在天子的禮服上,可以有日、月、星辰。意思是天子要像日月一樣明照天下,起到的是教育和提醒的作用。像中山服,它有四個口袋,也是有教育意義的,代表了禮義廉恥,國之四維。一看到這四個口袋,就提醒自己要具備禮義廉恥這四種美德。 『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法言』是指如理如法之言。根據鄭玄的註解,『不合詩書,不敢道』。因為【詩經】、【尚書】等經典所記載的都是大道,所以古人特別重視經典的學習。凡是經典都具有文以載道的性質,而現在很多大領導根本不讀經典,沒有『道』作指引,想說什麼就說什麼,說錯了,自己不知道,還沾沾自喜,這就是以盲引盲。 『德行』,根據鄭玄的註解,『不合禮樂,則不敢行』。因為古人的言行都由『禮樂』做標準。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必須符合『禮樂』,不離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所以不符合道德仁義的話不敢說;不符合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行為不敢行。如果卿大夫能夠嚴格的守法,遵守禮制,言語行為就不會有任何的過失。 為什麼古人所講的『法言、德行』不能夠違背?為什麼要對古聖先賢深具信心?很多人說我們這樣學習,學習傳統文化是不是不講創新?古人所講的東西就一定是對的嗎?就一定比現在好嗎?古人有兩個特點,現代人是比不上的。首先就是心地清淨,心如止水。當水起波紋的時候,或者起大風大浪的時候,又有泥沙俱下,那麼他對外界的所有的人,事、物境界就映照不清楚,不能夠如實地反映外界,反而還會產生歪曲。而現代人和古人相比,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心浮氣躁。 例如讀書人、知識分子都忙着去評獎,忙着到處講課掙錢,忙着去申請項目,結果寫出來的東西都是東拼西湊,無法和古人相提並論。古人的文章,短小精悍,言簡意賅,而且能夠傳承千古。至今讀起來還能夠產生強烈的共鳴,沒有一句廢話。而現在的讀書人,即使是博士畢業,洋洋灑灑寫了幾十萬字的博士論文,但是真知灼見並沒有幾句。所以人心若不安定,他本自具足的智慧就不可能開顯。古代的經典,特別是稱為『經』的典籍,都是明心見性的聖賢人所寫所作。 【大學】開篇講:『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只有開悟之人,才能夠寫出『明明德』這樣的詞語。『明明德』這句話肯定了人的自性,而修身的目的就在於煥發並保持純潔的自性。【莊子】中講:『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這些詞語都是有覺悟的人,得道之人說出來的話,否則不可能講到這樣的境界。所以即使是古代的文字也都是智慧的符號,從這些文字上能夠體會出,創造這些文字的人都是明心見性之人,有大智慧的人。 中國人保持着祭祀祖先的傳統就是提醒大家,我們不僅和父母是一體的,而且和祖先是一體的,和後代子孫也是一體的關係。儒家從豎的方面講,對父母的孝;從橫的方面講,兄弟之間的友悌。把這個兄弟之間的友悌推而廣之,擴展到四海之內皆兄弟也,正是豎窮三際、橫遍十方。所以我們把孝悌之心盡到,做圓滿,就能夠找到真我,回歸自性。 從這一個『孝』字上,我們就能夠體會到一體的宇宙觀,一體的世界觀。這說明創造文字的古聖先賢都是明心見性之人,雖然悟的程度有高有低,但是他們的智慧是現代人很多不能比擬的。
創造文字的古聖先賢都是明心見性之人
現代人除心定不下來,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自私自利。經常被外界的五欲六塵,貪嗔痴慢,名聞利養所蒙蔽。所以自己的心性雖然具足,但是不得發揮,不能顯現。就像水,它除了有波濤之外,還有很多泥沙,這些泥沙就是我們的貪、嗔、痴、慢、疑。例如說我們發怒,盛怒之下說的話一定是過激的、不客觀的,這個時候就不是清淨心的反映。當我們有嗔心、有欲望的時候,當人過分地沉迷於滿足欲望的時候,就觀察不到父母家人的需要,對事物也就認識不清楚。 之所以要對古聖先賢生起信心,就是因為他們的心,比我們清淨。他們的心胸非常的寬廣,自私自利的心比較少,甚至是大公無私,所以他們所講的內容都是心性自然地流露。經典經歷幾千年的檢驗,仍然被證明是真理,是大浪淘沙後的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