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語文網 小句線性距離對回指語選擇的影響同人類的認知能力相關,它的作用是減弱先行詞的認知激活程度。先行詞被激活之後,其激活狀態所持續的時間是有限制的,它隨着時間的推移逐漸退出激活狀態。這在回指現象中表現為線性距離越長,先行詞的激活程度常常越來越弱。例如:
(2)a.從前,有個勤勞的鐵匠,
b.他有個兒子i,
c.øi快滿二十歲了,
d.øi人倒生得又高又大,
e.øi就是好吃懶做。
f.鐵匠常為這件事發愁。
上例先行詞『鐵匠』是a句首次引入的指稱對象,b句用代詞『他』回指。c句零形代詞『ø』回指b中新引入的指稱對象『兒子』。這兩個回指語同它們的先行詞之間的線性距離都非常短,中間沒有被其他小句隔開,因此先行詞引入的指稱對象的激活程度都很高。f句中的回指語『鐵匠』的先行詞是b句中的『他』,由於先行詞和回指語之間的線性距離比較長,因此先行詞的激活程度較低,說話者使用名詞回指。
3.名詞間隔距離
名詞間隔距離指在先行詞和回指語之間可競爭為先行詞的名詞詞語的數量。我們把這些可競爭為先行詞的詞語稱之為『間隔名詞』。間隔名詞對回指語選擇的影響是人類語言的共性,根據Clancy(1980)對英語和日語研究的結果,如果先行詞沒有遇到間隔名詞,主要使用零形和代詞回指;如果有一個間隔名詞,則主要採用代詞和名詞回指;如果有兩至四個間隔名詞,主要採用名詞回指;當有五個及以上間隔名詞時,則全部使用名詞回指。Clancy指出間隔名詞的干擾作用同人類的認知能力有直接的聯繫,人類一次只能處理有限數量的指稱對象,任何語言都受這種認知限制能力的影響,在說話者選擇指稱語的過程中,它發揮部分作用。Tomlin(1991)在心理實驗的基礎上,指出人類大腦一次激活的概念成分在數量上是有限制的,一般情況下一次只能激活2個左右的概念成分。如果潛在的先行詞數量超出2個,先前激活的先行詞容易退出激活狀態。
間隔名詞對先行詞認知狀態的影響,除了名詞的數量之外,還跟它們的句法位置有關。通常情況下,主語位置上間隔名詞的影響大於賓語位置上的間隔名詞。例如:
(3)侯書記i手裡提了一爪胡蘿蔔,馮來財在賽位上剛站穩,侯書記i就把胡蘿蔔餵給了他旁邊的黑眼圈公羊。
(4)李四爺øi去找程長順,øi跟他要舊報紙。
(5)她i忙給宋建平續茶,øi把盛瓜子的盤子向宋建平面前推,øi並適時選擇了新的輕鬆話題。
例(3)中,先行詞『侯書記』和回指語『侯書記』之間的線性距離為1,修辭結構距離為2,按理可以使用代詞回指。但由於間隔名詞『馮來財』在插入小句的主語位置上,影響了指稱對象『侯書記』的認知狀態,說話者使用同形名詞回指。例(4)的間隔名詞『程長順』在動詞賓語位置,例(5)的間隔名詞『宋建平』在介詞賓語位置,對先行詞激活程度影響小,說話者使用了零形回指。例(3)、(4)、(5)都只有一個間隔名詞,而回指形式相差如此之大,除線性距離和修辭結構距離不同之外,主要原因不在於間隔名詞的數量,而在於間隔名詞的句法位置。
(二)先行詞的特徵
先行詞的特徵包括它的句法功能、語義角色和語用功能等方面,其中對認知狀態影響較大的因素是先行詞在句子中承擔的句法功能和先行詞的生命度。
1.先行詞的句法功能
先行詞在句子中承擔的句法功能主要有主語、賓語和領屬語等。關於先行詞的激活程度與句法位置的關係,Keenan&Comrie(1977)在研究名詞詞語關係化的過程中,曾提出『名詞詞語可及性等級』理論。該理論認為,在一個句子的主語、直接賓語、間接賓語和旁語等成分中,主語比直接賓語具有更高的可及性,直接賓語比間接賓語具有更高的可及性,間接賓語比旁語具有更高的可及性,它們形成主語>直接賓語>間接賓語>旁語的可及性等級。這個等級體系原指句法位置關係化時的可能性等級,不過,它不僅同句法位置關係化有關,還反映了不同句法位置上的名詞在大腦記憶系統中提取的難易程度(Hawkins,1994),即反映了這些名詞的激活程度。Tomlin(1991)的心理試驗結果表明:說話者在把事件結構的概念成分投射為句法結構的過程中,常常把激活程度最高的概念成分編碼為句子的主語。許余龍(2004)指出,在其他條件完全相同的條件下,主語位置上的指稱語比賓語位置上的指稱語的激活程度高。我們對不同時期漢語敘事文體的作品,包括【駱駝祥子】【中國式離婚】和【狀元羊】中回指句法位置的分析,發現不僅主語位置上的先行詞的激活程度高於賓語位置上的先行詞,而且主語位置上的領屬語的激活程度也高於賓語位置上的先行詞。請看下面的統計結果:
先行詞在不同句法位置時回指形式的分布
統計顯示,先行詞為主語時,零形回指約占49.8%;先行詞為主語的領屬語時,代詞回指約占49%;先行詞為賓語時,名詞回指占69.8%。數據表明回指語的使用與句法位置有明顯的聯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