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考古網 2013年4月14日~19日,國際動物考古協會第九屆骨器研究學術研討會(The 9th meeting of the ICAZ worked bone research group)在河南鄭州舉行,該會議由河南文物局主辦、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承辦。來自於美國、法國、西班牙、羅馬尼亞、匈牙利、捷克、丹麥、新西蘭等國家的17位國外學者以及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上海博物館、廈門博物館、北京大學、吉林大學、山東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瀋陽師範大學、重慶師範大學、首都師範大學、廣西師範大學等國內10餘所學術機構的近30位國內學者參加了此次會議。
國際動物考古學會(ICAZ)現包括11個研究組,骨器研究組(WBRG)為其中之一。該研究組於1997年在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舉行了第一屆會議,此後每兩年舉辦一屆國際會議。骨製品作為考古遺址出土重要文化遺物,通過多學科的分析手段,可以獲取關於古代人類的技術工藝、生業模式、宗教信仰和社會組織結構等多方面的信息。
河南省文物局陳愛蘭局長在開幕式上致辭,她對河南文物遺產資源的豐富狀況向與會學者進行了簡要介紹,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動物考古實驗室所取得的成果予以充分肯定,希望通過此次會議更加加深國內外學術和文化交流。
骨器研究組負責人、匈牙利中歐大學Alice Mathea Choyke教授對骨器研究組的成立歷史進行了簡要回顧,指出此次研討會是第一次在歐洲以外的國家舉行,這改變了骨器研究集中於歐洲的狀況,希望此次會議能夠打破時空局限,擴大中國骨器研究在國際同行間的學術性交流和國際化影響。
此次研討會舉行了20場學術報告和14個海報展示。研究者就羅馬尼亞銅石並用時代庫庫泰尼文化出土的豬骨和豬牙製品的意義、新西蘭毛利人的骨魚鈎、幼發拉底河中游地區銅石並用時代晚期骨印章、中國楚墓出土鹿角、河南南窪遺址二里頭文化時期骨器、上海福泉山遺址骨器個案研究、河南安陽鐵三路出土商代骨簪、陝西灃西馮村遺址出土動物遺存、新石器時代中原和關中地區人地關係視野下的骨器製造等研究成果進行了報告和展示。
我所科技中心呂鵬做了題為【廣西頂螄山遺址蚌刀的動物考古學研究】的英文報告:我所自1996年對廣西貝丘遺址進行了重新認定、發掘和研究,頂螄山遺址作為其中一處重要的貝丘遺址,出土了的大量骨器和蚌器,由動物考古學的研究視野對蚌刀的研究結果表明珍珠蚌為製作蚌刀的主要蚌料來源,在部位選取上具有一致性,而在方位(左或右)選擇上並無明顯偏好,獨具特色的魚頭形蚌刀的魚嘴朝向前側,同時,還對蚌刀的製作工藝和蚌刀的二次使用等問題進行了探討,該研究有助於深入探討貝丘遺址中人類對貝類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