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美食中國
【別名】燈籠草、天泡子、天泡草、黃姑娘、小酸漿、朴朴草、打額泡
【來源】茄科酸漿屬植物苦uPhysalis Pubescens L.,以果、根或全草入藥。夏秋採集,鮮用或曬乾。
【性味歸經】苦,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利尿。用於咽喉腫痛,腮腺炎,急慢性氣管炎,肺膿瘍,痢疾,睾丸炎,小便不利;外用治膿疱瘡。
【用法用量】0.5~1兩;外用適量,鮮品搗汁敷患處。
【注意】孕婦忌服。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一年生草本,高25~60厘米。莖斜臥或直立,多分枝,有毛或近無毛。葉互生,卵圓形或長圓形,長約4~8厘米,寬3~5厘米,先端短尖,基部斜圓形,全緣或具不規則的淺鋸齒:葉柄長可達4厘米。花單生於葉腋;花梗長約5毫米;萼鍾狀,長約5毫米,上端5裂,裂片披針形或近三角形,端尖;花冠鍾狀,淡黃色,直徑5~7毫米;雄蕊5,花葯矩圓形,縱裂;子房二室,花柱線形,柱頭具不明顯的兩裂片。漿果球形,直徑約8毫米,光滑無毛,黃綠色;宿萼在結果時增大,膨大如燈籠,長可達2.5厘米,具5稜角,綠色,有細毛。花期7~9月。果期8~10月。生長于田野中,全國各地均有分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