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88|回覆: 0

[史學] 考古學中器物紋飾研究存在的問題(5)

[複製鏈接]
偷月 發表於 2012-12-13 23:1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鳳凰網歷史
注釋:
[1]、[3]西安半坡博物館編【半坡仰韶文化縱橫談】108―109頁,文物出版社1988年8月第1版。
[2]林少雄著【人文晨曦:中國彩陶的文化解讀】124頁,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
[4]、[98]、[102]王先勝【考古學家應嚴謹對待器物紋飾】,http://xiangyata.net/data/articles/a02/527.html。
[5]西安半坡博物館編【西安半坡】圖版116、圖版117,文物出版社1982年10月第1版。
[6]陳久金【陰陽五行八卦起源新說】,【自然科學史研究】第5卷第2期,1986年。
[7]、[20]西安半坡博物館編【半坡仰韶文化縱橫談】109―110頁,文物出版社1988年8月第1版。
[8]林惠祥著【文化人類學】314―315頁,商務印書館1991年2月第2版。
[9]【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19頁,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10]轉引自摩爾根著【古代社會】16頁注,商務印書館1977年版。
[11]朱狄著【信仰時代的文明】196頁,中國青年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
[12]林少雄著【人文晨曦:中國彩陶的文化解讀】45頁,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
[13]曹兵武【中國早期陶器與陶器起源】,【中國文物報】2001年12月7日;李建毛【中國早期制陶與原始農業的共生關係】,【中國文物報】2001年4月11日;傅憲國等【桂林甑皮岩遺址發現目前中國最原始的陶器】,【中國文物報】2002年9月6日。
[14]柴爾德【遠古文化史】中譯本第82頁,中華書局1958年版。
[15]林惠祥著【文化人類學】121―122頁,商務印書館1991年2月第2版。
[16]、[17]王仁湘【中國史前陶器紋飾區探討】,【四川大學考古專業創建四十周年暨馮漢驥教授百年誕辰紀念文集】,四川大學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
[18]林少雄著【人文晨曦:中國彩陶的文化解讀】45―47頁,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
[19]李澤厚著【美的歷程】22―23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4年版。
[21]、[25]石興邦【有關馬家窯文化的一些問題】,【考古】1962年第6期。
[22]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西安半坡】185頁,文物出版社1963年版。
[23]、[26]、[30]、[48]嚴文明【甘肅彩陶的源流】,【文物】1978年第10期。
[25]張朋川編著【中國彩陶圖譜】,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
[27]、[77]嚴文明【〖顴魚石斧圖〗跋】,【文物】1981年第12期。
[28]何星亮【半坡魚紋是圖騰標誌,還是女陰象徵?】,【中原文物】1996年第3期。
[29]高強【姜寨史前居民圖騰初探】,【史前研究】1984年第1期;錢志強【試論半坡期彩陶魚紋藝術】,陝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半坡博物館編【史前研究輯刊】,1988年;林少雄著【人文晨曦:中國彩陶的文化解讀】57―58頁,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
[31]、[35]、[106]王仁湘【甘青地區新石器時代彩陶圖案母題研究】,【中國考古學研究論集】,三秦出版社1987年12月版。
[32]林少雄著【人文晨曦:中國彩陶的文化解讀】59頁,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
[33]【中國彩陶文化解密叢書・李學勤序】,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
[34]趙國華著【生殖崇拜文化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8月第1版。
[36]林少雄著【人文晨曦:中國彩陶的文化解讀】206頁,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
[37]朱狄著【原始文化研究】264頁,三聯書店1988年版。
[38]朱狄著【信仰時代的文明】167―168頁,中國青年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
