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387|回覆: 0

[醫藥臨床] 從文化和臨床研讀中醫學經典的智慧(下)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5-8-10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從臨床解析經典,用經典指導臨床

    中醫學是先人們臨床醫療經驗的結晶,離開臨床實踐就無法解析經典的隱奧,立足臨床實踐是研讀中醫學經典的最高境界。張子和說,【內經】是一部治病的法書。1911年梁啓超在【學與術】中說:『學也者,觀察事物而發明其真理者也;術也者取所發明之真理,而致諸用者也。』嚴復在【原富】中也表達了同樣的意思:『蓋學與術異。學者考自然之理,立必然之例;術者據已知之理,求可成之功。學主知,術主行。』古人倡導『知行合一』,行是知之基,亦是知之成;知原於行而成於行。中醫學屬於應用學科,離開臨床應用談醫學,難免空泛。

    茲舉【內經】為例。【素問•風論】告訴我們風邪致病的廣泛性,如風中五藏六府:藏府之風——肝風、心風、脾風、肺風、腎風;風循風府而入:腦風;風入目系:目風;飲酒中風:漏風;入房汗出中風:內風;新沐中風:首風;久風入中:腸風、饗泄;風入腠理:泄風。說明風邪致病無處不到,治療均可以用祛風法辨治。

    【病案1】淚囊炎(目風)

    王某某,男,46歲。訴近3個月來經常迎風流淚,眼科醫生檢查診斷為淚囊炎,經通淚囊後好轉,但不久又發。如此通則好,屢通屢發,雖屬小恙,頗以為苦。一日遇余,請診,余曰不會看,但患者執意邀診。無可奈何就按【內經】『目風』擬方試投:荊防風、桑葉、白菊花、木賊草、青箱子、穀精草、薄荷、金銀花、連翹、生甘草,14劑。上藥連服1個月,淚囊炎未再發。

    【按】:迎風流淚按中醫說為『目風』,我用祛風清目方藥物治療,意外取效,真是『無心插柳柳成行』。中醫治療,只要辨證思路正確,就能應手取效,實屬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病案2】慢性腎炎(腎風)

    5年前曾治一慢性腎炎腎病患者,久治療效不顯,病情遷延3年余。目前浮腫、蛋白尿長期反覆發作。來診時訴神疲肢軟乏力,腰酸,小便有泡沫,尚順暢,夜尿較多,面目及下肢經常浮腫,納谷不馨。診面色不華,下肢皮膚凹陷性水腫(++),舌體胖苔白水滑。尿檢蛋白(++),腎功能化驗屬正常範圍,血壓18/12kPa。目前用強的松每日40毫克,分次服用。查前醫諸方曾用過補氣健脾,益腎利水活血等方藥。遂改投補脾益腎祛風法治。處方:黃芪、太子參、茯苓、炒白朮、甘草、川懷牛膝、巴戟天、菟絲子、蟬衣、防風、炙僵蠶、蒼耳子、仙靈脾、河白草,14劑。以此方加減治療2個月,浮腫漸退,尿蛋白基本控制在(±~+),24小時尿蛋白定量在100~200毫克之間,腎功能正常。再調理4個月,自覺症狀基本消失,激素完全停用。

    【按】:慢性腎炎屬於中醫『腎風』範疇。病機既然與風有關,使用祛風藥就有效果。我治療此病經驗是,病機屬本虛標實,本虛或脾腎陽虛,或肝腎陰虛,標實常與風、濕、熱、瘀、毒等邪有關,在辨證的基礎上加上祛風藥物,只要持之以恆,大多患者可以控制或者康復。現代研究證明,祛風藥物具有抗變態反應樣作用,而腎炎屬於變態反應一類病變,故用之有效。

    【病案3】喉源性咳嗽(肺風)

    某男,45歲。每逢春秋季節輒患咳嗽,今年又起嗆咳不止,恙延3月余,治不應手。來診時細詢病史,雲其咽中奇癢難忍,稍有刺激即陣陣嗆咳,兩脅作痛,咽中略干,咯痰不多。我認為『風勝則癢』,此病不在氣管而在於咽,病因不在寒熱而在於風。治擬祛風清咽法。處方:桔梗、甘草、荊芥、防風、牛蒡子、薄荷、蟬衣、白蒺藜、烏梅、蒼耳子、桑白皮、北沙參、元參、黃芩,7劑後,咳減大半,再調治2周,諸證均平。

    【按】:春、秋二季,每多咽癢咳嗽病,用抗菌素治療少效,我認為此病在咽喉不在支氣管,病因由於風邪,不是由於細菌,實際是咽喉受風邪引起的變態反應症狀,南京干祖望先生稱為『喉源性咳嗽』。用祛風清咽法,往往可以立竿見影。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

