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59|回覆: 0

[漢語言文學] "笨蛋"原來並不笨 "三長兩短"捆棺材

[複製鏈接]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2-6-8 17:1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光明網―【文摘報】
漢語從誕生到現在,歷經嬗變。我們日常用語中的許多字、詞,其現在的含義已與當初有天壤之別。讓我們回到源頭,追尋這些字、詞的原始語義,及其演變過程,來一次有趣的文化之旅。 『笨蛋』原來並不笨
今天,『笨蛋』等同於白痴,是指智商極其低下的人。
不過在古代,稱呼一個人為『笨蛋』和智商卻毫無關係,『笨』甚至還是一種造紙的原材料呢。
【說文解字】說:『笨,竹里也。從竹,本聲。』徐鍇進一步解釋道:『笨,竹白也。』可見『笨』是竹子的裡層,是竹子殺去青皮後留下的部分,像紙一樣又薄又白,可作造紙的原材料。因為史書要在用『竹白』造的紙上書寫,因此後人就把史書稱為『竹白』,即『笨』。
『笨』的這一原始語義到了魏晉時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據【晉書・羊曼傳】附【羊聃傳】記載,有四位大臣通過評比,選出了當時的『四伯』:大鴻臚江泉因能吃而被稱為『谷伯』,豫章太守史疇因『大肥』而被稱為『笨伯』,散騎郎張嶷因狡妄而被稱為『猾伯』,羊聃則因凶暴而被稱為『瑣伯』這是比附上古時期的『四凶』。其中『大肥』即指身體肥大,行動不靈巧,這類人被稱作『笨伯』,可見此時的『笨』已經轉義成了笨重的意思,但是仍然沒有和智商低下聯繫在一起。
到了東晉時期,著名道教領袖葛洪的門人向他請教天下的惡人都有哪些種類,葛洪列舉了『悖人』、『逆人』、『虐人』等數十種惡人的種類,其中說:『杖淺短而多謬,暗趨舍之臧否者,笨人也。』在葛洪看來,笨人是指那種見識淺陋,謬誤百出,又不懂得善惡得失的人。
這種人當然是愚蠢的人。直到這時,『笨』才和智商掛起鈎來。後來又慢慢和『蛋』組合在一起,形成了今天的『笨蛋』一詞。
『睡覺』原來指睡醒了
今天口語中的『睡覺』一詞指睡眠,去睡覺即趕緊去睡着的意思,可是在古代卻恰恰相反,『睡覺』是睡醒了的意思。
古代表示睡覺的字眼很多,而且分工非常細。坐着打瞌睡叫『睡』;閉上眼睛,但是不一定睡着叫『眠』;躺在床上睡覺叫『寢』;伏在矮几上睡覺叫『臥』;睡着了叫『寐』;睡醒了叫『覺』或『寤』。
『睡覺』何時連用已經不可考了,不過唐詩中已經大量使用『睡覺』一詞,而且全部都是睡醒了的意思。裴度【涼風亭睡覺】:『飽食緩行新睡覺,一甌新茗侍兒煎。』剛剛睡醒,就看到侍兒已經煎好了新茶。白居易【長恨歌】:『雲鬢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楊貴妃剛剛睡醒,花冠還沒有整理好就下堂來了。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進入睡眠狀態,睡着了開始被人們叫作『睡覺』。語言的演變真是神奇!
『三長兩短』原來是捆棺材
在日常口語中,『三長兩短』屬於委婉語,人們忌諱直接說死亡,而是委婉地用『三長兩短』來代替。『三長兩短』同時還指意外的災禍或者事故。這個成語為什麼會具備這樣的含義呢?
原來,在古代,『三長兩短』竟然指棺材的捆縛方法!
【禮記・檀弓上】對棺材的形制有這樣的規定:『棺束,縮二,衡三;衽,每束一。』唐代經學家孔穎達對這種形制進行了詳盡的解釋。
棺束:『古棺木無釘,故用皮束合之。』古時候的棺木沒有釘子用,於是就用皮革將棺材和棺材蓋捆束在一起。
縮二:『縮,縱也,縱束者用二行也。』縱的方向木板短,因此只需捆兩道即可。
衡三:『橫束者三行也。』『衡』和『橫』是通假字,橫的方向木板長,因此必須捆三道。
衽:『小要也。其形兩頭廣,中央小也。漢時呼衽為小要也。』『衽』本來指衣襟,是衣服兩片的連接處,因此引申為連接棺蓋與棺木的木楔,兩頭寬中間窄,作用是『既不用釘棺,但先鑿棺邊及兩頭合際處作坎形,則以小要連之,令固棺』。將『衽』插入棺口兩旁的坎中,使蓋與棺身密合。『衽』的位置恰是整個棺木的中部要害,因此漢代時又稱作『小要』,『要』和『腰』是通假字,比附於人的腰部。
每束一:皮革捆束的每一道都用『衽』連起來,衽與皮條聯用,就是為了緊固棺蓋。這就是『三長兩短』最初的出處。到了後來,人們開始使用釘子將棺材和棺蓋釘合起來,既方便又快捷,不僅『衽』被逐漸淘汰,而且捆束的皮繩也隨之消失了。但是『三長兩短』這句話卻流傳了下來,作為死亡的委婉語使用了。
『上當』原來是上當鋪
『上當』是指中了別人的奸計而受騙吃虧。但是,為什麼把受騙吃虧叫作『上當』呢?