[39]李澤厚著【美的歷程】29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4年版。
[40]石興邦【有關馬家窯文化的一些問題】,【考古】1962年第6期;嚴文明【甘肅彩陶的淵源】,【文物】1978年第10期;王仁湘【甘青地區新石器時代彩陶圖案母題研究】,【中國考古學研究論集】,三秦出版社1987年12月版。
[41]甘肅博物館編【甘肅彩陶】,文物出版社1979年版。
[42]嚴文明【甘肅彩陶的源流】,【文物】1978年第10期;張朋川編著【中國彩陶圖譜】,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
[43]馬寶光等【廟底溝類型彩陶紋飾新探】,【中原文物】1988年第3期。
[44]蘇秉琦【關於仰韶文化的若干問題】,【考古學報】1965年第1期;蘇秉琦【談『晉文化』考古】,【華人・龍的傳人・中國人――考古尋根記】,遼寧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
[45]趙國華著【生殖崇拜文化論】196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8月第1版。
[46]李智信【關於馬廠類型四大圓圈紋與蛙紋的幾點看法】,【考古與文物】1995年第4期;胡其偉【青海『蛙紋』彩陶的稱謂問題】,【中國文物報】2003年12月17日。
[47]陸思賢著【神話考古】16―18頁,文物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
[49]、[50]尚民傑【史前時期的偶像崇拜】,【中原文物】1998年第4期。
[51]蘇秉琦著【中國文明起源新探】135―136頁,三聯書店1999年6月北京第1版;何介鈞【長江中游史前文化暨第二屆亞洲文明學術討論會紀要】,【考古】1996年第2期。
[52]林少雄著【人文晨曦:中國彩陶的文化解讀】56頁,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
[53]弗朗茲・博厄斯著【原始藝術】,上海文藝出版社1989年版。
[54]覃光廣、馮利、陳朴主編【文化學辭典】676頁,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1988年8月第1版。
[55]轉引自朱狄著【原始文化研究】,三聯書店1988年版。
[56]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32頁,人民出版社1965年9月第1版。
[57]王仁湘【關於史前中國一個認知體系的猜想】,【華夏考古】1999年第4期。
[58]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汝州洪山廟】,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59]謝端琚、葉萬松【簡論我國中西部地區彩陶】,【考古與文物】1998年第1期;鞏啟明著【仰韶文化】203―204頁,文物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
[60]趙春青【洪山廟仰韶彩陶圖略考】,【中原文物】1998年第1期。
[61]袁廣闊【仰韶文化的一幅『金烏負日』圖賞析】,【中原文物】2001年第6期。
[62]濮陽西水坡遺址考古隊【1988年河南濮陽西水坡遺址發掘簡報】,【考古】1989年第12期。
[63]丁清賢、張相梅【河南濮陽西水坡第45號墓主人考】,陝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半坡博物館【史前研究輯刊】,1988年;張光直【濮陽三F與中國古代美術上的人獸母題】,【文物】1988年第11期;王大有【顓頊時代與濮陽西水坡蚌塑龍的劃時代意義】,【中原文物】1996年第1期;郝本性【濮陽仰韶文化蚌圖小議】,【中原文物】1996年第1期;方酉生【濮陽西水坡M45與第二、三組蚌圖關係的討論】,【中原文物】1997年第1期;李中義、萬洪瑞【西水坡蚌殼龍虎圖案及其原始宗教思維】,【中國文物報】1998年8月5日。
[64]陸思賢著【神話考古】312頁,文物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陸思賢、李迪著【天文考古通論】11頁,紫禁城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版。
[65]於省吾【關於古文字研究的若干問題】,【文物】1973年第2期。
[66]唐蘭【從大汶口文化的陶器文字看我國最早文化的年代】,【光明日報】1977年7月14日;李孝定【再論史前陶文和漢字起源問題】,【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50本,1979年;李學勤【論新出大汶口文化陶器符號】,【文物】1987年第12期。
[67]田昌五著【古代社會斷代新論】53―54頁,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饒宗頤【中國古代東方鳥俗的傳說――兼論大少】,【中國神話與傳說學術研討會文集】(上冊),台北漢學研究中心1996年版。
[68]何新著【諸神的起源】111頁,三聯書店1986年5月版。
[69]肖兵著【楚辭與神話】144頁,江蘇古籍出版社1987年4月版。
