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351|回覆: 0

[醫藥臨床] 鄒潤安論細辛

[複製鏈接]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3-7-21 21:3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來源: 中醫藥報
  清代醫藥學家鄒潤安所著【本經疏證】引清代吳中醫家徐洄溪之言曰:『藥之用或取其氣,或取其味,或取其色,或取其形,或取其質,或取其性情,或取其所生之時,或取其所成之地。』這幾乎是探究中藥藥性的一個傳統法則,為歷代醫家所沿襲運用。
  所以,鄒潤安論細辛,首先就從它的形狀說起:『細辛色紫,紫者,赤黑相兼也。赤為心色,黑為腎色,心與腎皆屬少陰。兩少陰經皆短而直,細辛一枝直上,體細柔勁似之。少陰者,又皆水火相依;細辛體雖細,味極烈似之。』這就是細辛取名之由來。
  其次,鄒氏對【本經】所載細辛之主治作了闡釋:『細辛味辛溫,無毒,主咳逆、頭痛腦動、百節拘攣、風濕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竅,輕身長年。』
  鄒氏解曰:『咳逆者,風寒依於胸中之飲;頭痛腦動者,風寒依於腦中之髓;百節拘攣者,風寒依於骨節屈伸泄澤之液;風濕痹痛死肌者,風寒依於肌肉中之津。』『推而廣之,有津液處,風寒皆能依附焉。故在胸為痰為滯結,在喉為痹,在乳為結,在鼻為齆,在心為癲癇,在小腸為水,在氣分為汗不出,在血分為血不行。』這後面所引一段,就是鄒氏對【別錄】所記細辛主治功能的解釋。
  因此,鄒潤安對細辛總的功效歸結為一句話:『凡風氣寒氣依於精血津液便溺涕唾以為患者,並能曳而出之。』他還說:『細辛惟治寒,乃為恰合。惡寒者,寒之方猖;口渴者,寒之已化;腦動者,寒與在上之陽戰而陽欲負;下有沉寒,則必惡寒。』
  隨後,鄒氏列舉了【傷寒雜病論】中若干個含細辛的方劑來分析說明仲景是如何運用細辛的。
  細辛治咳,每與五味子、乾薑同用,如小青龍湯、射干麻黃湯、苓甘五味姜辛湯等。其原因在於細辛能提出依附津液之風寒,但不能使津液復其常,且不能使津液中氣不隨提曳以出。而『乾薑溫脾肺,是治咳之來路,來路清則咳之源絕矣』(脾氣散精,上歸於肺,是故咳雖肺病,其源實主於脾);『五味使肺氣下歸於腎,是開咳之去路,去路清則氣肅降矣。』
  所以【傷寒論】中凡遇咳,總加五味子、乾薑,而兼有寒邪者,必同用細辛。如小青龍湯即以咳為主證,以渴為欲解,而用細辛去其附飲之邪,其功遠在乾薑之右。因為『乾薑能燥飲,不能去附飲之邪。附飲之邪不去,縱使飲已消,而邪固在,亦終不渴。』
  細辛治里證吐利、手足逆冷等。如當歸四逆湯、烏梅丸即用之。當歸四逆湯之用細辛,在於『助桂枝散內著之寒邪,藉汗分消,但不欲取大汗;烏梅丸證,附子、細辛僅得君藥(烏梅、黃連)三分之一,大致為清劑,不過以細辛提余寒使出,以附子、乾薑化之。』
  但為什麼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脈沉)即用細辛?他認為『若少蹉跎,必致吐利、手足厥冷,故乘其外有發熱,用麻黃、附子,一治其內,一治其外。然不得細辛自陰精中提出寒邪,則溫者溫,散者散,猶未能絲聯繩貫,使在內之邪直從外解也。』——好一個『絲聯繩貫』,用藥之妙,有如此乎!
  細辛治氣分病之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杯,故桂姜甘棗麻辛附子湯中用之。鄒氏認為,此證為『寒與胸腹之津液相搏,上則心陽不舒,下則腎陽難達。故本方既以桂枝湯暢心陽,又以麻黃附子細辛湯鼓腎陽,且重用細辛入腎,以提散依附津液之邪。』他認為『欲其陰陽相得,非細辛不能』,故其『服藥後當汗出,如蟲行皮中』,即陰陽相得的表現。
  還有大黃附子湯、赤丸二方,前方溫以附子,下以大黃,使從大便解;後方溫以烏頭,利以茯苓、半夏,使從小便解。然皆以細辛聯絡其間,使寒氣徹底澄清。所以細辛在二方中的作用不僅是『去痛』,而更關鍵的是起一個聯絡作用。
  此外,鄒氏認為,細辛還能已後陰諸疾,除大黃附子湯外,烏梅丸即可治久瀉、久痢。
  那麼,在哪些情況下不當用細辛呢?鄒氏認為有以下幾種:咳逆上氣而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如小青龍湯);百節拘攣而不惡寒者(如侯氏黑散、千金三黃湯);風濕痹痛下無陳寒者,如防己黃芪湯);頭痛而腦不動者。
  綜上,鄒潤安在論細辛中,提出了一個重要觀點,即:『藥之功能非有異,而調處之多方,製劑之各別,遂使之若有異者。故既不得舍藥性論方,又不容舍方義論藥矣。』旨哉斯言!『每緣論藥,竟直論方,並成論病』,這就是鄒潤安論藥的特點及其優異處。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