關於『上當』一詞的權威解釋來自清朝學者徐珂編撰的【清稗類鈔】一書。在『自上當』的條目中,徐珂記載了一個有趣的故事。江蘇清河有個非常富有的王氏家族,他們最大的生意是在城裡開的當鋪。子孫繁衍,家族中很多人都靠當鋪吃飯,源源不斷地把巨資都投進了當鋪中,成為當鋪的股東。但是王氏家族中的人都不擅長或者不耐煩具體的經營事宜,他們歷來的做法是公選一個職業經理人代替家族來打理當鋪的具體營業。到了光緒年間,家族公選的職業經理人叫王錫祺。
王錫祺是一位歷史地理學家和藏書家,精力都集中在了刻書、藏書上,哪裡還能在當鋪的經營上動腦子呢?王氏家族的人認為王錫祺主持當鋪多年,一定收益良多,才有更多的金錢用在刻書、藏書的事情上,就很嫉妒他。這些股東們想了一個餿主意,將自己家裡有用沒用的東西都拿到當鋪里去典當,預先估算的價格一定高於實際價值。當鋪的夥計們一看股東們親自來典當,哪裡敢駁回股東們自己定的高價呢?只好按照股東自定的高價如數給付。一來二去,當鋪的資本漸漸就被抽空,王錫祺沒辦法,只好靠借貸維持當鋪的運營。時間長了,當鋪終於宣告破產。
清河的人為此編了一句順口溜:『清河王,自上當。』諷刺王氏家族自己上當鋪典當,最終導致破產。從此之後,民間就把受騙吃虧稱為『上當』,殊不知最早的『上當』是『自上當』。
『馬虎』為何形容粗心
人們常常用『馬虎』這個俗語形容人辦事草率或者處理事情粗心大意。馬和虎這兩種動物怎麼能夠連用表達這個意思呢?【聊齋志異】中【牛犢】這個故事,也許是『馬虎』一詞的源頭。
這個故事講的是:楚地有個農民去趕集,回來的路上遇到了一位相面大師,兩人寒暄了一會兒,大師忽然說:『我看你氣色不對,三天內既失財又會被官府懲罰。』農民很生氣,回答說:『我生平從來不和人爭鬥,而且稅也納完了,怎麼可能受刑呢!』相面大師說:『那我就不清楚了。不過氣色這玩意兒是不會說謊的,還是謹慎一點為好。』
第二天,農民趕着水牛犢到野外放牧,剛好有一匹驛馬經過,這隻水牛犢大概眼睛近視,遠遠望見還以為是只老虎呢,勇猛地沖了上去,結果將驛馬抵死了。騎馬的差役把農民抓到官府里去,官府打了農民一頓,又讓他掏錢賠償,果然應了相面大師的預言。
這個故事很奇怪,因為我們從來沒聽說過牛見了老虎就要衝上去搏鬥,蒲松齡生怕我們不相信,在故事的結尾說道:楚地的水牛見了老虎就會搏鬥,因此牛販子夜晚露宿的時候,就躲在水牛圍成的圈子裡,老虎來了就會被水牛趕走。看來楚地的水牛不怕老虎。
蒲松齡沒有說這個故事就是『馬虎』的來源,不過認馬為虎確實很『馬虎』,後人也許就是從這個故事中得到的靈感,才發明了『馬虎』這個俗語。
『哄堂大笑』原來是出自一項有趣的制度
許多人同時發聲叫『哄』。『鬨堂』出自唐代御史台一項有趣的制度。據唐人趙U所著【因話錄】記載,御史台是監察機構,共分三院:台院、殿院、察院。御史台的最高長官由正三品御史大夫出任台長,副長官的官銜是知雜事侍御史,也叫『雜端』。御史台有自己的廚房,吃飯時大家都集中到公堂,如果沒有公事要討論,同僚們都只是互相拱手作揖而已。如果有公事要討論,就要按照官銜的等級分主次坐好,即使每個人都舉着筷子,也不能說笑,正襟危坐。吃完飯後,由『雜端』主持,開始討論本台的公事,誰誰誰犯了什麼錯,秘書詳細記錄下來。討論過程中免不了出現一些令人發笑的事情,但是任何人都不能笑,只有『雜端』失笑的時候,大家才能跟着一起大笑,這叫『鬨堂』,這種情況下笑的人免於處罰。
『鬨堂』也寫作『烘堂』。『烘堂大笑』一語則出自歐陽修所著【歸田錄】一書。歐陽修講了一個很好玩的故事:五代時,馮道、和凝二人同朝擔任宰相,有一天在中書省的官署中,和凝詢問馮道腳上新買的靴子花了多少錢,馮道抬起左腳對和凝說:『九百文。』和凝性子偏急,立刻回過頭去訓斥隨從說:『我的靴子怎麼花了一千八百文!是不是你小子貪污了!』絮絮不休嘮叨了半天。這時,馮道又抬起右腳,徐徐對和凝說道:『這隻靴子也是九百文。』眾人『烘堂大笑』起來,弄得和凝非常尷尬。歐陽修評論道:『宰相如此,何以鎮服百僚。』
『烘』和『哄』是通假字,因此後人便用『哄堂大笑』取代了『烘堂大笑』,形容滿座的人聽到詼諧有趣的故事時同時大笑的情景。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