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建築與城市研究所教授文國瑋在談到城鎮化時提出,要『防止城市農村化』,為此要構建一個科學的途徑,比如說外來人口想要取得北京戶口,可以考慮進行考試審核。這個考試分為幾項,包括文化程度的考試、法律知識的考試、工作能力的考核等等。來北京工作,也可以參照國際經驗,要有『工作許可制度』,沒有工作許可就是『非法打工』,就要處理。(【新京報】10月15日) 文教授稱,『提高城市居民素質,是城鎮化的最難點』,這話我贊同。但問題在於究竟什麼是『居民素質』?難道它指向的僅僅是學歷和工作能力,抑或懂得一點法律常識?當然不是,素質是一個內涵廣泛的詞語,既包括個人能力等外在因素,也包括道德水平等無形的層面,而後者是無法通過考試檢驗出的。很簡單的道理,一個寫字樓的高級白領,就一定比一個普通的打工仔素質高嗎? 退一步說,即便我們把『居民素質』等同於學歷和能力,『考試進京』也決不是一個好辦法。因為再發達的城市,都不僅需要知識精英,同時也需要普通勞動者,不同階層各司其職,城市才能有效地運轉。眾所周知,在北京大量的外來人口中,有相當數量的人既無文憑,從事的也都是保潔、建築、服務等並不穩定的工作,倘若這些人都因無法通過考試而被趕出北京,而留下的全是所謂的『精英』,不誇張地說,偌大的北京城興許就會陷入癱瘓狀態。 在大多數情況下,考試是一種『最不壞』的制度,但在特定情形下,考試卻有可能成為一種『最壞』的制度。正如不是所有事情都該由『多數人』決定一樣,也不是所有權利都必須通過考試來取得。譬如在自己的國家自由遷徙和居住的權利。北京不止是北京人的北京,而是所有中國人的北京,如果必須通過考試才能取得北京戶口,那麼最公平的做法就是,包括北京居民在內的所有人都參加考試,這顯然很荒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