[70]王樹明【談陵陽河與大朱村出土的陶尊『文字』】,【山東史前文化論文集】,齊魯書社1986年版。
[71]馮時著【中國天文考古學】198頁,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11月版。
[72]李茂蓀【從文字和神話看大汶口文化『日月(山)』紋飾】,【史前研究】輯刊1990―1991年合刊。
[73]趙國華著【生殖崇拜文化論】231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8月第1版。
[74]郭雁冰【大汶口文化陶符新解】,【中原文物】2000年第1期。
[75]、[85]周謙、呂繼祥【大汶口文化陶文淺釋】,【中國文物報】1998年9月30日。
[76]王震中【試論陶文『    』、『    』與『大火』星及火正】,【考古與文物】1997年第6期。
[78]鄭傑祥【〖鸛魚石斧圖〗新論】,【中原文物】1982年第2期;范毓周【臨汝閻村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陶畫〖鸛魚石斧圖〗試釋】,【中原文物】1983年第3期;朱芳圃【中國古代神話與史實】31頁,中州書畫社1982年版;楊搖⒅苄恰丁答儆閌斧圖〗與中國古史傳說】,【史前研究】輯刊,1990―1991年。
[79]趙國華著【生殖崇拜文化論】265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8月第1版。
[80]陸思賢著【神話考古】62―64頁,文物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陸思賢、李迪著【天文考古通論】169―173頁,紫禁城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版。
[81]田凱【中國彩陶與原始思維】,【中原文物】1997年第3期。
[82]湯惠生、田旭東【原始文化中的二元邏輯與史前考古藝術形象】,【考古】2001年第5期。
[83]陳久金、張敬國【含山出土玉片圖形試考】,【文物】1989年第4期;安立華【『金烏負日』探源】,【史前研究】輯刊,1990―1991年;蔣書慶著【破譯天書:遠古彩陶花紋揭秘】41頁,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
[84]王大有着【鳳龍文化源流】,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1988年版;吳山【中國新石器時代太陽紋】,【中國文物報】2001年1月24日。
[86]王大有着【上古中華文化】193―194頁,中國社會出版社2000年5月第1版;王大有着【三皇五帝時代】上冊109頁,中國社會出版社2000年5月第1版。
[87]張明華、王惠菊【太湖地區新石器時代的陶文】,【考古】1990年第10期。
[88]王育成【含山玉龜及玉片八角形來源考】,【文物】1992年第4期。
[89]陸思賢著【神話考古】259―261頁,文物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
[90]尹檢順【湖南再度發掘安鄉劃城崗遺址】,【中國文物報】1999年7月11日。
[91]何介鈞【長江中游史前文化暨第二屆亞洲文明學術討論會紀要】,【考古】1996年第2期;任式楠、吳耀利【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學五十年】,【考古】1999年第9期。
[92]馮時著【中國天文考古錄】244―251頁,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馮時著【中國天文考古學】378―385頁,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11月第1版。
[93]王魯昌【論鄭州大河村彩陶的生殖崇拜圖紋】,【中原文物】1995年第2期。
[94]、[95]吳汝祚【略論長江、黃河兩流域史前時期的太陽神崇拜】,【華夏考古】1996年第2期。
[96]王仁湘【太陽神:旋紋裝飾的史前人形藝術作品】,【中國文物報】2000年12月24日。
[97]蔣書慶著【破譯天書:遠古彩陶花紋揭秘】406―407頁,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
[99]趙輝【關於考古學文化和對考古學文化的研究】,【考古】1993年第7期。
[100]夏鼐、王仲殊【考古學】,【中國大百科全書・考古學】,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6年8月第1版。
[101]水濤【中國彩陶研究的一部力作】,【考古】2000年第5期。
[103]吳汝祚【略論半山、馬廠類型時期的舞蹈紋及其社會意義】,【史前研究】輯刊,1990―1991年。
[104]陸思賢【『於菟舞』的發現對解釋馬家窯文化『蛙紋』或『人形紋』圖案的啟示】,【史前研究】輯刊,1990―1991年。
[105]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西安半坡】,文物出版社1963年版。
[107]蘇秉琦著【中國文明起源新探】23頁圖四,三聯書店1999年6月北京第1版。


     作者:王先勝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