    【病案4】竇性心動過速(心風)

    張某某,女,44歲。患者訴心悸、胸悶氣短,神疲乏力,睡眠不安,病史5年左右,時發時止。曾經多次作心電圖及24小時動態心電圖檢查診斷為『竇性心動過速』,心率最快140次/分,心律齊。長期用中西藥治療,未能完全控制病情,諸如養心安神、鎮驚安神、交通心腎等等,效果不理想。來診時一籌莫展的樣子。思【內經】有『風勝則動』、『心主身之血脈』之說。遂改用養血祛風法試投。處方:當歸、丹參、川芎、白芍、白蒺藜、炙地龍、炙僵蠶、炙全蠍、淮小麥、大棗、遠志、鬱金,14劑。二診:證無進退,精神好轉,睡眠有所改善。原方加山茱萸、枸杞子。14劑。三診:心動過速未發作,體力增加,精神進一步好轉。原方加減治療3月後停藥,心悸胸悶未發作,症狀消失。隨訪4月,症情穩定,未見心動過速發作。

    【按】:陣發性心動過速用養血祛風治療,理由是根據【內經】有『風勝則動』、『心主身之血脈』之說。這乃是『法外之法』,在常規方法不效的情況下,不妨一試。

    【病案5】支氣管哮喘(肺風)

    某女,36歲。有哮喘病史30年余,每逢摘棉花季節,走過棉花地,或經過曬棉花的場地,即發哮喘,每年該季節都要住院月余,有時1年2~3次,苦不堪言。來診時形體羸瘦,面色不華,爬樓梯後氣促不平。發作時伴有陣陣嗆咳,無痰,不發熱。此屬支氣管哮喘,與患者對棉花過敏有關。擬投補氣祛風法: 生麻黃、炙地龍、蟬衣、烏梅、防風、葶藶子、炙僵蠶、黃芪、黨參、五味子、甘草、光杏仁、薄荷。此方加減,前後服30帖後,症狀消失,又服15帖後因經濟問題不再續服。隨訪2年未發。現在不僅經過棉花地不發,而且自己摘棉花也無恙,基本控制發作。

    【按】:支氣管哮喘屬於變態反應性疾病,從臨床表現看,哮喘發作時氣急喘促,與中醫學所說的與風邪有關。過去治療哮喘着重平喘降逆,應該重用祛風藥物,一可以抗變態反應作用,而可以解除支氣管痙攣,再配合辨證,可以提高療效。

    【病案6】腸激惹綜合徵(腸風)

    孫某某,女 50歲。患者自訴食後腹脹1月余,近兩年反覆大便不成形。曾外院腸鏡檢查(-),胃鏡示:萎縮性胃炎(中度),病理:萎縮(+),腸化(+~++)。曾用中藥治療,效果欠佳。現訴食後腹脹,偶有噯氣、腹隱痛,胃納尚可,大便每日1~2次,不成形,便質爛;夜寐尚可,舌淡紅,苔厚白,脈細滑。西醫診斷腸激惹綜合徵、萎縮性胃炎。中醫屬腸風、胃痞。治擬健脾和胃,清腸祛風,調肝理氣。處方:炒白朮芍、炒防風、延胡索、制香附、米仁、芡實、葛根、川連、炮姜、山藥、馬齒莧、藿蘇梗、木香、黃芩,14劑。五診:訴口乾稍好轉,大便不成形好轉,大便前段成形,後段質軟,日行一次。胃納佳,無明顯腹脹、噯氣,無泛酸。夜寐尚安。舌紅苔薄白,略膩,脈細。治擬:健脾滲濕,養陰生津,寬腸理氣。處方:川石斛、玉竹、炒白朮芍、米仁、山藥、炒扁豆、馬齒莧、防風、白蒺藜、川連、補骨脂、芡實、青陳皮、枳、制香附、煨肉果佛手、焦楂曲,14劑。

    【按】:上法治療四月余,證情穩定,大便正常,胃亦安和。【素問•藏氣法時論】:『土得木而達。』【素問•風論】:『久風入中,則為腸風、飧泄。』後世亦稱『風利』,『風瀉』等。腸激惹綜合徵的臨床表現,變化無常,或痛,或泄,或秘,疾如風雨,符合風邪致病特點,故治療中除了調肝和脾外,佐以祛風清腸,實踐證明,此法療效滿意。

    通過經典與臨床密切結合,對於經典的理解落到了臨床實踐,臨床通過經典的演繹啟迪了辨治的思路。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