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蘭州10月26日電 (王萬勝 梁靜榮)近日,甘肅平涼市靜寧縣博物館在界石鋪鎮七里村調查時,發現民國十年靜寧疏河記碑並徵集入館。該碑為研究1920年海原8.5級大地震災情以及災區人民救災情況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
據介紹,該碑為砂岩質地。碑身呈長方形,額角斜殺,通高180、寬78、厚16厘米,下端有榫頭。碑座呈斗狀,鑿有長方卯孔,上部長88厘米、寬32厘米,底部長100厘米、寬47厘米,高45厘米,前後兩面減地浮雕蹲獸尾足,左右兩側面線刻網線紋。
碑文楷體陰文,剝蝕嚴重,字跡大多漫漶;正面文字10行共460餘字,現殘存102字,首行題為『甘肅震災華洋救濟會靜寧縣疏河記』,末行落款為『民國十年秋九月甘肅震災華洋救濟會』,正文是由民國時期首任靜寧縣長王@撰寫的【甘肅震災華洋救濟會靜寧縣疏河記】,原文430餘字;背面居中陰刻『民國十年甘肅震災華洋救濟會董事部』16字。
碑記簡要記載了1920年12月16日海原大地震造成靜寧災損嚴重,其中高界河流域因祁家山山體崩塌形成7處堰塞湖。次年春季,靜寧縣長周廷元(湖北咸寧人)『以河塞為憂,立工程團疏浚之』,受災民眾也自覺參與自救行動。
來甘肅調查的北京國際統一救災會幹事美國人赫約翰被靜寧人民自強不息、奮起救災的動人事跡感動,請示並經該組織同意,將靜寧災民疏河工程作為『以工代賑』項目。後由甘肅震災救濟會董事部統一指揮疏浚,至秋季工程完工。(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